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上艰苦朴素
采访陈杰
陈杰:在生活上那他(雷锋)一贯就是艰苦朴素。我记得在生活上,那袜子都是棉织的,那个时候,穿棉织的是最那个的,最没有钱的。有一次,张兴玉书记把他原来穿的那个布袜子就送给他了。他不管是粗棉袜也好,布袜子也好,穿烂了自己又去补,去缝,这是我们经常看见的。当我看到他缝得太不像话,一个是告诉他缝,再一个帮他缝好;衣服也是的,衣服穿烂了,哪里烂掉了,他又把它缝起来。所以他那个人呢,生活上是艰苦朴素的。
采访常业勤
常业勤:他在学校里咧,生活上一直是很艰苦,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就穿了一件兰色衬衣,每天都穿那件衬衣上学。我就问他为什么天天穿那件衬衣。他告诉我咧,因为家里穷,没有衣穿,就是穿那件衬衣,白天就来上学穿那件兰衬衣,晚上把那个衬衣洗干净,打赤膊睡,早晨来的时候衣服干干净净的,晚上就回家去洗。
采访谭礼
谭礼:(雷锋)生活非常朴素,他冬天里穿草鞋,草鞋叫凉窝子,草织的,冬天就穿那鞋子来,一下雪,刮风咧,就带那个烂棉帽子,棉帽子非常破烂,棉花都露出来了。那裤角都是烂裤角,他就把那裤角绑成一个坨,扎起来,因为走的时候省得沾泥巴放在上面,同学们就笑他:雷正兴,雷兴伢子,帽子就开了花,裤子就打了坨。
……(雷锋)经常饿着肚子,看到老师吃饭的时候,他就跑了,有时候跑到山里躲一下子。(老师问他):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你(回家)吃了饭没有?(雷锋回答)我吃了。(老师)出去问同学,(同学说)他在山里玩,没有吃饭,为的就是怕老师喊他,他不好意思。(雷锋)生活非常艰苦。
采访黄菊芳
黄菊芳:(雷锋到望城县委工作的第一天)穿了一件有补巴的蓝裤子,挑了一个被子,不太好,还有那个红印花的这么大一朵朵被面,一双那个力士鞋子、青的。
学习上挤和钻
采访陈杰
陈杰:学习,那他(雷锋)叫做是,可以这样形容:那就是你说抢时间,还不如说有空子就钻。例如,是跟书记们出去,或者是在屋里开会,他就没有任务啦,他就只守在那里就要得啦。手上就是一本书,他那个学不是好玩,而是从学的中间领会他的具体精神。把书上的精神变为自己的力量,他所学的书,你们都看见过,这个字里行间啦,都没有空的,不是体会,就是他的誓言,所以他在这一方面确确实实是值得人敬佩的。再一个他学不仅仅是参与这种精神的体会在语言上,他主要是注于行动到实践中,用得妥妥贴贴,非常自然。
采访赵阳城
赵阳城:这个同志(雷锋)勤学苦练,他的精神可嘉。白天晚上都学习。这些老同志,张书记,别的同志我们都给他一些学习资料:《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题词向张思德同志学习。所以每个时期,《为人民服务》他学习了,《纪念白求恩》学习了,还有《董存瑞》的故事他更学习,他脑子又转得快,年纪又轻,16岁嘛。……值班时,一晚上他一面看书一面学习,我(赵阳城)早上起来,他还在那儿看书。……对学习很认真。
采访周绍民
周绍民:(周绍民教雷锋练毛笔字)用毛笔字写本来困难些啦,要磨墨,那时候有墨汁,要搞,所以他(雷锋)练得很经常,也练得很刻苦。
采访皮问安
皮问安:雷锋的那个学习和工作是拼命,整个县委机关我接手两年多,他是倾注了他全部精力,晚上要读夜校,跟张书记下乡耽误的课,下乡都要领会下去,耽误的要在底下自学,再到老师那里去汇报,补上那课,很不简单。
采访谭礼
谭礼:他(雷锋)的学习非常刻苦,当他上课的时候,听不懂的时候,他就把(用)笔把它记下来,老师在黑板上写,他就在下面记,……还没听懂的咧,下了课就到办公室来问老师,一直要把这些题目搞懂他才出办公室,这是他刻苦学习。
采访冯健
冯健:他(雷锋)特别的爱学习,他那个学习呀跟一般人不同。他只有这么大年纪,他的文化(学历文凭)并不高,他学习咧不光是看书,他还要搞懂它的意义,你辟如他有不认识的字,我们互相之间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搞了本子,互相之间作笔记,谁有个不懂的地方,哪里有不认得的字,不懂的意义,我们中间都要问,到下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要问,所以他特别认真,哪个字他不认得就讲这是个什么不认得,他不仅问这个字,什么意思他(也)要搞懂,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到张兴玉家里去,张兴玉书记就送了我们吴运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那本书,那个时候《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刘胡兰的故事》好多章节我们都背得,他也背得。