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树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4562327
本馆由[ 139*****174 ]创建于2020年03月20日

1959年,青春和理想的定格

发布时间:2020-05-02 13:07:47      发布人: 139*****174

                                                              ——连树声老师和我们在一起的照片

                                                                         撰文 贾培信   摄影 萧立昂 孙宗潞(供稿)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六十一年前的黑白照片。虽然看不见夺目的色彩,但是它们却是我们踌躇满志、色彩斑斓的青春和理想的定格

我们是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1959级高三(四)文科班,班主任、语文老师是连树声。在中学时代,连树声老师不仅以渊博精湛的学识教授知识,而且他用淡泊明志、忠诚教育的人生成为我们的人生航标。

这里的照片,真实生动记录了我们风华正茂的年代。照片由同学肖立昂和孙宗潞供稿。孙宗潞提供了五张照片,他在耄耋之年,回望青春年少,热情洋溢地为每张照片留下了说明。在学农开荒的一张照片下写到:“被开垦的处女地位于大校门内东侧,原来荆棘丛生。为了学农,我们把这片荒原开垦出来了。比起《兄妹开荒》我们多了一头毛驴,一套犁杖。好在劳力富裕,而且正值青春旺盛期,深翻土地算不了什么。在这张照片上,扶犁的是章连佩;拉边套的左起第是王渭、冯夏森、杨玉昆。旁边:左起 吕鑫 、张世和、曹德宽、徐基荣、张燕瑾、严重五、赵宝柱、佟伯文、林洪田、孙宗潞。”而在另一张积肥挖河泥的照片上写:“19593月,这天阳光和暖,河泥仍然很冷。我们一个个跳下水,站成数条长龙,用脸盆往岸上传递河泥。中立者是孙宗潞,上手的同学像抛篮球一样扔给他一盆河泥,正当即将接到手的一刹那,萧立昂按动快门留下了这张难得的照片。左下方是严重五,右前方是林洪田。站在岸上的三个人准备接盆,左起张保秋、罗会宁、杨世荣。”正如这里所说,萧立昂同学是我们的名副其实的摄影师,为我们留下很多很多难能可贵的照片,可惜不少被人偷了。

第一张照片是非常珍贵的。那是连树声老师,你看,连老师正准备为我们拍照,他永远是那样的微笑。这张未经修饰的照片,是衣着朴素的连老师深邃睿智、慈祥和善的永恒定格。在一零一中学的日日夜夜,老师的汗水心血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为人生扎实奠基,为彩色志愿添翅。我们几十位曾沐浴连老师雨露的学生中,有优秀教师、语文教授、汉语维吾尔双语教授,有历史学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外语专家、研究员,有演员、导演、二胡演奏家、乐团指挥、黑管演奏家,有诗人、编审、主编、高级记者、总编辑,有艺术摄影家、水下摄影家、艺术剪纸家,有北京长跑冠军、中国新闻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的创始人……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曾受过很多人、很多事的影响,但连老师的精心教育和他的人格魅力对我们影响非常之大。

还有两张照片,那是我们在中学毕业前与母校,与知心的朋友、非凡的大师连树声老师即将告别的宝贵留念。1959年春天,桃李芬芳。我们文科班同学在连树声老师带领下畅游颐和园。这是最后一个学期的开始,毕业前忙于高考,大概不会再有这样的悠闲了。毕业后将各奔东西,所以这次旅游是非常难得的,很值得我们怀念。在照相机按下快门瞬间,连树声老师总是不肯是站在中间,但是他却永远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33WechatIMG1.jpg

 图片1 连树声老师正准备为我们拍照,他永远是那样的微笑。  肖立昂摄影

33WechatIMG2.jpg

图片2 1959级高三四班 。1959年春天,桃李芬芳。我们文科班同学在连树声老师(后排右起2)带领下畅游颐和园。这是最后一个学期的开始,毕业前忙于高考,大概不会再有这样的悠闲了。毕业后将各奔东西,所以这次旅游是非常难得的,很值得我们怀念。 孙宗潞供稿

