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萍的事迹曾经让我涕泪横流
崇拜英雄的年代似乎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有许多不熟悉或者不知道张露萍。 然而,我无法忘记当我年轻的时候读《红岩》,读《王孝和》、《穆汉祥》时引起的那种如临暴风雨般的震撼。我崇拜这些烈士,我常常设身处地地想象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觉得那些决非寻常人所能易为之,非得有超人的勇气,那勇气必来自坚贞不移的信念。对于英雄中的女性,那更让我景仰,我以为她们所忍受下的艰辛要比男人更重。 张露萍的事迹曾经让我涕泪横流。她是那么年轻,那么美丽,以那么秀美柔弱之躯投入虎豹狼豺之丛,乃至被牢狱囚身,遍受酷刑,矢志不渝,最终含笑从容就义。有时我总感觉那是不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就像传说中许多善良而坚贞的侠女一样。后来,陆续有了许多关于张露萍的故事,有电视剧《张露萍》,有电影《巾帼英烈》,有传记《张露萍传》等等,其间内容多有出入,譬如电影电视剧说她出身于大地主大军阀家庭,而传记却说她出身于贫穷的乡村教师家庭。我想艺术多有虚构之处,如此使张露萍的故事愈发传奇化了。 有一日,在中学时曾教过我们语文的袁老师突然来访,她的脸上有种凄清而廓朗的神色,我正在疑惑,袁老师却如示珍宝地揭开一个纸包,露出了几帧年轻女子的照片,有独自一人的,也有儿女子合影的。照片都己发黄,其中女子或旗袍,或斜襟布衫的旧式打扮。我膘一眼袁老师,指着照片上一圆脸女子说:“老师,这是你,那时好年轻!”袁老师点点头,又指指边上的女子说:“认得出是谁吗?”那是个十分漂亮的女子,眼睛很大也很深,笑容很灿烂的模样。我摇摇头。袁老师说:“她就是张露萍啊!”我大惊失色,随即又激动得浑身颤抖,我说:“袁老师,张露萍怎么会和你一起拍照?”袁老师说:“我和张露萍是同学,很要好的,那是1905年吧,我们一块在成都建国中学读书,成了知心朋友,是她介绍我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带我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袁老师说完抬了抬眉,竭力舒展额上的皱纹。袁老师为人师表,以慈爱、正直著称,颇受学生信赖。我对袁老师的话是深信不疑的。自此,我始信世界上曾经真的有这么一个美丽而英勇的女子,如今,她的英灵正在冥冥中注视着我们。由于她曾和袁老师知交,故而我觉得她与我也贴近得很。 袁老师说,“文革”时期,张露萍烈士一度被诬为叛徒奸细,如今拨乱反正,张露萍也得以重见天日了。沉默了一会,大家都在感慨“四人帮”的歹毒凶狠,竟连一个女子的孤魂也不肯放过。袁老师告诉我们,张露萍的家乡要为她塑像,征集烈士生前照片。袁老师觉得应该把自己珍藏的照片捐出去,可又舍不得,她想找个可靠的人复印一下,这样便可两全其美了。对于袁老师的信任,我们当然是义不容辞,丈夫求他父亲托了人价廉物美地印了来,袁老师千谢万谢地捧了去,如此一事,我觉得与张露萍似又近了一层。 不久袁老师打电话来说,近日要去四川,她作为烈士生前好友被邀请参加纪念烈士的大会。又隔了一段时间,袁老师又打电话来,说从四川回来了,并请我们上她家去一趟。 袁老师家住湖南路一幢旧式洋房的顶搂,不大不小一间房收拾得窗明几净,晒台上蓊郁的花木增添了清淡与宁静。见惯了老师笑意漾溢的脸,突见她锁眉敛容,不由得心里咯噔一下。大概是碰上不如意的事了,我想。坐定,老师果然说出一段事由来。 原来,事情是因张露萍的身世引起的。根据以往的材料,都说张露萍烈士出生在四川崇庆县南街杨官保府一个贫民的家庭中,她的父亲叫余泽安,以教私塾为业,母亲曹天荣,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她有三个姐姐,大姐余家彦,后来嫁给了川军师长余安民做小老婆;二姐余家秀,十三四岁时出天花死了;三姐余家俊,现在还健在。张露萍原名余家英,学名余硕卿,到延安后改名黎琳,在重庆从事秘密工作时化名张露萍。烈士的业绩是她本人做出来的,与她的出身本无关系。然而,有关部门在编写《党没有忘记他们——红岩英烈》一书时却发现了烈士于1939年在延安抗大时写的自传,自传中写到:“……母亲是北大学生黎丽华,父亲是川军军长余安民,他们在北平结婚一年后生我,六岁回到四川……”于是,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张露萍的父亲由贫民变成了军阀。有关部门领导马上作出了决定,宣布更改张露萍的家世,正在拍摄中的电视剧《张露萍》也仓促修改了剧本。袁老师这次回四川参加纪念大会,听说解放初期被作为反动军阀恶霸镇压了的余安民因为突然变成了张露萍烈士的父亲而获得名誉上的平反。袁老师与张露萍的三姐原本就认识,三姐不能参加纪念大会,悲愤地说,“家英是我的亲妹妹,我只大她一岁半,我们从小在母亲的怀里长大,同一个小瓯子吃饭,为什么硬生生地把我们姐妹骨肉拆散了!三中全会后刚为张露萍恢复了名誉,现在却又在家世问题上让她蒙受不白之冤,九泉之下,家英是不会瞑目的。”因此,在开会期间,有人来找袁老师调查情况,希望袁老师能站出来证明张露萍是余安民的女儿,袁老师拒绝了,她说,我不能昧良心说假话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