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长矛缴枪
1922年,杨根思生于江苏泰兴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亡,为了能活下来,12岁的杨根思随哥哥来到上海做织地毯的童工。
1939年9月的一天,杨根思拖着沉重的毛线车路过一段繁华路段时,报童的叫卖声传入耳畔:“快看头号新闻,新四军火烧虹桥飞机场!”
新四军,这3个字眼第一次在杨根思心中扎了根。
1944年,杨根思终于参加了新四军,成为了老一团一营3连3排9班的一名新战士,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
刚参加新四军的杨根思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就有一件事不称心,那就是参军快一个月了,只领到一根长矛。杨根思想要一杆枪,排长告诉他:想要枪,就要苦练杀敌本领,用手中的长矛去缴获敌人的枪!
机会终于来了。
1945年2月22日晚,攻打沙沟镇的命令传来,各营战士纷纷登船,按预定方案进发。沙沟镇,是方圆20余里沙沟湖中央的湖心岛,也是淮安、宝应、盐城、兴化间的一个要镇。自从敌伪盘踞后,在镇四周筑起一道长堤,堤上碉堡林立,镇内地堡成群,碉堡里的敌人能用火力封锁住附近湖面。伪军22师刘湘图的一个团驻守于此,凭借湖荡天堑和坚固工事固守顽抗,成为插在我苏北根据地的一根“钉子”。
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守敌里有刘湘图赖以起家的老本——“钢盔连”,凭借精良装备一直打到大天亮。最终扛不住新四军凌厉攻势的伪军,纷纷逃窜。
杨根思盯上一个拿枪的伪军,紧追不放。“缴枪不杀!”
那个伪军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拿长矛的新四军追他,不由壮了壮胆:“你要我的枪,老子要你的命。”伪军的枪里早没了子弹,只敢虚张声势地威胁杨根思。矛头对着枪尖,杨根思的脚步随着对方的脚步移动,两人转着圈子,都在寻找机会。杨根思把矛头向左虚晃一下,大吼一声:“杀!”却迅即向右刺去。“当”的一声,伪军两臂一拐,用枪托挡开了刺到肋边的长矛,惊出一身虚汗。
漫天硝烟中,杀声四起。突然间,杨根思猛地挑开枪刺,高喊一声:“班长,你从后面上!”伪军一听背后还有人,不由得心里一惊,刚要回头,杨根思锋利的矛头已刺进了他的心窝。第一杆枪就这样到手了。
杨根思儿时的伙伴张瑞成老人曾经感叹道,“我就知道杨根思能成为英雄,因为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