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龄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81613040
本馆由[ georgexiao ]创建于2010年09月11日

国军74军师长廖龄奇之冤死

发布时间:2010-09-11 23:39:17      发布人: jackson
然看到一个资料说,黄埔系学生,抗战时期老蒋就枪毙了三个,其中一个是廖龄奇,黄埔四期,因为上级薛岳指挥不当把责任推给他,直接上司军长王耀武和他关系又不好不帮他说话,所以他死得有点冤枉。

------------

廖龄奇,湖南省祁阳县七里桥镇人, 1904年生, 1925年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排长,连长。 1926年8月随军北伐。在汀泗桥战役中,猛打猛冲,被敌人打伤右臂,以致右手致残,终生用左手写字。战后升任88师364旅527团第2营营长。 1932年参加“一二八“上海保卫战,因战功卓著升为团长。
     1934年,随88师赴福建,江西等地“围剿”红军。

     1937年,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88师奉命进驻南翔一线,抵抗日军。战斗中,廖龄奇在炮火中接任旅长,指挥全旅,与日军奋战八十余天。从上海战场撤退后,廖部奉调入南京,负责守备雨花台,中华门一带。日寇围攻南京时, 88师首当其冲,廖龄奇旅更是伤亡惨重,两名团长先后阵亡。廖仍坚持在前线督战,直到12月12日,南京卫戌长官部下令全面撤退后,才率部撤过江北。

     1938年廖龄奇调升58师副师长,不久升任师长。

     1939年9月,第一次湘北会战,日寇集中约两个师团的兵力,分路向湘北进攻。为了配合攻势,赣北日寇采用步炮空配合作战,大举进犯高安, 58师防地正当要隘,廖龄奇督率全师给以迎头痛击,战士伤亡数百,拖住了敌人,取得了第一次湘北会战大捷。

     1941年9月17日,第二次湘北会战开始。此时,廖龄奇正请假去吉安结婚,乘便转回老家祁阳省亲。副师长张灵甫率部队从江西新余,经万载徒步赶往长沙,不意日寇已于17日分五处强渡新墙河, 58师陷入极端不利形势中。廖龄奇闻讯由祁阳驱车于途中赶上部队,遵令退守醴陵待命,而原驻防新墙河一线的部队,则按薛岳的部署早已向长沙东南撤退,日军乘虚直人,占领长沙。薛岳等人为推卸其弃域逃跑的责任,掩盖长沙又一度失陷之事实,把廖龄奇请假离开部队去吉安结婚,说成是临阵脱逃。 11月,被蒋介石以“临阵脱逃”而枪决。

    事后,蒋介石经过调查了解,发现此乃一起冤案,随即指示按抗日阵亡将官给予抚恤,并指示将廖龄奇遗体厚葬于当时国民党最大的“烈士陵园”南岳忠烈祠,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给廖龄奇家属颁发了“荣哀状”证书。 (综合)

---------------------

连载: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作者:钟子麟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遭遇滑铁卢-二战长沙

湖南长沙属于第九战区,在抗战期间,这里是另一个多次发生大战的战场。

1939年九十月间的第一次长沙会战,薛岳运用他的“天炉战法” ,以长沙为轴心,用两线兵团前后夹击,迫退日军,史称“第一次湘北大捷” 。所谓天炉战法,也就是1939年春南昌会战后战区制定的以“后退决战争取外线”的作战计划,这与罗卓英在上高会战所摆的阵形类似,后者实际上是吸取了一战长沙的胜利经验,并且正确实施了战区既定作战方针的成功战例。两年后, 1941年9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中将集中了四个师团另加四个支队,一个坦克联队,两个重炮联队,三个工兵联队,两个飞行团,其中步兵总计四十五个大队,炮兵二十六个大队,于当月18日在湘北再次向长沙发起进攻,目的在于“摧毁敌抗战意图,予第九战区敌军以沉重打击” 。

