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立园
鸦片战争以后,远渡重洋到美国的打工仔,广东开平人称他们为“金山伯”或是“花旗客”。幸存的“金山伯”们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和娶亲。他们以带回来的居住国建筑的印象碎片和从国外寄回来的“普市卡”(乡民叫做“公仔纸”)上印有世界各地风光与不同国家建筑的明信片为依据,边施工边指导工匠建造他们的“理想家园”。立园即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建造的、中国目前发现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
开平立园的大门

谢维立生于1893年,其父谢圣泮很早就在美国、香港经商。谢维立小时赴美读书,长大后也从商。1926年,年近40岁的谢维立携妻带子衣锦还乡,购地兴建立园。谢维立自小对建筑、诗词、书画颇有研究,深谙中西文化的精髓,因而立园从整体规划、局部设计到园中的诗对、题词等都是聘请当时最负盛名的行家里手精制而成。为方便出门,他斥巨资开挖了一条长近20公里、宽 11米的小运河,将立园与潭江相接,立园的不少建材就是利用小运河运输的。1936年,立园初步建成。1936年,日寇侵华前夕,谢维立一家大小返回美国。1970年,谢维立在美国逝世,终年77岁。
立园主人谢维立先生的铜像矗立在泮立楼前的花圃中。他架着腿坐在石上,手拿一把折扇,头微微仰起,文雅安详,是在追思逝去的岁月吗?

立园分为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三部分。别墅区有别墅六幢,古式碉楼一幢,其中以"泮立"、"泮文"两幢别墅最为华丽壮观。泮立楼是园主谢维立先生取其父谢圣泮及自己的名字联珠而成,是园主及四位太太生活起居的中心。其楼顶为中国古式琉璃瓦重檐建筑,并巧妙架空成隔热层。室内地面和楼梯皆为意大利彩石,墙壁装饰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壁画、浮雕和涂金木雕。各层均置西式壁炉,悬挂古式灯饰,摆设雅致的酸枝古式家具,食用水和卫生设施均从国外进口,可管窥七十年前的华侨生活起居的情形。
立园泮立楼内的进口纯银西餐具

立园泮立楼内的涂金木雕《六国大封相》

花园内的粉蕉,这之前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水果哦。比香蕉甜多了,小人儿从此就再也看不上她的最爱——香蕉了,以后的几天里恨不得把一日三餐也换成了这个!

谢维立有四位太太:大太太司徒氏是一位美籍华人,是他在美国大学主修商业管理时的同窗,可谓心心相印,婚后生活十分幸福美满,育有六男三女。可惜天妒人意,司徒氏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遍访名医都无济于事;二夫人谭玉英赤坎人氏,为人乖巧,精通刺绣,知书达礼,擅长吟诗作对,是一位在方圆十里出了名的才女。她18岁嫁入立园,深得谢维立宠爱。婚后,谢维立回返美国打理生意,翌年,年仅19岁的谭玉英却因难产而香消玉殒,儿子也随母夭折;三太太余瑶琼原是管家的侄女,贤惠能干,能吃苦,会持家,婚后鼓励丈夫再次走出国门。据说,她经常站在“泮立”别墅的阳台上,手搭凉棚朝远处的山野眺望,期待着她的丈夫平安归来,可最后盼来的却是带着四太太归来的夫君!余瑶琼现仍健在,已是84岁的老人了,居于美国芝加哥,与维立育有五男五女;四太太关华英,是谢维立在香港认识的,生性活泼开朗,精通英语,敢爱敢恨,是个很“西化”的女子。她一直留在家乡,后因日军侵华,家道衰落,迫于生活而改嫁,于1951年去世,与维立育有一男一女。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太太谭玉英清雅脱俗、才情并茂,只可惜“美人已随西风去,徒留玉影空楼中” !难道自古红颜注定都是薄命的吗?

2、崖门海战博物馆
从立园出来,本已晴朗的天空又飘起了雨丝,莫不是红颜悲泣?心情一下子被天色染的灰蒙蒙的。女儿吵着要去摘龙眼,司机师傅笑着说:“今天恐怕是不行了,这雨可是越下越大哦!”车子在雨幕中飞奔,很快就到了宋元崖门海战博物馆门前。这时的大雨就像是老天爷发疯撕裂了天河而从天狂泻下来的神水,铺天盖地,让人只感到眼前一片白花花,刚刚才瞥见的博物馆大门转眼之间已消失得干干净净。小人儿拍着车窗玻璃,紧紧抓着她的小伞,口里喃喃道:“我有伞哦,我不怕雨哦……” “啪啪啪!啪啪啪……”车窗玻璃上的瀑布随着拍动竟越流越慢、越流越少,窗外慢慢地显出了博物馆大门的轮廓!不等发话,小人儿急急忙忙地推开车门,等不及撑开伞,就跃进了雨中,朝博物馆大门跑去。

宋与元的战争旷日持久,从1235年至1279年,共历时45年。宋元崖门海战只是整个宋元战争的最后一役,也是宋朝覆亡的一战。公元1279年,宋叛将张弘范带领元兵攻打集结于新会崖门水道的宋军水师。二月初六那天,风雨交加,元军轮番进攻,退潮时从北面,涨潮时从南边,由旦至暮攻打不停,一场苦战之后,宋军水师全军覆没。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先令妻儿投海,然后把金印、玉玺拴在8岁幼帝身上,背着他投海自尽,后宫诸臣也纷纷蹈海。一周内,海面浮起尸首10余万具。一战沉船2000艘,崖门海战惨烈空前。自此,统治中原152年的南宋王朝灰飞烟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