他不仅是了解意思认识,还写心得,他学习是学文化、学中心内容,他还象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对英雄模范人物特别尊敬,他学习的时候,不光认几个字,他(英雄模范人物)的思想、他的品德,他(雷锋)都学,钻的很深,他这人钻得很深。那种钻劲哪我很佩服他。那时63年宣传他的时候,有些人就讲,那些日记是不是他写的,那些文章是不是他写的;有些人就问我,那时侯我也宣传他的一些事迹,我说完全是他写的,我说写文章他有综合素质,他有他的思想,他(如果)没有那种思想,没有那种综合素质,他不可能写出来。雷锋之所以后面写这些东西,与他刻苦钻研学习是有很大关系的。
采访李仲凡
李仲凡:他(雷锋)的学习精神好,他说我(李仲凡)又是党员又是知识分子,你(李仲凡)就教教我(雷锋),帮助我(雷锋)。
采访吴强国
吴强国:雷锋热爱科学,从小就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精神,所以他后来当兵啦,他发扬钉子精神,把钉子精神运用到学毛著上面,运用到为人民服务上面,这与他小时候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关系。
采访易华钦
易华钦:他(雷锋)最喜欢看(书),(图书馆)开放的时候,他自己拿着一本图书坐在那里看,这些同学在里面看,他又自己喜欢看书,那些书他基本上本本都看了。
采访石天柱:
石天柱:学校里学习期间,他是矮个子,坐在前面,总是用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发言,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不懂的地方就找同学弄懂,虽然是很困难,有时候饭都没吃,但是学习成绩一直是良好的。
采访吴强国
雷锋没有亲人,他每天要在家里做家务,上山砍柴,自己做饭等等,每天起早贪黑,做完家务以后,就赶到学校来学习,学习特别的刻苦认真,在课堂上勤学好问,凡是他没听懂的他都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他积极发言,他经常跟我讲,他为什么要积极发言咧,因为发言讲错了的话,老师就可以当场纠正,这样他就记得更牢,如果是他自己讲对了,这样重温一遍,印象更深,他这个人学习很有窍门,他讲为什么要这么刻苦认真,他一定要学好知识,学好本领,来建设祖国。
对党、对毛主席、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采访常业勤
常业勤:(学校少先大队成立了)同学们就提名他,提名他是(为)大队委,大队委以后咧,就分工,他是大队旗手,他讲(咧),我要像解放军一样,当一名好的旗手。
采访黎国平
黎国平:那时候在望城开欢送会演戏,演《白毛女》啰,你看到那个黄世仁吧,他们(演员)演的戏,他就直想自己冲上去,我就把他按住坐着。(雷锋对旧社会压迫农民的地主非常憎恨。)
(在白沙洲)交通班咧就分了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他(雷锋)分了一个抽屉子,抽屉里咧就是一本党章,一本团章,一本日记,他讲这就是宝贝啦,他(雷锋)入党入团心情非常迫切,他拿着(黎国平的中国共产党望城县委员会机关出入证的证书和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的牌子)一个劲的看,他就(对黎国平)讲,你要培养我们啰,你又表现好,你的工作搞得最好。……
采访谭礼
谭礼:(雷锋到向家村小学读书)一进学校,当时到了学校办公室看了毛主席像呀,他眼睛望了很久还不能平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雷锋)非常的爱党,课文里面有黄继光啦,邱少云等等只要讲英雄的故事啰,那他聚精会神的听着。因为那时解放初期,教师既是教员又是宣传员,带同学下到村子里面去搞(宣传),当我们有一次把他带到一个当兵的家里,因为他的父母不愿把儿子(送去)当兵,不想当,怕打仗,怕怎么样。雷锋对他讲:“雷大娭,不要怕啰,当解放军多光荣啰,我长大了还要当解放军咧。好,通过他的一宣传咧,同学老师一宣传咧,他们一家思想就通了,然后雷大娭就把崽送去当兵了。……