国民党军方面的应战计划,原本仍是以“后退决战争取外线”为指导,但是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时,薛岳并未完全照章行事,他把决战的重兵防线布置在汨罗江边,试图拒敌于汨罗江以北,在汨罗江畔歼灭敌军。第九战区的参谋处处长赵子立对司令官的如此布置十分诧异:固守汨罗江一地持久防御,这岂不是当年罗卓英修水防线的翻版?如果汨罗江防线被击破,日军再迂回直捣国军右翼,那么长沙就会变成又一个南昌。他提出应沿汨罗江南岸逐次抵抗,争取时间等待援军抵达决战战区,可是他的主张未被薛岳采纳。很不幸,战况的发展果然如赵子立所担心,日军很快突破新墙河,南江桥一线,即以主力向我汨罗江防线右翼包围,守军萧之楚的第26军和陈沛的第37军在日军重兵的进攻之下被各个击破。这一失着,造成了国民党军在会战初期的处处被动。

更糟糕的是,日军在战前已经破译了中国军队使用的密码。

犹如两名棋手在对弈,薛岳下的是明手,他的调兵遣将,随着空中的的嗒嗒无线电波的频繁往返,不时被日军情报部门截获破译;而阿南惟畿下的是暗手,特情机关的情报让他及时掌握中方的意图和部署,得以从容修改作战计划,日军未战已得先机。

1941年9月22日傍晚,日军第11军司令部。

日军参谋长木下勇少将于当日下达了开始“汨水会战”的命令,此时日军已经突破新墙河,南江桥一线,打算在击败金井附近中国军队后,向浏阳河下游追击,继而攻取长沙。下完命令,他来到军司令官室找阿南惟畿,除了讨论汨罗江左岸会战后的作战方针外,他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急待解决:如何对付正在兼程赶来的第74军。

第11军军部在上半年三月的上高会战惨败后进行了改组,原司令官园部和一郎被撤职,阿南惟畿和木下勇都是4月后上任的新官。虽然是新官上任,阿南惟畿和木下勇对于74军的大名一点不陌生。日军半年前在上高的惨败,消息震动东京,提起这个活跃于华中的“重庆军”劲旅“三五部队” ,日军将领无不高度重视,在总结上高会战教训后,第11军还曾经特别告诫各部: “今后对王耀武将军的第74军作战,要特别注意。 ”

对于第74军这次出动的消息,日军的战史这样写道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长沙作战”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5年:

“至21日晨,接到第74军开始移动的特情报告,军司令部顿时为之震动。 ”

“第74军乃王耀武将军指挥的第51 ,第57第58师所组成的最精锐中央直系部队,因而受到注视。该军自湘赣会战以来,曾与我第11军历经冬季攻势及其他数次交战。今年2月被指定为攻击军,突击师,无中央命令禁止用于作战或移动。自3月的锦江作战以来,又补充3个团,一直在万载,宜春(浏阳东方约100公里)附近积极进行整训。 “

“第74军之由东方出现,冲击了第11军挺进长沙的作战设想,如前所述,遂于22日夜命令解除第6师团占领平江的任务,并令其拖住第74军。 ”

参谋长木下勇白天下达的命令,原本已经令第6师团占领平江, 74军日夜兼程赶往湘北战场的情报,促使阿南惟畿和木下勇改变了既定的作战计划。第6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将精锐师团特地调往捞刀河迎战第74军,显示阿南惟畿对这支即将到来的对手极为重视,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与参谋长的讨论结果:

“ 17时30分参谋长等来舍,决定下期的会战指导。对第74军,应使第6师团努力将其拖住。该军向长沙东进(系西进之误)将直接杀到我军左侧。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长沙作战“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5年

第二天清晨,天空骤降大雨,阿南惟畿一边“祈祷上苍,但愿云开雾散” ,以使他的飞行团能在决战中展翅称雄,一边在当天的日记中仍对74军念念不忘:

