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阅兵副总指挥王长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4472489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1月15日

王长江进入预校

发布时间:2012-05-04 10:50:1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清河陆军预备学校接原为第一陆军预备学校,已举办有三期。王长江进入预校时,改称清河预校,但在期别上仍沿袭前制,称为第四期。当时的预校校长毛继承,一年后由教育长钱选青接任,王长江被编在第2连(连长徐士铨)第3排(排长赵得溥),于9月1日正式开学。1919年10月王长江学成毕业,被派到西北边防军第1师(师长曲同丰)第2旅(旅长程长发)第4团(团长马登瀛)第3营(营长丁万青)第12连(连长蒋伯溶)第3排(排长廖弼宸)9班当入伍生。当时的师长曲同丰是保定军校的老校长,他对于这些即将进入保定军校就学的准军官们来说都十分照顾。而王长江在入伍期间的出色表现,渐得曲氏注意,这对他今后得曲氏提携创造了条件。此外他还于第9连的边章五、第11连的何基沣结为异姓兄弟。

  陆军部原计划将这批预校学员在经过两个月的正兵、两个月的副目、两个月的正目之后升入保定军校接受正式的军官教育,但随着直皖战争的爆发,保定军校受影响而被迫停办。在面对无法入校学习的尴尬情况下,王长江决定留在部队效力,作为师部少尉差遣员的身份参加了在涿州松林店的战斗。皖系战败后边防军被解散,王长江又投入直系第23师(师长王承斌),被任命为第46旅(旅长孙清山)第91团(团长郜汝廉)第1营(营长孟绍濂)第3连(连长张锡敬)上士文书,旋经过上士考试被记名为准尉司务长。

  1921年8月,王长江终于收到了军校复学的通知。于是他连夜收拾行囊前往保定入学(校长张鸿绪、后易孙树林,教育长孙树林、后易赵协彰),被编在步兵第5队(队长王风崮)第6分队(分队长梁耀章),习步兵科(科长王若愚)。在王长江所属分队中,有何基沣、应鸿纶、周树棠、何章海、周福成、刘书春、施国宪、贺粹之等人进阶为将军。王长江入学后不久,就碰上了一场人事调动的风波。由于校长张鸿绪有意排挤出生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队长和教官,导致这批人联名罢教,并鼓动学员起而响应。但是王长江等九期学员皆认为学员是学校的主要组成者,是学校的主体,师长们之间的派系之争,不能影响学员们的学业。于是九期生取得一致意见,联名向陆军部请求迅速解决校内人事纠纷。此外,九期生还在没有队长和教官的情况下,坚持按时上课、出操。事后,陆军部将闹事的队长和教官解职,平息了这一事件。这是王长江在军校就学期间遇到的第一次风波,然而军校的教学计划并没有因此一帆风顺。

  一年后,军校因直奉战争爆发而被迫宣布提前放暑假,王长江便重新回到位于霸县第23师参谋处,作为中尉差遣员随部参战。战争结束后,属直系的第23师士兵因战败无人约束,竟公然在保定军校宿营时实施抢劫,致使校内教学器材全部毁坏,校舍被焚。此后军校虽然复学,但却困难倍增。尽管如此,王长江返回军校后还是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学习,于1923年8月完成了学业。第九期的毕业典礼由国务总理张绍曾主持,办的极为隆重。但是毕业之后,校方却迟迟不发给毕业证书和分发证件。按耐不住的九期生们全部拥到校本部质问原因,终于由教育长赵协彰出面下发了毕业证书和分发证件。原来军校经过历次磨难之后,已无能力续办,当时的校务早就陷入停滞状态而无人办公,若非学员质问,恐怕还会拖延下去。而在九期生毕业之后,保定军校也随之宣布停办了。

  王长江在军校毕业后被派到第23师(师长王承斌)第46旅(旅长孙清山)第91团(团长赵炳章)第1营(营长章辅卿)第3连(连长张染青)任见习官。年底,王长江与身在广州拜会孙中山的曲同丰取得了联系,并受到了曲氏的影响而同情南方革命。不久,王长江就因为替南方输送兵源而被撤职通缉。幸得参谋处同僚通风报信的王长江连夜离开部队,由于南方道路不通,他便改投与直系为敌的奉系,在东三省陆军第27师(兼师长张作霖)第19混成旅(旅长高维岳)第30团(团长刘伟)技术大队中尉大队附。1924年3月大队解散,王长江改任第3营(营长车得仞)第11连(连长单增)担任中尉连附。同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混19旅奉调前线参战,并担负进攻山海关正面八里庄阵地的作战任务。在战斗中,王长江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不幸腿部受到重伤,被送回沈阳进行治疗,一同参与进攻的同学——第9连连长王儒林阵亡。

  王长江住院修养期间,因目睹医院内部的贪污腐败行为而决心脱离奉军,投靠寓居天津的老师曲同丰。1925年7月,曲同丰被任命为北京政府航空署署长,王长江随之出任该署上尉主事,专司监印。1926年2月,曲同丰因受到张作霖的排挤而被迫辞职,王长江也随之离职,并随侍曲氏前往山东。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得知这一情况后极力延揽曲氏,并让出了济南辛庄的陆军将校实施学校校长一职。曲同丰见张氏盛情难却,便同意试办,并将追随他一同入鲁的学生安排入校执教,其中王长江被任命为中校教官。1926年12月又改任军士教育团第3营中校营长。王长江积极配合曲同丰按照保定军校的办学模式实施教育,但却遭到了军校旧派教官和队长的抵触。曲见难有作为,在勉强办到第一期学员毕业之后便辞去了职务。王长江见曲氏离职失去靠山,便与军校同学谷锦云等商讨出路问题,恰逢博野战老乡、保定军校第五期学长张荫梧在阎锡山的北方国民革命军第7军担任副军长,王、谷等人便决定投效该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