我们搞活动,到长沙去参观刘胡兰塑像和那个青少年宫,在刘胡兰塑像(前),当老师讲到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时候,(雷锋)非常激动,好象眼睛要流出眼泪一样的。看到刘胡兰塑像立在青少年宫中间,他就围着那塑像绕了二个圈,同学们看他绕了三个圈,也跟着绕了三个圈。这表示他(雷锋)对英雄人物非常热爱(崇拜),对他要当解放军的心情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采访王佩玲(黄丽)
王佩玲:(雷锋在去鞍钢之前给王佩玲写了赠言)王佩玲同志:你是党的忠实儿女,你的青春象祖国的鲜花一样发散芬芳,伟大的理想产生伟大的毅力,请你记住这两句话。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弟 雷正兴
采访黄菊芳
黄菊芳:(雷锋)说我最羡慕是翻身不忘共产党。他讲我就是想参加工作。我就问他:“你还只完小毕业,还继续读书嘛。”他说:“我书倒是想读,我已经完小毕业了,都是乡上负担,象我这样的苦孩子,还不少了,还有好多。如果乡上有很好的能力,都能让这些小孩再继续读书。”
采访钟先仁
钟先仁:有一次,他(雷锋)就来找我,喊“钟干部,我想找你谈谈心。”我说:“那好啊,你坐下来谈。”(雷锋)就说:“我想加入团的组织。”我说:“那是好事情。你家里的情况给我介绍一下。”他就讲他的家庭出身,讲他的父母亲受压迫、受剥削,连他自己受地主的压迫和剥削的经历,讲得痛哭流涕,越讲就越眼泪双流,讲不下去了,泣不成声,当时我跟着就流眼泪了,很同情他,确实觉得他这样的出身啦,这样的经历,值得人同情。我当时就表示,我说:“你(现在)翻了身,又参加了工作,你父母亲受地主剥削压迫的仇已经报了,现在就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报答党,报答毛主席。”他就表示态度:“我什么事情都愿意干,总觉得什么事情都干得了。”人们讲的他身上好像硬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为什么咧,因为他过去是一个受剥削受压迫的苦孩子,一到进入新社会,他感到共产党毛主席对他这么好啊,他应该倾心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来,所以他根本就没有那样混人生,他说:“只要我能够做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我都乐意去做。”他就是凭这点,很不错。
采访冯健
冯健:他(雷锋)还跟我寄过照片,有一张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就是擦式嘎牌的汽车那张照片,他在照片的后面还亲笔题了两行字,他就是讲“冯健姐姐,我永远向您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我觉得雷锋同志他那个人对党、对毛主席、对新社会有着朴素的感情,他经常那时候同我讲,他说要是没有党,没有毛主席,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他的翻身解放,也没有他的今天。那时候他就回忆起他家里那时候没有吃、没有穿,他说他是个孤儿,他现在到了县里,县里就是他的家,县里这些领导和同志们都对他很好,让他感到很温暖,他经常讲现在怎么样幸福,特别是讲毛主席,他看到见过毛主席(的人)就经常的问(这些人),(雷锋)对待毛主席的感情特别深,(雷锋问这些人)见了毛主席什么样子,他(毛主席)讲些什么话,你跟他(毛主席)握手了没有,他穿了什么衣服,走起路来他的姿势是个什么样子,问得非常详细。他(雷锋)说那以后进入共产主义会是什么样子,他就很想,。
采访李仲凡
李仲凡:他(雷锋)当时就说:“苦,我不怕,总比我过去好。”他就讲到,他的父亲过去怎么死的,他的母亲怎么死的,他怎么苦的,讲到这些过程,最给我(李仲凡)一个很深的印象咧,他说:“苦我怕,我能够吃得消,这没有问题。”
采访吴强国