“敌军以国家处于存亡关头激励人心,将兵力送往战场,第74军也于15时许进入浏阳北方的新开市(浏阳西北偏北约30公里) ,全线敌我均呈紧张状态。 ” “此次会战,应在今夜至明晨决定大势,以后对敌第74军应如何处理将成问题。 ”同①

9月24日上午,阿南惟畿在军作战室对正在研究今后作战的木下勇及参谋人员再次讨论对74军的处置:

“以后的问题即在于对第74军究应如何处理。因敌军为最精锐部队,不与之交战即行撤退,则将被敌利用进行反宣传,须避免此等情况发生。 ”同①

“第74军” , “第74军” ,这个番号在日军的作战计划,命令及阿南惟畿的日记中频频出现,从赣北开始移动以来, 74军就一直处于敌第11军军部密切监视的视线之中。随着日军在湘北的顺利推进,阿南惟畿针对74军的逼近,一边调整作战方案,一边等待时机,企图趁其在运动中,除掉这个令日军如芒刺在背的“重庆军”劲敌。 25日,日军综合各项情报作出判断: “第74军的先遣第57师,似企图向洞阳市,大经桥(洞阳市东侧)地区集结。 ”同①

这正是阿南惟几念兹在兹一直期待出现的局面,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兴奋地写道: “第74军终于进入永安市附近,破敌良机业已到来。 ”同①

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时刻,阿南惟畿立即调集主力,准备与74军决一死战。

在日军刚向湘北正式发起进攻的时候,也就是9月18日,薛岳以巧辰电向在江西的王耀武下达命令,要74军速开浏阳前线参战。

上高战役之后, 74军在江西的分宜,新喻,上高休整,经过第二期攻击军的整训,全军的兵员,武器都得到进一步加强,兵强马壮。接到命令后, 74军立即分头行动,驻上高的57师为先头部队,驻分宜的张灵甫率58师居中,军直属部队紧随其后,新喻的51师殿后,部队分三批从赣北向湖南进发。出发这天是9月21日,部队刚一移动,日军在当天上午就截获了这个令“军司令部顿时为之震动”的情报。

日军的空中侦察立即将发现国军大纵队北上的情报反馈到了第11军司令部,这些报告74军不断向湘北战场移动的情报,使阿南惟畿和木下勇下定决心,赶在74军抵达之前提前向我汨罗江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将第6师团转用于捞刀河,迎击74军。

国民党军大部队的调动一般昼伏夜出,以避免日军空袭,但是,常驻赣北的74军急调湖南战场,数万人马也不能说走就走,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补给运输的筹措搞得手忙脚乱,拖延了两天时间,等到部队开拔,日军已经突破新墙河,正渡汨罗江占领南岸阵地。为了尽早赶到战场,王耀武不得不让部队日夜兼程。

雨过天晴,秋高气爽,从空中鸟瞰,浏阳西北的蕉溪岭隘道上, 57师和58师一字长蛇的队列一目了然,醒目的辎重纵列更是无法隐蔽。 24日13时,日军空军“发现有正从浏阳西方西进的敌军约200名” ,傍晚17时再报: “浏阳-万载间,目视发现有约15000名的敌军大纵队。 ”得到情报的日机蜂拥飞来,追着这醒目的空袭目标大举轰炸。

当时担任58师作战科科长的罗文浪回忆说:

“由于时间紧迫,不能不白昼行军,加之民伕挑运行李辎重,目标更加暴露。在出发一日之后,敌机频繁侦察,全军的行进方向已经完全暴露。军作战参谋对部队经过地形未详加研究,特别没有防空措施,因此在24日, 25日,第57师,第58师及军部通过浏阳城西蕉溪岭隘路时,受到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在一条上下15里两面是石山的羊肠小道上,密集部队伤亡重大,未曾参战,就被敌机将指挥系统打乱,挫伤士气,给以后的战斗带来不利。 “罗文浪”蕉溪岭及春华山的遭遇战“ ( “原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湖南四大会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

