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的心
晶莹的心——怀念我的莹洁 | |
晶莹的心——怀念我的莹洁 【作者:莹洁同门好友:雨溪】 我与莹洁的相识,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2004年的4月,刚刚听完艺术学院课程的我们(都是艺术学院的编外学生)肩并肩的从教室出来一起下楼。莹洁淡淡清雅的外形和超凡脱俗的气质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也就主动的和她攀谈起来。没想到,一次肩并肩的行走,竟为我带来了这样一个与众不同而终生难忘的朋友。那天,我们在教九楼前的核桃树下交流着我们彼此陌生的专业,传达着善意和友爱的信息。莹洁的语速很慢,轻轻地在耳边流淌,她时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希望能获得帮助,时而为自己以前的成绩绽现出一瞬间满足。那天下午,我们在长椅上聊了很久,到了不得不去吃饭的时候才起身告别。但莹洁的人和她的名字深深刻在我心里,她不同于我已经认识的任何一个女孩子。她非常优秀,优秀得可以让人仰视;又非常谦卑,谦卑的向朋友求教。她说她学习了四年中文,对影视没有概念,以后需要向我学习。说实话,我觉得自己仅仅是一个储藏量不高的普通矿藏,但莹洁却是稀有矿。她的稀有性,来自于她的学识和才华,来自于她的淡定谦卑,来自于她的善良和敢于担当,来自于晶莹的心和决不轻易盲从。在她的心里有两个“我”,一个“我”是坚持自己和自己热爱的理想;另一个“我”是大我,她的善良和热心装着身边的朋友,她细心呵护着他人。 她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会因为这种付出而感到满足和开心。她学国学,学中医,学古琴,信仰佛教,不论哪一件事情都做得有板有眼,沉浸其中,在追求中坚定着她自己的位置和人生轨迹。同时,她身边的朋友们又都是她的受益者。 去年上半年,她和几位北大的朋友一起学习古琴,我偶然得知便很感兴趣跑到她宿舍去和她聊学习古琴的事。莹洁很认真的把古琴从琴匣里取出来,端放在桌上,拿出她得之不易的琴谱,对照着琴弦给我讲古琴演奏的基本知识。虽然她学得时间不长,但却讲得入木三分,且充满对古典文化的情感。我们一边聊古琴,一边聊生活,她突然间想起在学校附近有一间茶楼,那边有古琴的交流会和演奏会,邀请我一起去聆听。其实在她面前,我一直很汗颜,她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珍惜她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为此从不计较名利得失,她完美地履行着自己愿意担当的责任与义务。 后来,古琴学习可能是太奔波了或是中医的学习更切中她的精神需要,她开始了在北大听中医讲座。记得那时是冬天,天气很冷路很远,每个星期有几次讲座,她基本上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往于北师大和北大,为的是对中医的热爱。那段时间除了上课,我很少见她。有时很想她时,就给她打电话,她多半是在学中医的路上。我知道她的身体一直以来时好时坏。那段时间,我还为她身体担心,害怕她累到自己,但她却轻声对我说:“我挺好的,没事!虽然有点辛苦。但我特别开心。” 结束了北大的讲座,莹洁就开始在学校和顺义国医院之间的“征程”了,她给薛大夫抄方子,回来后把所学的讲给我们听,一时间我们被她的讲解给说服了,都开始跟着她学习中医的基本知识,听讲座,有病了吃中药,并且她还带着有需要的人去国医院看病。那段时间,她既要承受路途的奔劳,又要给同学们解答疑惑。我很惊讶她那时的体力和精力,依然能神采奕奕。看到她那种状态真的为她高兴,她好像找到了精神的依托,并且这种追求与她的气质又很吻合。可能是过于沉浸其中,洁的朋友给了她一些忠告,她开始对中医像烫手的山药,想拿不敢拿,不拿心里很难受。由于选择对她来说的确很难,她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不再像学习时那么活灵活现了。 她的个人爱好和兴趣从不占为己有,只要能对更多人有益,她就会竭尽所能,让他人受益,这样的胸怀和气度以及活动能力,不是一般的女孩子能想、能做的。从接手传统文化学社后,她将很大的心力投入其中,把中医,国学等净化心灵,休养生息的良方带给大家。现在我们手里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人体使用手册》的保健书。记得那天已经很晚了,九点左右,我坐在床上开着电脑写东西。莹洁很兴奋的样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双能传达她所有心意的眼睛,在眼镜儿背后绽放着神采。她走到我床前,举起手中的书说:“这本书很好的,是……写的,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又简单又治病……”我从不怀疑她的说服能力,一番回合下来,我们寝室每人都至少买了两本:留自己、送亲朋。随后,我们周围的同学都开始买这本书,一时蔚然成风。 她的一点一滴,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不是因为她的强烈和耀眼,而是她的清澈和明亮。我们俩的私交很不错,平时有什么问题都会一起探讨。她在我心里有一块静静的属于她的地方,她与别的朋友不一样,不能与他人混淆在一起。纯洁而晶莹剔透的她永远在我们心中。虽然我们的故事有很多,但是更希望用她的淡淡雅雅的方式,整整齐齐的叠放在心中,供自己静思和透视自己。观我内心,有她的身影在,就已经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