吴强国:(雷锋)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那个时候,1956年,解放不久,党的当时的工作重点是要大力发燕尾服工农业生产,学校时历代了配合宣传党的农村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组织高年纪的学生自编自演很多有关农村这方面的节目,小话剧、花鼓戏啦,歌舞啦等等,当时组织编了一个小型花鼓戏,叫盒式秧田。雷锋演突击队的队长,雷锋接到这个任务非常愉快,非常高兴,为什么咧,一个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到他心里去了,他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新中国,演这个戏,他特别乐意,非常地高兴接受这个任务,我咧,没有文艺细胞,我几次提出来不干 ,思想很苦闷,雷锋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啊,他就跟我来做工作。找我谈了几次,他说:“强哥,我们都是毛泽东时代的好学生,都多亏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穷人翻了身,才能上学,才有书读。这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再难也要干,再有困难也要克服啊!不会唱,可以学啦!”还有其他很多节日,只要是宣传党的路线政策,雷锋都积极带头,都走在其他同学前面。
(还有一次)是向党表爱心,学校里(要)自己动手制造第一台矿石收音机,向党的七一献厚礼,那个时候一无材料,二无经费,三无技术,什么都没有,雷锋听了这件事以后,他就表态一定要参加,老师(说):“你参加文艺活动要毕业了啦,不能参加活动太多,影响功课啦。”他(雷锋)说:“没有关系,我完全可以挤出时间来,向党献爱心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也是我的心愿。”当时为了搞好活动,学校里筹集资金,要学生自动(愿)的出钱,反正自愿啦,那时侯农村的孩子手头没什么钱,雷锋咧他最积极,七借八借呀,亲朋戚友那就搞了十万块钱,当时十万块钱了不起,相当于现在的十块钱,他的价值远远的超过了现在的十块钱。那时侯鸡蛋两三分钱一个,大米只有两三分钱一斤,他筹集的资金最多。(收音机)木框子都是自己做的,雷锋从家里带了一把砍柴刀,又是砍又是刨。
雷锋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国,热爱人民,他对党对毛主席的感情比任何人都深,他经常对周围的同学讲,也包括我,多亏毛主席,共产党才翻了身,过上幸福的生活,上学读书。他不但嘴巴上这样讲,而且把热爱毛主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样一种深厚的感情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这是非常可贵的。
采访易华钦
易华钦:记得当时他看到这样一本图书,那本图书叫做《半夜鸡叫》,他看了这本图书以后,他很有感慨地这样讲:“易老师,这些地方啊,这些人都是一样的,你看那个周扒皮好厉害,好狠的。”“这些地主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1954年整修南洞庭湖的时候,当时的乡政府动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雷锋就是这样讲:“我咧又读书,又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支援修南洞庭湖,这个修南洞庭湖的民工要穿草鞋,就回去做草鞋。”他跑到隔壁王家,借了一个草鞋靶子,晚上一个人去织,织了两双草鞋,那织的草鞋不蛮象样子,那个时候支援修南洞庭湖的东西都由陈佩森(当时乡镇府秘书来管理)。雷锋就送到他那里,他说:“(我)要为修南洞庭湖做贡献。我。没什么贡献,修南洞庭湖要穿草鞋,我就织两双草鞋”。陈佩森就看到他直笑,他说:“你这草鞋怎么穿罗,这个样子,要不得。”第二天放了学,雷锋就到黄花塘有个专门织草鞋的老头子那里,书包没有放,一直到他家,就看他打草鞋,帮他添草,搞得蛮晚了,老人告诉他打了一只草鞋,打得还可以,他(雷锋)就回来,晚上他又去打,又打了三只,就打了两双草鞋,第二天又送到乡上。
东茅乡成立合作社的时候,我们老师也没去参加,后来咧,东茅乡政府就送了一封感谢信到学校里来了,就是感谢雷正兴(雷锋),谢鼎安啦在他们那里咧成立高级合作社演出,组织了唱歌、跳舞,他(雷锋)还搞了唱莲花闹的词咧,成立高级合作社怎么样好的一些这样的东西。