57师和58师出师未捷,就在空袭中遭受严重损失,当殿后的51师抵达蕉溪岭隘道,亲眼目睹了遍布的弹坑和前面两个师留下的累累伤亡。为了救长沙之急,王耀武急忙收拢部队,晚饭后全军继续向西行进。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更加不堪的局面。

74军正冒着敌机狂轰滥炸拼命赶路,第九战区司令部对该军的使用却发生了分歧。薛岳和参谋长吴逸志认为,日军突破汨罗江的阵地后,一定要直取长沙,而长沙是万万丢不得的,他们决定由79军守长沙, 74军守长沙以东的黄花,永安地区。薛岳和吴逸志的这一方案等于将外围的第二线兵团全部收缩到长沙周围,将外线拱手让与日军受其包围。而参谋处长赵子立则认为: “现在作战的关键问题,是日军和我军争夺外线的问题,得之者胜,失之者败。 “的确,从歼灭日军有生力量的角度看,放日军暂进长沙并无大碍,所以赵子立主张将74军暂停浏阳东北的外线位置,等待第19 ,第30集团军等大部队会合后,以十七个师的兵力组成外线兵团向袭入长沙的日军同时进攻。果真如此的话,双方内外线逆转,国军还有望打一场上高会战那样的反包围,即使打不了歼灭战,反咬它一大口也算是反败为胜,日军在此情形下必将突围而出,长沙短期即可收复。但是,薛岳太过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愿意冒长沙失守的风险,他不理睬赵子立的意见,固执地决定执行他的既定方案:将第二线大军收缩在长沙周围,确保长沙参见赵子立“第二次长沙会战兵力部署及战斗经过” ( “原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湖南四大会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 。

9月25日,屡遭日军轰炸突袭的74军终于在浏阳集中,薛岳亲自电令王耀武急开黄花市,在春华山,永安市,黄花市沿捞刀南岸占领阵地。王耀武遵命将部队驰往上述地点,行进途中不放心,他打电话向赵子立确认。赵子立说: “把你的部队向长沙以东拉,我是绝对不同意的。我的意见是把你的部队摆在浏阳东北。敌人将由北向南前进,恰好出现在你们的右侧。你们将要与绝对优势的敌人发生严重的遭遇性战斗,但他们硬要这么做,真是糟糕透了。 “

赵子立的预言不幸而言中。

张灵甫到58师当副师长已经有大半年,在这段时间里,师长廖龄奇频频请假,他起先去岳麓山参加军官训练团学习,因此三四月间的上高战役就是由张灵甫代行师长之职,此番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前,廖龄奇不巧又请假到吉安结婚去了,直到张灵甫带着58师从江西的分宜到达湖南境内,新郎廖龄奇才依依惜别蜜月中的新娘,驱车赶回前线报到。

说起廖龄奇其人,他的教育背景和作战经历都与张灵甫十分相似。廖龄奇毕业于黄埔四期政治科,入黄埔军校之前也读过大学,只是他比张灵甫多了一样学历,他在黄埔毕业后曾经到英国参谋学校留过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回国后他加入第88师,在当时的师长俞济时手下任职, 88师是当时中央军中少有的德械师,属于嫡系中的精锐。 1937年8月, 88师264旅旅长黄梅兴在淞沪会战中阵亡,继任旅长高致嵩又在南京保卫战中战死,廖龄奇递升该旅旅长。半年后,继任的88师师长龙慕韩因兰封失守被蒋介石下令枪毙,廖龄奇到74军投奔老上司俞济时,在万家岭战役前不久,他接替邱维达担任58师172旅旅长,次年升任副师长,所以若论私人交情,俞济时与廖龄奇的关系比与张灵甫更早更亲近。后来俞济时和老资格的原58师正副师长相继调离,廖龄奇便顺理成章当上了师长。由于自恃学历高战功强,与王耀武素无渊源的廖龄奇对顶头上司的态度相当傲慢,他认为王耀武没什么真本事,只不过机遇好罢了,以致善处人事的王耀武也觉得与廖龄奇不好相处。但是论打仗,廖龄奇还是一员勇敢的战将,与张灵甫一样,他也曾经多次负伤,身上疤痕累累,右臂在北伐中受伤致残。