33WechatIMG3.jpg

图片3 1959级高三四班。1959年春天,桃李芬芳。我们文科班同学在连树声老师(左起1)带领下畅游颐和园。这是最后一个学期的开始,毕业前忙于高考,大概不会再有这样的悠闲了。毕业后将各奔东西,所以这次旅游是非常难得的,很值得我们怀念。 孙宗潞供稿

33WechatIMG4.jpg

图片4 在教室前被拍照下一些男同学。前排左起刘允亮、李祥瑞、许熙增、呂鑫、肖立昂、趙宝柱。后排左起张连佩、张世和、陈小树、冯夏森。  肖立昂摄影

WechatIMG2.jpeg

图片5 跑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三面红旗漫天飞舞,大跃进的热风席卷全国。我亲爱的母校除了大炼钢铁、深翻土地、书画满墙、赛诗会…体育开展了“四红”运动。这张照片是1959年1月份某日将近中午时分,操场上刚测完3000米跑,参赛者是胡戟(左起第2名),撞线后已精疲力尽。热情照顾他的同学有孙宗潞(左起第1名)、杜忆南(左起第3名)、林洪田(左起第4名)。  孙宗潞供稿

WechatIMG4.jpeg

图片6 北京第一零一中开荒。被开垦的处女地位于大校门内东侧,原来荆棘丛生。为了学农,我们把这片荒原开垦出来了。比起《兄妹开荒》我们多了一头毛驴,一套犁杖。好在劳力富裕,而且正值青春旺盛期,深翻土地算不了什么。在这张照片上,扶犁的是章连佩;拉边套的左起第1个是王渭、第2个是冯夏森、第3个是杨玉昆。旁边:左起 吕鑫 、张世和、曹德宽、徐基荣、张燕瑾、严重五、赵宝柱、佟伯文、林洪田、孙宗潞。  孙宗潞供稿

WechatIMG3.jpeg

图片7 为了土地肥沃,我们挖河泥积肥。1959年3月,这天阳光和暖,河泥仍然很冷。我们一个个跳下水,站成数条长龙,用脸盆往岸上传递河泥。中立者是孙宗潞,上手像抛篮球一样扔给他一盆河泥,正当即将接到手的一刹那,萧里昂按动快门留下了这张难得的照片。左下方是严重五,右前方是林洪田。站在岸上的三个人准备接盆,左起张保秋、罗会宁、杨世荣。  孙宗潞供稿

33WechatIMG5.jpg

图片8 为了土地肥沃,我们挖河泥积肥。 肖立昂摄影

33WechatIMG6.jpg

图片9 为了土地肥沃,我们挖河泥积肥。 肖立昂摄影

33WechatIMG7.jpg

图片10 为了土地肥沃,我们挖河泥积肥。 肖立昂摄影

33WechatIMG8.jpg

图片11 为了土地肥沃,我们挖河泥积肥。 肖立昂摄影

33WechatIMG9.jpg

图片12 完成挖河泥的任务,个个浑身泥巴闪亮,好似挂满奖章,得偿所愿地合影留念。前排左起罗会宁、未知、佟伯文、未知、孙宗潞、周嗣宝、未知、严重五、胡戟、陈幼哲、陈小树、孙海燕、段爱梅、曲炳慧、未知、郭玉山、趙宝柱。后排左起未知、王渭、武伯光、未知、未知、杨世荣、未知、李珍宏、未知、未知、未知、举脸盆者闫志胜、未知、贾培信。 肖立昂摄影

33WechatIMG10.jpg

图片13 收工后清洗手脚。 肖立昂摄影

33WechatIMG11.jpg

图片14 兴高采烈,胜利归来。前排左起肖立昂、闫志胜、严重五、趙宝柱、陈小树。后排左起高辉、成复旺、杨世荣、王渭、李世武。 肖立昂摄影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