采访石天柱
石天柱:(地下党负责人问雷锋):“你家住在哪里,为什么讨米?怎么左手有刀痕啦?”这样一席温暖的话,是雷锋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过的,(雷锋)看了看慈祥和善的老人,就一五一十地把他家破人亡,手上刀痕等旧时的经过一一告诉老人,老人紧紧的握住他的手讲:“苦孩子,你家破人亡是那些富人害的,这是我们穷人的血海深仇,这个仇将来一定会翻身。小雷,你长大了是帮助穷人做事,还是帮富人做事?”雷锋理直气壮地讲;“我宁愿讨一辈子米也不会给富人做事。”
成立了儿童团,雷锋经过一百多个细伢子的民主选举,他就当了儿童团的团长,我们就继续的站岗放哨,搞宣传工作,越搞就越起劲。安庆乡农学会就授予雷锋“优秀儿童团员”的光荣称号,为土地改革的胜利立下了大功。
采访吴强国:
吴强国:毕业班要毕业了,学校里举行了盛大的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的前前后后,学生们议论的就是去向问题,多数学生都想继续升学,跳出农门,走进城门。毕业典礼,学生发言也完了,快要结束了,雷锋突然冲上去,他简单地讲了几句话,他说:“没有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雷锋,没有人民,也没有我雷锋,我要回家当农民,而且当一个新式农民,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农业战线,尽快改变农村面貌,使农民能够过更加富裕的生活。当时我们听了以后都感到很突然,人家都要跳出农门进城门,过好的生活,他怎么公开表态要当农民,现在一想起来,才知道雷锋当时那个思想境界跟我们确实不一样,他想到的是怎么样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给党给人民做回报,怎么样为人民服务,报答养育自己的人民。
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
采访陈杰
陈杰:他是56年8月份到机关来的,58年11月份离开机关的。在这一段时间虽然很短,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咧,我们从他精神上的感受非常非常的深刻,尤其是我们这一家,我们讲没有雷锋当时对人的关心,今天就没有我们这个家,确实是的。……
我是57年7月份那个时候在机关里面记得最深刻的就是7号那一天,我正式预产期到到了在屋里休息……那一天正是县委开大会,整个干部都去了。那咧就是留得我一个人在屋里。坐在屋里,想起自己就要生小孩了,被子都没晒,我想拿出去晒一下,结果咧我还只抱着被子还没晒上去,肚子就剧痛起来了。(雷锋在开会的大礼堂喊来了医生,经过抢救,母子平安。)接着呢?就有人告诉我,乌山乡跟你一样的有一个女同志生小孩,她也是坐在屋里,没喊医生,跟你同样的情况,胎位不正(由于抢救不及时)母子双亡了。我听了以后,更加……,我当时确确实实感动得流了泪。……如不是他(雷锋)及时把医生喊得来,医生不是喊这个医生,没有经验的,我们(我和小孩)两个人也没命了。……我是体会的特别深刻,感人肺腑。怎么样我也忘不了,反正咧我们经常在崽呀,女呀,孙子面前,反正我经常这样讲,你们没有雷锋叔叔,就没有你们的今天,没有我们这个家,所以我们誓言就是反正不管是老还是小,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还是生命,平时的为人总的来讲一定要以雷锋精神为指导,一定要发扬雷锋精神,绝对不要忘记。现在我那个孙女在长沙县一中读书,她评了学雷锋积极分子。
陈杰:那时,他(指陈杰爱人)不在家里,我一个(人)挺着个肚子,当时是平房,要下个坡,到食堂的旁边去打热水、打开水,刚开始的时候,连冷水都要到下面去提。……他看我挺着个肚子,他钻挤时间,只要有一点空,就跟我提水啦。送开水啦,送饭啦,他就是这样做的。……
陈杰:(陈杰给在雷锋帮助下生的那个孩子起名叫方乐)这个名字是怎么起的了,因为没有雷锋,绝对也就没有全家的幸福。正因为是雷锋及时的请来了医生,而且是请来了好的医生,采取了措施,进行了急救,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了我们母子平安,为我们全家人增添了幸福,欢乐……也是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所以为了纪念、感谢雷锋,就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采访赵阳城