骄傲的廖龄奇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辞别洞房回到前线参战,这一仗竟成了结束他生命的最后一仗,而他却不是作为抗日英雄光荣地倒在杀敌的战场上。

9月26日上午,廖龄奇与张灵甫一起率58师赶抵战场,原以为有友军在原地留守与58师换防,却是踪影全无,廖龄奇只得下令全师在永安市,东林寺,春华山一带展开,巩固长沙-平江大道地区,正面迎战由路口畲南进的日军。王耀武则执行战区长官部的命令,命51师与军直属部队继续向黄花市推进。在此之前, 74军的先头部队57师一部已于25日午时许到达春华山附近,占领春华山到赤石河(春华山西北十公里)一线阵地,该师其余部分于二十六日黎明前后到达, 58师的蔡仁杰173团也随57师参战。

春华山距黄花市约九公里,离长沙市区以东约三十公里。最先与74军遭遇的,是日军的第3师团花谷先遣队。据日军战史称,第3师团原本并不担当围歼74军的作战任务,它是奉命经上沙市向金潭附近追击,并在该地渡过浏阳河向长沙南侧地区继续追击中方的溃军,它的行进路线是由北向南。当74军自东向西向长沙以东的黄花,永安地区挺进时,正如赵子立所预料,南下的第3师团恰好斜刺里撞上了74军的右侧,双方在春华山意外遭遇。

26日上午9时,正在春华山展开阵势的57师发现花谷旅团的一个先遣大队到达春华山附近,准备南进抢占金潭渡河点,便立即发动截击。日军起初还以为是溃散的中国残兵偷袭,当遭到重机枪连续猛烈攻击后,发现对方的抵抗意外强韧,才判断是遇到了中国军队的主力,先遣大队队长池边不敢恋战,乘守军尚未完全展开,伺机寻找薄弱处向西迂回南下。

接踵而至的花谷旅团主力就没那么幸运了,当他们在正午前到达时, 57师和58师正在春华山,永安市一线抢占要点,虽然是仓促应战,一旦开打, 74军还是抖出了王牌军的威风,南下的第3师团遇到了强有力的抗击,双方首先在春华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敌花谷先遣队和随后赶到的第6联队先后向春华山东西两侧向74军进攻,遭到57师和58师第173团的猛烈反击,仅东侧1553高地一战,欲经宝塔冲-横杭开往莺山咀的日军中川大队,半日内重机枪的弹药就消耗殆尽,中队长万年良雄战死。日军的战史也毫不讳言守军的作战意志极其顽强: “重庆军不断增加兵力,进入左侧意图包围中川大队,受到我重机枪集中火力阻击的敌捷克式机枪射手前仆后继,进行十数次应战后,始从阵地消失。 “西侧的第6联队的攻击也同样不顺利: ”重庆军凭借坚固阵地依靠大量士兵更加发挥火力顽强抵抗。攻击开始后约30分钟第一线不断出现伤亡,虽夺取了敌阵地的高台端部,但以后由于炽烈的火力及敌干部带头顽强反攻,致使攻击受挫。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长沙作战”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5年在74军的反攻中,又一名日军中队长下岛正利毙命。

74军在26日争夺春华山的战斗中虽然有所斩获,战局在傍晚却不幸开始恶化,受命截击74军的敌第6师团在连绵的山地昼夜急行军,于当天傍晚到达捞刀河畔,主力集结于大桥市-北盛仓附近准备攻击捞刀河左岸,与此同时,敌第11军军部再命第40师团进入北盛仓附近,准备参加永安市方面的战斗。 74军腹背受敌,陷于敌人将近三个师团的围攻之中,双方阵地犬牙交错。

58师的三个团的位置,蔡仁杰173团在春华山北与敌激战,在敌机的剧烈轰炸下,该团第1营,第3营连长伤亡殆尽, 172团和174团在永安市,伍家渡等一线,其中以172团在永安与敌第3师团石井信的第18联队的战斗尤为激烈。

