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师几乎发生了哗变,3个团长集体悲愤请辞,替师长廖龄奇喊冤
薛岳终于认清了当前的形势,他清楚74军此时在国人心中的分量,也知道如果再让我门死守下去,这支能征善战的“飞虎军”就要葬送在他的手里。尽管我们没有丝毫想撤退的意思,依然死死地顶住日军4个师团的轮番进攻。
28日中午,薛岳下达了74军向浏阳以北突围的命令,他的“天炉”炉底被击穿了,日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长沙。但是,对日军来说,第二次长沙会战是在“在激烈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受到极严格制约的条件下作战的”,其参谋本部要求尽早结束作战,以便准备对南方用兵,因而第11军攻占长沙仅2天便迅速撤出,退回原防。重庆当局却宣扬日军是被中国军队击溃、中国又取得了第二次长沙大捷,以此鼓舞士气民心,维护国际形象。事实上我们这次又是一败涂地,各战区配合失调,仅仅第六战区在宜昌发动了一些攻势,算是形式上的围魏救赵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战后的总结上说:“对敌情判断不当,友军彼此不信任,缺乏协调,部队运动迟缓,师以下军官战术修养不够,指挥能力薄弱,部队纪律太坏,执行命令不彻底,训练不足,仍有呆守阵地的习惯,不知活用兵力、控制预备队。。。。”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一支各方面都和日军不在一个等级上的军队,面对这种孤立抗争的局面,苦战四年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波兰骑兵挥舞着雪亮的马刀,砍向德军的坦克时,这种一往无前的气盖里蕴含着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壮。而我们,如不是广大的国土面积和雄厚的人力资源。在这个国防工业几乎被完全摧毁的困境里,我们如何能在场现代化的战争里支撑下去。
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最致命的问题,消灭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内部分化和瓦解她的力量,而我们此时在这个危急存亡的时候还在不歇余力地内斗着。
第二次上沙会战结束后,58师师长廖龄奇之死就是一桩“千古奇冤”的冤案。
廖龄奇湖南祁阳人,黄浦四期。又因在英国留学,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回国后在当时国军精锐德械88师师长俞济时手下任职,因在淞沪会战中屡见战功,因而一路飙升至旅长之职。兰封会战结束后,廖龄奇投奔了时任74军军长俞济时的手下,任172旅旅长,半年后升任副师长,上高会战前,再次升至58师师长一职。心高气傲的廖龄奇,一直没把后来的顶头上司王耀武放在眼里,这二人本不是一个派系,廖龄奇自持学问高战功高,认为王耀武之所以有今天,都是仕途之术用的好罢了。王耀武对廖龄奇的态度也是颇为微妙的,因为他是老军长俞济时的得力干将,此外廖龄奇又是个能征善战之人,王耀武对他还是重用的,只因廖龄奇的高傲让二人始终保持着距离。
第二次上沙会战之前,廖龄奇回家结婚,前期战斗都是副师长张灵甫带队。26日才从老家归队,此时58师已经在长沙城北跟日军接火了。在面对我们57师留下的春华山的空阵地,廖龄奇命令全师撤至黄花,永安一线和日军第三师团的花谷旅团激战数日,尤其以永安一战最为惨烈,日军主攻的第18联队,大队长就战死了8人之多。随着日军第6师团的参战,廖龄奇的58师腹背受敌,但仍坚守不退,直至薛岳下令74军突围。之后的事情,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廖龄奇拒绝向浏阳撤退的命令,而是在收拢部队之后,强行拦下一列火车,把部队拉到了株洲休整,随后自己又回老家探亲去了。从廖龄奇的履历来看,他绝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可是这次他奇怪的举动,是他对上级指挥不力的反抗,还是不忍部队再次被围,还是怀念新婚的妻子,这其中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薛岳是蒋介石手下员得力战将,深受器重,虽说他不是个无能之辈。但是此次上沙会战的失利跟他不无关系。战前,薛岳认为,日军此次南下,强度新墙河、汨罗江是一定要夺取长沙的,所以他命令79军驻守长沙和我们74军在黄花、永安方向阻击日军,这样的部署等于是把长沙外围拱手让给了日军,让他们顺利的包围我们。而其他大多数战区将领的意见是,以长沙外围为决战重点,放弃长沙城区,以74军在浏阳一带集结,等19、30集团军集结完毕后,以17个师的兵力,组成外线兵团向进攻长沙的日军突袭,这样不仅可以对日军形成反包围的态势,而且很有可能再打一次上高会战那样的胜仗。这样日军必将全力突围,长沙短期即可收复。可是薛岳太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拒不采纳意见,固执地执行自己的想法,就这样在日军破译我方密电码的同时,薛岳将我们74军送进了日军南下3个师团的包围中,直到27日,日军第40师团进入北盛仓附近,我们74军面对的已经是4个日军精锐师团的围攻。损兵折将不说,所有战前预想均未实现,不得不向浏阳突围,长沙陷落,要不是日军自行撤退,我们连吹牛的资格都没有了。
战后在蒋介石亲自主持了师以上军官参加的南岳军事检讨会,会前得知廖龄奇擅自回家消息的薛岳在会上发难,点名指责廖龄奇居功自傲,违抗军命,为自己的在会战中的失误转移视线。廖龄奇不服,自持是黄浦嫡系出身,在会上就和薛岳吵翻了天。会后廖龄奇还亲自去觐见蒋介石讨要说法。此时正在气头上的蒋介石勃然大怒,命令当场收押廖龄奇。其他人一看势头,立刻墙倒众人推,主张枪决廖龄奇。蒋介石权衡利弊,在薛岳和廖龄奇之间,他选择了丢车保帅的策略。随即以“永安市附近战斗,不能掌握部队,予敌打击,且离队至祁阳,致陷该师于散乱之境”的罪名,宣判廖龄奇死刑,立即执行。临刑前的廖龄奇在遗嘱中料理后事,并要求呈报蒋介石审阅,表达自己的效忠之心。廖龄奇死后,蒋介石按阵亡军官抚恤廖龄奇,这说明廖龄奇的家属将按阵亡烈士的待遇受到优待,可见蒋介石是不得已而为之了。他要平衡各派之间的关系,就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了。就这样廖龄奇没有死在抗日的沙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廖龄奇死后,58师几乎发生了哗变,3个团长集体悲愤请辞,替师长廖龄奇喊冤,也是变相斥责身为军长的王耀武见死不救。58师长沙一仗伤亡惨重,师长又蒙冤而死,士气一落千丈。为了收拾残局,蒋介石亲自委任副师长张灵甫为58师新一任师长,重整队伍。张灵甫走马上任,立刻快刀斩乱麻整理军务。提升原173团团长蔡仁杰为副师长,何澜继任团长,其他廖龄奇的老部下均有晋升,除此之外,张灵甫还调来自己在51师的老战友原306团团长卢醒为首的一批亲信进入58师。我也在其中,只不过同样面临损兵折将困境的57师师长余程万以本师缺少有经验的作战军官为由拒绝了张灵甫的调动,这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在57师当个后娘养的,但同时也成就了我常德一战的功绩。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