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5708
本馆由[ 705r4nd5 ]创建于2010年01月01日

李公朴在石屏中学

发布时间:2011-02-25 16:37:52      发布人: 705r4nd5

    2009-07-07  来源:云南政协报

    石屏中学校庆70周年的时候,我陪同彝族文学的拓荒者、著名的作家李乔去参加校庆。进入石一中的大门,企鹤楼顿时印入我的眼帘。半个多世纪前,在这里求学的许多往事,涌入了我的脑海,令我十分激动。当走到喷珠泉前,李乔面带微笑,突然指着喷珠泉旁的阁楼对我说:“你看,李公朴先生当年在石屏中学讲学时,就住在这座阁楼上。”“李公朴!你说的李公朴是不是七君子之一,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昆明的民主斗士李公朴先生?”我问。李乔说:“是呀,正是他”,接着李乔向我讲述了李公朴到石屏一中讲学的经过:1943年,李乔参加血战台儿庄战役回到石屏中学教书时,闻听得在台儿庄战役指挥战斗、击败日本侵略者的云南民族英雄、时任第二路指挥官的张冲将军就驻防在建水。于是李乔立即坐车到建水见到他心目中的夏伯阳(夏伯阳乃前苏联英雄,张冲打仗酷似夏伯阳睿智勇敢,故在滇军一八四师中,一些人尊称他为夏伯阳)。张冲见到李乔后十分高兴,他们一起回忆了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的那些个血与火的日子。谈完后,李乔起立告别时,张冲将军突然对李乔说,你想见一见李公朴先生吗?李公朴的名字,李乔并不陌生,他和沈钧儒等七名抗日救亡的领袖,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的事,李乔早已知道,他一直很敬佩这位民主斗士。

    “想见,太想见了。”李乔回答。

    张冲起立向前走了几步笑着大声叫道:“大胡子,快来见见我的部下。”话音刚落,一个穿着黑色西服、头发光滑、目光炯炯、下巴上留着一蓬胡须的中年人,掀开门帘笑嘻嘻地走了出来。张冲十分亲热地在他背上轻打了一拳,摸了下他毛茸茸的胡须说:“我的这个部下叫李乔,他跟我到台儿庄、武汉外围打过仗,你们谈谈吧。”说完,张冲就独自走开了。

    李公朴当时听说李乔跟着张冲打过仗,是他的部下,对李乔也就特别的热情,似乎他们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没有什么拘束。于是李乔问他:“先生是一个文化人,到建水来做什么?”

    李公朴微笑着说:“我这个文化人既可以在和平的城市中工作,也可以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工作,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接着李公朴先生对李乔讲了在北伐时,他参加东路军冒着敌人的炮火打到上海的事情,又讲了“九·一八”事变及上海爆发“一·二八”战争,他奔走呼号,援助十九路军的经过。最后,李公朴先生讲了他同云南人艾思奇、黄洛峰创办《读书生活》的事。他问李乔:“你看过我们出版的《读书生活》了吗?”

    李乔忙回答说:“看过,看过,刊物内容很丰富,思想也很进步,我们学校有不少人订了《读书生活》杂志。”

    李公朴高兴地抹了抹胡须,接着又说:“读者喜欢,可反动政府不欢迎,后来《读书生活》被迫停刊了。”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1956年,当我从遥远的贵阳回到故乡时,在李乔曾居住的楼上,见到了许多三四十年前的进步杂志,其中就有《读书生活》,那上面圈圈点点。有的地方还有眉批。可惜在文革的浩劫中,我母亲怕给李乔带来灾难,连同李乔青年时代读过的一些书籍,一把火焚毁了,留下了不可挽回的遗憾。