赵阳城:(在治沩工程指挥部工地上)我那时候打摆子,身体很不好,好瘦。他(雷锋)就为我们指挥部服务,也给我熬点药,摘点什么的。……再有一次,我们就是刚才讲了的劳动手册,在那儿担土方。天亮就去,中午在外面吃饭,晚上好晚回来吃饭。他也回来,回来以后要值班。怕出事呀,我说我值班,他(雷锋)说你身体不好,你明天还有事,我值班。他就在那儿值班。……对同志很关心。
采访周绍民
周绍民:……所有的办公室,只要办公室没开水他晓得就送进来了,那不再喊。如果是我们办公室经常有电话,你吃饭还接电话,或者饭吃完了,碗对上面一放,他就晓得是哪个的碗,他就跟你洗掉,我是有他送过几回碗到我那儿来,这都是小事,但看出一个人。他跟(你)洗了又拿到办公室。
采访李建芝
李建芝:(李建芝在跑步时把一双新鞋子跑丢了)打转来找鞋怎么也找不到,雷锋这一点很细腻。他等放了学以后,跟我去找,田里,禾兜里跟我把鞋子找出来,又跟我洗掉,第二天早上带过来,洪得润润子干,我当时觉得很感动。所以他平常咧本来就助人为乐、有什么事情,班上有什么活动,队上有什么活动,他都争着干。……所以同我一年半的时间,我对他的印象是很好的。
采访黎国平
黎国平:我种试验田,他(雷锋)觉得我忙,他每一次到那时候就帮我犁田来了,等我去犁田,田已经犁完了,这都是雷锋搞的,这些东西我都写记了。
(雷锋从外面一回来)就总是帮助他(张兴玉)同志,帮他打点荷茶啦,招呼他啦,做事扎扎实实的。(雷锋)他随什么事情干,所以宣传他送那些老奶奶呀,背东西呀,他真是这样的,随什么事情,只要一碰到就帮别人,把方便留给别人,那个(雷锋)确实好。雷锋这种精神,那是了不得了,那样的青年人都是真正是我们这些人的英雄模范。
采访谭礼
谭礼:他(雷锋)非常尊敬老师,学校有一个姓王的叫王昌旺的老师,有时候,他(雷锋)来得早,就帮老师洗痰盂,擦水烟盖,过去吃那人好烟,解放初期很少吃纸烟。对同学,他(雷锋)非常热爱,互相帮助,……我们学校搞大扫除,要他带抹布他带,要他带扫把他带。他就到山里去,采一些树枝丫做扫把,同学们看他这扫把是他自己做的,(就要他)帮他们做,同学们就成少路上的麻烦,不回去带工具了,他就一个(同学)扎一个(扫把),扎了十几个送给同学。
(雷锋)看到老人家,经常去扶,帮他们提包啦,那时就做,小时就做,不光是到了当兵的时候,所以雷锋精神的确伟大。
采访王佩玲
王佩玲:在生活上来讲,他(雷锋)(对我)是无微不至的来关照和关心。有一次我生病了,就没有出去做事,他(雷锋)听说这件事,就到我房里来,来看我,(问)吃药没有啦,有开水没有啦,他都安排我照顾我,生活上对我县(有)很大的帮助的。……
那时我到湘潭学习去,他从嵩山庙一直送我,送我到船码头,嵩山庙到船码头那时候也有五六里路,也有蛮远的,在路上一直嘱咐我,到湘潭去以后一个是要好好学习;二是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反正是鼓励。……(我)那时候写日记,我原来不喜欢写,有一次,我没有写,他就问我为什么没写,我说一天出工累得要死,还写日记啊,我懒得写,他使劲讲我,他说你这点苦还吃不得,这又没有蛮大的那个(困难),他就(把新旧社会)打比,想起了他自己也是受了地主的压迫,他那手上还有被地主婆砍的伤印,他拿给我看,他说就是要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学习多看书籍,看报纸,就是要写日记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在他的鼓励下,在他的帮助下,我(日记)就坚持写下来了。
采访黄菊芳(第三盒、A面、P19)
黄菊芳:(黄菊芳在政治上不如意的时候,雷锋从鞍钢回来看她,劝她。)他(雷锋)说:“大姐,你不要悲观,你的问题一定要相信党,党始终会跟你搞妥帖的。”他的话很有远见,很鼓励我。
采访秦中华
秦中华:他(雷锋)很热情,也很助人,你看僻如我们挖土的时候,他就跟我们挖,我们那土要挖好深,种那样的实验田,他就跟我们挖了好久。
采访钟先仁
钟先仁:(与雷锋)一接触都觉得这个伢子很不错,满脸的笑,满面春风的,对人很热情,有一次,他跑到(我这里),他跑来就帮我打开水,又跟我(把)蜘蛛网打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