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6218
本馆由[ 白石青藤 ]创建于2010年02月04日

王国维与傅斯年

发布时间:2011-08-04 11:09:18      发布人: 黑白双煞

  ——以《殷周制度论》与《夷夏东西说》为主的讨论

  王国维(1877~1927)与傅斯年(1896~1950)出生时间相差将近二十年,一位是清代遗老,一 位是五四青年;一位声嘶力竭提倡保护传统文化的价值,一位是近代反传统的健将。他们的 社会角色截然不同,他们的著作却有著相当微妙的关联。

  这篇短文便想探讨王国维与傅斯年之间思想学术上的连系。我将先简略地介绍他们对学问的 看法及对俗文学的态度,然后以王国维的古史观,尤其是《殷周制度论》与傅斯年《夷夏东 西说》的关系为重心进行讨论。在傅斯年的已刊及未刊文稿中,并未以专文方式讨论过王国 维,这就使得后人要考索这一层因缘变得相当困难。本文主要是透过傅氏藏书中对王氏著作 的一些眉批来进行探索。

  王国维与傅斯年有一些近似处。王与傅皆主张在中国建立纯净的学术社会。王氏在许多文字 中反复谈到这一点。譬如《谈近几年之学术界》一文中说:

  故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而后可。

  于是非真伪之别外,而以国家人种宗教之见杂之,则以学术为一手段,而非以为目的也。未 有不视学术为一目的,而能发达者。学术之发达,存于其独立而已。然则吾国今日之学术界 ,一面当破中外之见,而一面毋以为政论之手段,则可有发达之日矣 欠。

  王国维一生是从精神,而非物质的层面着手求建设中国之道。如果我们观察他 早年的道路,便可发现与同时代人不一样的地方,他不斤斤于谈富强、谈政法,而是从教育 、心理学、伦理学、哲学、艺术等时人认为不急,而王氏以为是根本的地方入手,他的老师 藤田丰八便早已发现王氏这一个迥异时人的特色,

  这在近代中 国的确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而小他近二十岁的傅斯年,早在北大编《新潮》时,也有类似的觉悟。他在该刊的《发刊词》上提醒国人学术无中外之别,并要知道本国学术在世界上地位 之低下,强调如自外中国于世界思想潮流,“不啻自绝于人世”,而且中国学术界之因循苟 且,“皆缘不辨西土文化之美隆如彼,又不察今日中国学术之枯槁如此”④,他认为“群 众对于学术无爱好心,其结果不特学术消沉而已,堕落民德尤巨”⑤,故认为《新潮》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鼓动群众对学术之兴趣,这也是傅斯年的北大同学顾颉刚后来所提出的,要“在中国建设 一个学术社会” 的野心⑦,也是他们的老师胡适早在民国 九年北大开学时所作《提高和普及》的演讲中所再三说到的,提高学术水准为救国的当务之 急。这一个建立“学术王国”的思想传统,在当时汲汲求富求强的思路之中是相当独特的。王国维最早的学术研究取径还有一个特色,即是往下层走,也就是他所说的研究“最下且贱 者”的文学作品⑨,譬如《唐宋大戏考》、《戏曲考源》、《古剧脚色考》、《宋元戏曲 史》等,这也似乎预见了五四一代青年的路数,傅斯年、顾颉刚等人同时表现了这一特点。 他们都对往昔中下层百姓的历史、文学极为关注,这种关注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一方面是想 藉编歌谣来了解“国民心声”,同时也是为了了解这些文化媒介,以便进一步利用他们来教 育民众。

  不管是反映国民心声,或是藉着了解下层文学来教育民众,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欣赏通俗文学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乃特别吸引傅斯年。

  《宋元戏曲史》有两个引起五四青年注意的特质:第一,它为下层百姓的文学作史;第二, 宋元戏曲中表达一种“自然”的文学观,与五四青年的文学观相符合。民国八年一月一日《 新潮》第一卷第一期中,傅斯年发表了《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一文,他说近年坊间所刊刻 的各种文学史与文学评议之书,独有王静庵的《宋元戏曲史》最有价值,并说“王君此书前 此别未有著作,当代亦莫之与京”11。傅斯年特别欣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对元曲所作的评论: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敝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 元曲。……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 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 秀杰之气,时时露于甚间12。 当时傅斯年还认为元曲是研究中国社会历史的上好材料。顾颉刚在为《文学旬刊》所作《元 曲选叙录》四篇的“小序”上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记录:

  前四年,孟真去国时送给我一部《元曲选》,上面题道:颉刚要研究中国社会历史,这本书 是研究中国社会历史的最好资料。

  而且在经过七年的留学生活后,他仍未改变对《宋元戏曲史》的评价。在他的藏书中, 我 发现了一本《宋元戏曲史》,书前有这样一段眉批:

  十余年前所读书,当时为之神往者。此回自欧洲归,道经新加坡,于书肆更买此册,仍觉是 一本最好之书,兴会为之飞也。民国十五年十月□□(案:英文字不清楚)舟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