26日下午15时左右,永安遭到日军急袭, 58师从西面迅猛反攻,将突向捞刀河桥梁的一个日军大队与其师团主力斩断,可是敌第18联队的主力很快赶到,入夜,敌第3师团的战斗指挥所也进入永安市。日军意图乘58师态势尚未完备之际将其击灭,双方在永安南方约一公里的147高地一带彻夜激战。廖龄奇和张灵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凌晨二时许,凄厉的冲锋号在黑夜中骤然吹响, 58师竭尽全力向敌军连续发动三次猛烈反攻,敌人的攻势顿挫,敌森胁大队的两名中队长也战死。

黑夜里,永安在燃烧,熊熊的火光在二三十里外也清晰可见。

一直以胜利者的口吻洋洋描述其长沙作战的日军战史,在叙述永安之战的时候,对日方的损失亦难掩痛惜之情:

“到处展开手榴弹战,在燃烧的永安市中进行着凄惨的白刃战。森胁大队的两名中队长战死,攻击受挫... ...森胁大队长决心拼死战斗,亲自指挥第8中队的1个小队,并由正面部署中队主力潜入敌阵的间隙,一齐发起冲锋,冒着迫击炮的密集炮火潜入敌阵,突破手榴弹的火海。经过激烈的交手战后,于27日15时终于夺下147高地。重庆军勇敢进行了多次反攻,但在森胁大队长挥舞战刀带头冲锋下一一予以击退。石井联队长于6时继森胁大队之后攻击前面的敌军。并命令土屋大队(第7中队为基干,配属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第6中队) ,应尽量由东方联系第1大队攻击面前之敌' ,准备向永安市东南侧地区攻击的土屋大队,在山炮的紧密支援下,于8时39分向156高地北侧台地发起冲锋,当即占领该地。重庆军在大举进行猛烈掩护射击的同时,并以手榴弹反复进行肉搏攻击,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在此期间,得到山炮的紧密协助,过午才保住了该地。但第7中队一次丧失了中队长西谷诚太郎大尉以下全体干部,中队的伤亡达到60余名。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长沙作战“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1985年

日军不得不承认,第3师团在作战期间损失严重,仅步兵第18联队就死了八个中队长,花谷旅团伤亡人数据日方的报告达八百余人,这些伤亡主要是发生在永安之战。而从阿南惟畿在永安之战后认为该师团损失甚大,以致不忍使该师团再向株洲追击一事来看,日方战史所报的该师团实际损失人数很可能大为缩水。

随着日军第6师团投入战斗,敌人的兵力已经明显占居优势, 58师即使拼死反攻,要想凭一师之力挽回颓势是不可能了。 27日下午2时, 58师173团与174团虽然在伍家冲以北插入第6师团防线,但是在右翼的日军已经越过春华山,向黄花市以东的51师阵地进攻。

日军从侧翼突破春华山,第58师的部队开始被日军包围切割,部分溃兵一路退向长沙,出现在黄花市的74军司令部附近,令王耀武紧张得脊背发凉。日军继续以74军三倍以上的兵力猛攻黄花市,还以伞兵在黄花市以南空降,配合敌便衣队及汉奸四处活动,破坏电线,鸣枪扰乱。 27日,军直属部队遭到袭击,王耀武的军部险象环生,卫士排排长为保护军长而被日军用军刀砍死,近在咫尺的王耀武在黑夜中侥幸躲过一劫。薛岳得悉战况,知道再不让74军突围,这支王牌军将毁在他的手里,则罪莫大焉。 27日下午5时,薛岳发出命令: 74军转移到浏阳河以北。

