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孙莹洁)
江南行 | |
江南,是我从小的梦想。 2006年4月11日,在候机大厅的一刻, 还不敢相信,这个多年的梦想就要圆了。 七点五十分,我登上了飞往杭州的飞机。 就这样,从北国的风里,走入江南的雨中。 飞机快得令人猝不及防 我却忽然有了“近乡情怯”的忐忑 两个小时后, 钱塘惊鸿一瞥,划过窗外。 灯光如水,夜色温柔。 22:23,飞机降落。 遥遥望见夜色中“杭州”两个大字, 心里忽然莫名欣喜, 像看到了一阙最美的诗词。 4月12日 清晨,一声婉转的鸟鸣, 忽而敲碎了我的梦境。 晨光熹微,窗外,飘起了细雨。 我撑起伞,慢慢向西湖走去。 初识白堤。 我诧异了,我一直以为西湖是妩媚的。 而那一天,她白浪滔天,壮怀激烈。 踏上这座桥时,我兀自懵懂。 竟不知道,她唤作“断桥”。 这便是我梦魂深处的西湖吗? 没有诗词中的温婉如玉, 却如眼前这般壮阔如江。 雨越下越大,我避进了“西泠印社”。 一刹间,我仿佛置身于梦中的庭院。 江南,这便是我心中的江南了。 长檐滴雨,回廊寂静。 雨湿石阶,叶落满地。 幽阶苔生, 春兰幽幽。 涟漪点点, 红叶飘零。 天地间, 唯闻风声、 雨声、叶声。 细雨绵绵,一日未晴。 夜晚的西湖,泛着微澜。 雨中的灯笼, 微微的温暖,微微的凄清。 回廊空无一人, 苏堤如此沉静,静若处子。 4月13日 神往已久的云栖竹径。 茂林修竹,溪水潺潺。 四野安静,空翠湿衣。 只有这种竖向的照片, 方能容纳江南的灵秀。 相机告诉我, 江南的风景,是纤长的。 那一天, 我第一次读懂了“亭子”。 “大道半途,且小休歇去。”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 歇歇又何妨呢?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 走走停停的态度。 一路赏玩,一路停歇。 我从云栖上了五云山。 山顶的密林中, 漏出江南柔媚的小山, 漏出钱塘江点点风帆。 下山后已是九溪。 六和塔,静静立在钱塘江边。 又下雨了。山色昏暝。 心里,忽然潮湿起来了。 4月14日 参访灵隐,恰逢盛会。 心净,国土净, 心安,众生安, 心平,天下平。 处处清润,处处宁定。 大殿里淡淡的檀香, 气息悠远,无限清凉。 我们有时也需要, 济公祖师的洒脱自在。 法雨缤纷。 壁上的心经,已被人抚得油润了。 净土,并不遥远。 峰从何处飞来 泉自何时冷起 游人只认好溪山 佛菩萨的目光 总是那么慈爱而安详。 来苏堤时,已是暮春。 桃花零落,迎春半残。 但那一湖温柔的水波, 如迎如送,令人望之不舍。 天色薄阴, 水浪拍岸, 燕子低飞, 颇有雨意。 不远处,雷峰塔端坐南山,稳如老衲。 胡雪岩故居。 深深迷失在这座江南庭院中。 九曲回廊, 一步一景。 亭台楼阁,别有洞天。 御风楼雄踞高台, 延碧堂临水照花。 百狮楼几度繁华, 清雅堂宁静悠远。 一扇扇长窗, 延宕着回廊的空寂。 己的影子, 在影怜院里渐行渐远, 忽然明白了, 这座深宅大院的寂寞。 4月15日 西溪校区的清晨是温柔的, 便如这盛放的鸢尾和杜鹃。 浙大, 曾是我八年前的梦想。 然而,在老和山下, 我才明白, 我其实爱上了师大。 原来我早已到达, 却一直在辛苦寻找。 “宝善桥”车站。 就在这里,遇见了叔叔阿姨。 旅行,从此不再是自言自语。 我走进了尘世中的钱塘。 店旗飘扬,游人如织。 熙熙攘攘中 沉淀着千年文化, 药香在闹市中安静地弥漫。 柳浪闻莺、钱王祠 涌金门…… 和叔叔阿姨相伴走过 夕阳下,湖水泛着温暖的波光, 终于,盼来了西湖的笑颜。 4月16日 晨光中的杨公堤, 秀丽如画。 苏堤, 烟霭中一带杨柳,几道小桥, 有一种刚刚苏醒的清新明丽。 湖上的楼台与回廊, 含摄着江南的灵气。 江南的亭子与闲情, 从此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回到西溪校区。 这是我曾经 无限向往的人文学院。 长草深深,校园幽幽。 我是多么感谢 这个车站。 从这里出发, 延伸出一片 美丽的江南地图。 4月16日22:10,杭州—北京, 火车缓缓开动,窗外夜色温柔。 一抹流丽的灯火, 一如当日舷窗外惊鸿一瞥,渐行渐远。 感谢于老师给了我此行的缘起 感谢一切成就我江南行的因缘 感谢绍文给本片题字 感谢大方广宣传片给本片的创作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