    我和李乔在石屏一中边走边谈,当我们走到藏书楼前,李乔对我说:“当年我就是在这个礼堂里听李公朴先生演唱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这支脍炙人口的歌。”原来,李公朴他们办的《读书生活》杂志被迫停刊后,日本疯狂进攻华北。此时,李公朴先生接到山西省土皇帝阎锡山的电话,请他到山西办民族大学。为了抗日,李先生去了山西。后来,阎锡山的军队被日本人打垮,日寇侵占了太原,民族大学只好仓促撤退。不久,学校就散了。那之前,李公朴先生早就接触过共产党,对共产党很尊重。后来,学校散伙后,他就和地下共产党员方仲伯冲破国民党重重关口,投奔延安。在延安,毛泽东主席在百忙中,接见了李公朴,看了李公朴夫人张曼筠画的“长城烽烟图”,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当时,李乔想如果能从建水把李公朴先生请到石屏中学讲演,该有多好啊。于是李乔用尊敬恳求的目光望着李公朴说:“我们欢迎你到石屏去指教。”李公朴当时没有立即回答,却脱口问道:“有个老师叫程国仪,你认识她吗?”

    李乔回答说:“认识。”原来,这个姓程的老师是当时办个旧《曙光报》的主编孙仲宇先生介绍给李乔认识的。这姑娘身材苗条,长得漂亮,态度和蔼,长于英文。孙仲宇说是他表妹,于是李乔就把她介绍到石屏中学教书。

    “好,我到你们中学去。”李公朴爽快地答应了。过了几天,李公朴偕夫人张曼筠和一对儿女,乘火车到了石屏。出于高兴和对李公朴先生的尊重,李乔前往火车站迎接。李公朴跨进学校,立刻被学校巍峨的建筑,整齐宽敞的校舍,风景如画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一个边僻的小地方,竟有如此漂亮的中学,太好了,太好了。第二天,苏宝鼎校长代表全体师生对他及夫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请他向师生们演讲。于是,李公朴讲了他到延安后深入敌后晋察冀边区的所见所闻。末了,李公朴说:“我在延安时住在鲁迅艺术学院的窑洞里,邻居是我国的大音乐家冼星海,他当时正在废寝忘食地创作《黄河大合唱》,时时听到他或激昂慷慨,或婉转悲凉的歌声,我感动之余,跟他学唱了这支歌。我唱得不好,现在我就唱给大家听听。”接着他唱了《黄河颂》,歌声如万马奔腾,如滔滔的江水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层层大山奔向大海。歌声获得师生们热烈的掌声。片刻他又用低沉凄苦的声调唱起了《黄水谣》:黄水奔流向东方,……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歌毕,师生们沉浸在哀痛中,有的同学的眼睛被泪水染湿了。后来我听李乔说,李公朴在石屏住了一个月左右回去了。临别,他同程国仪老师再次见了面,谈了些什么,李乔自然不知道。1944年,在张冲将军盛情邀请下,李乔告别石屏一中,到张冲家担任秘书兼家庭教师。这时期,李乔常见李公朴和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的进步老师楚图南、闻一多、吴昭等大学教授到张冲家午餐交谈。从他们那里李乔了解到程国仪老师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是蒋介石的幕僚陈布雷的小女儿。原名陈琏,系中共地下党员。因特务追捕她,故从昆明逃到石屏躲避。八十年代我和李乔在翠湖边散步时,他伤感地对我说:“新中国建立后,陈琏先后在北京、上海工作。文革中在上海造反派诬害她是打入党内的国民党特务,遭到种种迫害,逼得她跳楼自杀。一个为追求真理,不惜脱离家庭,走上革命道路的女共产党员,竟会有如此的遭遇,太令人难过了。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组织为她彻底平了反,冤案得以昭雪。”

    星移斗转,人世沧桑。六十多个春秋过去了,石屏一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民主斗士李公朴先生到石屏一中演讲一事,给当时有革命摇篮称誉的石屏中学,带来虎虎生气,鼓舞师生们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投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去,为建立新中国贡献力量。这一史实,定会载入故乡的史册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