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赵州(转)
……孙爸爸跟我说谢谢,谢谢我来看莹洁。我刹那语塞。受之不起。很老实地回复说,只是为了却这几年的一个心愿吧。不敢居功,不敢逞傲。5.15,有时我记得,有时我忘了。但耿耿于怀的是,差不多四年了,没来看过莹洁一眼。甚至在忙碌而无聊的,繁复而滞缓的生活中,偶尔忘了莹洁。
但在内心深处,每次回头看,她都会站在2007年西南楼下的小丁字路口,衣袂飘飘,嫣然而笑。她永远停留在那里。停留在我24岁生日前的那个夏季。植物繁茂,热风习习,操场上传来热闹的喝彩声。鲁迅像下,一个少女,简衣素裹,沐浴阳光,亭亭玉立。
最伤的悲,蜕变的痛,刹那袭来,猝不及防。并不是想刻意的以一种方式,来迎接自己生日的到来,或者,怀抱文艺情怀,为自己本就拖沓的人生,添几分悲情、深刻、戏剧、沉重的色彩。相反,若能以一种平和、欢快、常态、自然的心情,来怀念、祭奠和恭迎5月,是我更想做的事。因为,我总以为,她停留在那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往前走吧。就像我们走了,就应该有人留下看家。
真的无意悲情。但刚入赵州,突然想到,孙爸爸和孙妈妈远在异地,却甘心把女儿安置在这里,是牺牲了自己用以思念的寄托,来成全莹洁的圆满,思人及己,各种感怀,不禁眼眶濡湿。扭头看车窗外,赶忙将这柔弱矫饰的情绪忽略掉。站在落日余晖笼罩的柏林禅寺门口,虽尚无法得入,心里的尘土却已经完全悄悄沉寂下来。
双手合十,请示门卫大爷,得同意,进铁门,细细观摩寺门、门匾、檐饰、石狮。就像到了莹洁的家,要慎重的,仔细的,专心的,看过每一个角落,追溯她成长和生活的痕迹。映照自我,得悟启示。在寺前隔马路的广场上静坐了一会儿,看着对面的寺门。若远若近,若进若出,若得若避。高高的塔尖从围墙和树冠上探出,仿佛坐标。
落日余晖,心下清净。
查各种资料,问各种人,柏林禅寺,就简简单单、大大方方、坦坦白白坐落在这里。一点也不难找。融入市井,落落大方,明明白白,不隐瞒,不矫饰。无需庄严大方,无需曲径通幽。如是而已。
赵州人也甚为善意。帮我照相的大哥,提醒我“女孩子晚上不要乱溜达”。公交车司机送我至广场后又专门送到网吧门口,提醒“晚上早点回去免不安全”。连手机充值的老板娘、路边摆摊卖袜的女人,都透着一股淳朴和善意。赵州,处处透着一种融合,天真,自然,通透,便觉得是好地。
来这里,是带点私人的目的的,也不一定就能得以释放和解脱。但看到莹洁能得以居此地,心下只觉安定,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