第51师与57师摆脱了日军的纠缠,顺利撤出战场, 58师则因已陷入与敌混战之中,战斗激烈,难以迅速脱离战场,损失最重。 58师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参战官兵为官兵约一万一千九百人,伤亡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阵亡将近百分之十,难得的是,第58师在激战中伤亡近半,并且被完全优势的日军包围切割,但是大部分依然突围而出。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态势之下能够将部队撤下来,避免全师覆没的命运,这在师长廖龄奇已经是勉为其难了,但是他接下来的举动却铸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错。廖龄奇抗拒了战区要58师退往浏阳的命令,自行将一部由湘阴港渡浏阳河,集结于镇头市西南许家桥,土桥及南门坝,收容以团,营乃至连为单位突围的部队,收容完毕之后,廖龄奇强行拦下一列火车,将残部拉到株州整理,自己则顺道回祁阳探亲去了,没有再参加后期的会战。从廖龄奇以往的作战表现和他部下的评价,他不似一个贪生怕死的鼠辈,这次他何以擅自半途离队回家?是基于对上级对他的错误指挥而负气出走,是认为残部已无力再战,还是倦鸟返巢?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回家的火车上,廖龄奇遇见了第九战区的一个高参,他直言相告自己是回家去探亲。高参回到战区司令部报告了此事,薛岳十分震怒。廖龄奇擅自将部队后运株州,不仅直接藐视了战区长官部的权威,也被认为是畏战逃跑行为,并使58师错失了与51师和57师一起在28日后发起的侧翼攻击行动。

第二次长沙会战后期,薛岳在长沙东郊被攻破后打了一场艰苦的防卫战,陈诚在第六战区适时进行了宜昌反攻,策应第九战区的行动,使得华中日军不得不做出调动,多少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 9月底,第九战区的战况发生有利于我方的逆转,中国军队转守为攻,对撤退的日军围追堵截,至10月初,长沙近郊之敌开始全面后撤。 5日,敌军大部经湘阴,营田北逃, 7日正午,国民党军全部收复失地,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战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由师长以上军官参加的南岳军事检讨会议, 74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是51师与57师在会战初期和后期的战绩还是得到了上峰的肯定,各获奖法币一万五千元,军长与两位师长获颁宝鼎勋章。 58师就没那番风光了,虽然在前期春华山和永安的作战中表现英勇,但是由于师长廖龄奇后期的行为, 58师前期的战功也不复提及,而第九战区对廖龄奇的抗命更是严惩不贷。

薛岳在会上点名把廖龄奇作为反面典型,直指某些将领居功自傲,抗命不从。廖龄奇不服,他自恃是蒋介石的嫡系,休会的时候径去找蒋介石评理。蒋介石因这个学生的行为扫了他的颜面,正在休息室里光火,廖龄奇不识相地闯进门来喊冤,正撞在枪口上,蒋介石喝令他“滚蛋” ,起身准备去会场,廖龄奇不辨颜色,仍然乞望得到申诉的机会,跟在蒋介石身后喊“报告” ,震怒的蒋介石拂袖而去,并当场命宪兵团长将廖龄奇扣押起来。廖龄奇是蒋介石的学生,他出了事,来自其他派系的将领们都等着看蒋介石如何处置,当会场里的将领们得悉廖龄奇被当场收押,很快墙倒众人推,有人提出应对廖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抗战开始以来,蒋介石已经下令处决过数十个作战不力,临阵畏缩的将领,他完全明白,褊袒廖龄奇将会导致什么样恶果,即使廖龄奇过去有功,他公然抗拒战区命令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蒋介石视而不见,若不从重惩办,今后将何以指责约束其他派系作战不力的将领?尽管蒋介石不见得心甘情愿,他在会上还是当场表态,将杀廖龄奇以平公愤。

