王长江——投效晋军
1927年7月,王长江在抵达大同被张荫梧任命为第7军(兼军长阎锡山)参谋处少校作战参谋,并奉命前往南口地区侦察地形。王长江着便衣到南口,连日到长城线上测绘略图,此后又到北京侦悉敌军情况,为第7军提供了许多珍贵情报,受到军长张氏的嘉奖。同年10月,王长江随部参加北伐。在攻占宣化的战斗中,王将曾在奉系高维岳部服务所了解的情况告之代理军长张荫梧,为击退高部提供了基础情报。但奉军随即以汤玉麟、张作相、万福麟等部实施反攻,第7军不支,在经过六天六夜的激战后遭到重创,张荫梧被迫率部退回山西,固守雁门关不出。1928年3月,阎锡山再次组织部队参加北伐,王长江在这个时候调升第9师(独立第15旅扩编)中校参谋主任,辅佐师长陈长捷出雁门关对当面奉军发起进攻,一直打入河北,直逼保定。
张学良为保保定不失,急调刘多荃的卫队和于学忠第20军占领满城。不料陈长捷师进展神速,在刘部刚抵达一亩泉时,便对该部发起夜袭,一举将其击溃。过后赶到的于学忠不甘失败,又组织所部对陈师发起反扑。当时陈师仅有两团兵力可用,形势十分危急,张荫梧为拿下保定也不愿放弃满城,立即调集兵力增援第9师。王长江随师长陈长捷在一亩泉坚守阵地,使于学忠组织的几次进攻皆未得逞,终于坚持到援军抵达。满城的得失关系到保定的安危,张学良见于军屡攻不下,保定又无兵可调,被迫下达了撤军的命令。而第9师见奉军撤退便一路追击,一直打到北京外围的琉璃河。
北伐结束后,国民革命军为精兵简政便召开了编遣会议。王长江在这次部队的编遣中被编余,幸得北平警备司令张荫梧的帮助,在警司交际处任中校科员。1929年3月,由直鲁联军张膺芳军改编而来的第42师125旅所属两个团长不服旅长楚溪春的指挥,阴谋实施兵变,事为兼任师长的张荫梧察觉,立即调动部队将第125旅官兵缴械整编。此时,张辞去师长兼职,调冯鹏翥接任师长,王长江也在这个时候被派到第125旅第251团(团长周树棠)担任第2营中校营长。王长江在军校毕业后虽然任职颇多,但这是他第一次独当一面的指挥一支部队。王长江在晚年回忆到,他为带好部队“以营为家……每周单独找士兵数人谈话。加紧训练,以身作则,制订训条。每早起床在前,到操场走前,带领全营跑步,作体力锻炼等,查课查铺。把整个思想和精力都花费在管训部队上。主观上想把部队练成精锐之师。这时部队住在北京皇寿山营房内。管训都很便利。此时旅提出技术竞赛(器械体操,刺杀,投弹三项)。我更下工夫,督促各连认真演练。到当年秋季决赛时(共九个营),平均分数引为第一。获得银杯等奖品”。
从1929年3月起,李宗仁、冯玉祥、唐生智等先后率部反蒋,阎锡山也已蠢蠢欲动。1930年3月,阎氏在联合到李宗仁、冯玉祥等割据一方的实力派共同反蒋之后,将所属部队大肆扩编。王长江营被改编为第27师(师长黄光华)第81团(团长刘春岭)第2营中校营长。中原大战爆发后,王长江所在的第27师进入山东与韩复榘部作战,后驻防桑梓店,担负河防任务。同年9月东北军入关协助中央军作战,阎、冯、李联军迅速失败。第27师于此时退入山西,据守六岭关。1931年1月16日,第25师接受东北军统帅张学良的改编,王长江营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第4师(师长冯鹏翥)第7旅(旅长黄光华)第14团(团长蒋纪珂)第1营,王仍任少校营长。6月17日,所部又根据国民政府陆军师的统一番号改称第67师(师长冯鹏翥)第198旅(旅长黄光华)第396团(团长蒋纪珂)第1营,王仍任原职。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