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6月,新疆库车爆发农民叛乱,建立热西丁政权;7月,和田建立帕夏政权;10月,伊犁建立苏丹政权;1865年1月,浩罕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浩罕市一带)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3月,乌鲁木齐建立清真王政权;1871年7月,沙俄武装强占伊犁;1872年6月,阿古柏在新疆的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悬挂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并发行货币;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
在这种局势下,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
李鸿章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反驳道:“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他还说:“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他认为“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收复新疆,势在必行。
光绪元年(1875)同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拥有筹兵、筹饷和指挥全权。左宗棠受任后,立即准备进军新疆。
光绪二年(1876)二月,左宗棠移驻肃州,就近指挥新疆战事,各路大军陆续西行出关。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指导下,开始军事行动。
六月二十一,西征军夜袭黄田,开始收复新疆战役,继而攻克古牧地、乌鲁木齐。九月,西征军收复玛纳斯,北疆平定。次年三月,西征军挥师南下,先后攻克达坂、吐鲁番等城。
光绪三年十二月初二日(1878年1月4日),西征军肃清和田之敌,取得完全胜利,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左宗棠也因此由一等恪靖伯晋为二等恪靖侯。
左宗棠随即致力于收复伊犁。
时清廷派崇厚出使俄国谈判归还伊犁事,及《里瓦几亚条约》成,失地丧权,举国震怒。
左宗棠愤然说:“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闻加遗,乃遽议捐弃要地,餍其所欲,譬犹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何极?此可为叹息痛恨者矣!”审时度势,他认为只靠外交必不能收回伊犁,应“先之口舌,继以兵戎,事无不济”。
于是,在曾纪泽赴俄重开谈判时,左宗棠在新疆备战。
光绪六年(1880年)春,左宗棠定出三路进兵伊犁之策。
同年四月十八,左宗棠携棺木出关西征,以示与沙俄决一死战。
甫抵哈密,左宗棠忽获廷旨,谕其立即回京,“以备朝廷顾问”。左宗棠保荐刘锦棠继任督办新疆军务。
次年正月,曾纪泽谈判后,签署《中俄改订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
左宗棠在新疆注意兴修水利、筑路、屯田、植树等等,建议以新疆建省,意义深远。后人曾写诗称赞:“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曾专门到福建林则徐祠拜谒,在林公像前默默悼念。
他写了幅对联:“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左公柳 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中法战争
左宗棠因湘、淮派系之争,以及对陆防海防政策之歧见,与李鸿章素来不睦,甚至势同水火。在是否收复新疆的问题上,两人意见就完全相反。1884年6月,左宗棠入京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军孤拔于8月在马尾海战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南洋水师,战局对中国不利。9月,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
1885年正月,属于左宗棠的湘军系统的黑旗和恪靖定边军在“镇南关之战”中取得了陆地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法国茹费理内阁垮台之后,李鸿章却罕见地在世界外交史上搞出一个特例,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最后签订了一个有利于法国的<中法新约>。<中法新约>的主要内容就是确认了1884年战局对中国不利时,法国和越南签订的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左宗棠对李鸿章这种在1885年战局大逆转的情况下,却要去签一个对1884年才成立的条约的自伤行为完全不能理解,对当时主和的李鸿章作出以下批评:“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李鸿章恼怒之余,决定拿左宗棠的下属开刀,指使亲信潘鼎新、刘铭传等陷害攻击“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台湾兵备道刘璈,使他们失去兵权。左宗棠上书为属下鸣冤叫屈,但因为一个月后就于7月27日(阳历9月5日)在福州病故,从此,左宗棠系的湘军人马不振,以至于李鸿章的淮军自此在清廷的派系斗争中压倒湘军,控制了军事大权,一直到北洋军,都是清廷的主要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