检讨会结束之后,廖龄奇被宣判死刑,立即执行,罪名是: “永安市附近战斗,不能掌握部队,予敌打击,且离队至祁阳,致陷该师于散乱之境” 。据行刑的宪兵第18团团长的报告, “廖龄奇在临刑前留下三份遗书,一份致其母处理家事,一份嘱其新婚之妻改嫁,一份致其表弟,嘱结算师部账目,并要求将这三份信函抄呈蒋介石审阅,表示他至死仍对校长忠诚。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时报文化出版社1994年1月蒋介石收到抄件后内心作何感想,外人无从知晓,但是在廖龄奇伏法之后,蒋介石指示让廖龄奇依阵亡官兵例抚恤,这意味着廖龄奇的遗属将获得政府的照顾并享受烈属待遇。如此看来,蒋介石杀廖龄奇,也实在是挥泪斩马谡了。

廖龄奇是否罪当该死,他的亲信下属显然与蒋介石和长官部有着不同的看法。廖龄奇被处决后, 58师原来的四个团长中,邓竹修(常宁),何澜(道县)与王伯雄(记载湮没)悲愤地集体辞职,这明显是在为廖龄奇鸣不平,也是在给军长王耀武难堪。王耀武与廖龄奇的心节,第58师的军官们都清楚,他们公然为廖龄奇之死而辞职,也是对王耀武没有为保住廖龄奇的性命竭尽全力而表示忿满,总之是不愿意在王耀武手下继续干下去了参见邓竹修“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五十八师师长廖龄奇在南岳军史会议期间被治罪枪决之真相“ (政协湖南省祁阳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祁阳文史资料第2辑“ ) 。

师长被枪毙,几个团长们要散伙, 58师的士气一落千丈,负责收拾这个烂摊子的,非副师长张灵甫莫属。廖龄奇一案,张灵甫有幸未受池鱼之殃,反而因祸得福,廖龄奇死后,蒋介石于10月24日即亲批张灵甫接掌帅印,任第58师代师长,着手收拾残局,张灵甫并于当年冬正式升任正职。

张灵甫上任后,先是率领全师于宜春短暂整训,然后调往广西柳州以南的百朋,凤凰,来宾铁路沿线边补充边整训。当时58师每个连官兵不足百人,在柳州接收了一批由贵州拨来的新兵后,方始恢复元气。

58师三个团长的辞职,说明原师长在该师官兵心目中的威望相当高,张灵甫只在58师当了大半年的副职,不过他在军中的威信并不下于廖龄奇。张灵甫的作风向来快刀斩乱麻,一上任就先摆平58师的高级军官问题,该升的升,该调的调,他以原173团团长蔡仁杰升任副师长,慰留何澜继续担任团长,提拔明灿任172团团长,除58师的原有干部之外,他也从自己的老部下中调来亲信干部补充58师高级军官的出缺,卢醒就是在这时由原51师306团上校团长调任58师参谋长,上任之前,张灵甫安排他先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第九期学习。在抗战岁月中,这批58师的高级军官与张灵甫结下了深厚的袍泽之情,他们也是日后整编第74师的骨干,与张灵甫生死与共的铁杆兄弟。

  新师长的一系列举措稳住了军心,使得58师由于廖龄奇被处决而消沉的士气为之一振。在张灵甫的麾下,58师将重振雄风,在抗日战场上夺回军人的荣誉和尊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抗日勇将廖龄奇死得不值,能文能武又抱报国壮志,却倒在自己人枪口下,可叹!


    写信时间:2013/10/28 22:47:40
  • 原图片来源: 上海图书馆藏抗战图片库 http://memoire.digilib.sh.cn/SHKZ/picPreview?pid=11310081162340&ptype=bigDir 此为孤本廖奇龄将军相片,但将廖奇龄姓名误植为廖龄奇,网上纷纷传抄无人考证,以致网上烈士姓名出现两版本!大陆网页此现象尤严重,本人详细考证史料愿为将军正名以慰先烈在天之灵 特加注明 参考史料 国史馆档案 卷名:全面抗战(七) 典藏地:国史馆 典藏号:002080103040006类型:档案 卷名:全面抗战(七)内容描述:{#蒋中正#}电即枪决第五十八师长{#廖奇龄#}时间(起迄):1941-10-21 ~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a/3e/13.html


    写信时间:2012/05/10 17: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