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启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682758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5月09日

十八年的有作为

发布时间:2011-05-09 08:50:2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长洲(今江苏苏州)是江南名城,工商发达,文化兴盛,特多登科者。其中,仅彭氏家族在清代便出了两个状元。长洲彭氏原籍清江(今属江西)。明朝洪武年间,移徙于长洲。康熙十五年( 1676)彭家子弟彭定求,会试第一,夺得会元桂冠;殿试复第一,膺状元桂冠。彭定求为一代名儒,长洲彭氏从此名闻天下。彭定求的孙子彭启丰,字翰文,16岁入官学读书,好学上进,誓效祖父,也做个状元。雍正五年(1727)会试第一,也夺得会元桂冠;殿试时,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把他列为第一甲第三名,世宗爱新觉罗胤滇亲拔为第一。在彭定求中状元51年后.他的孙子彭启丰又夺魁于天。中状元后,彭启丰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奉诏入值南书房,承旨起草诏令,应制撰写文字。从雍正七年开始,屡次担任河南、云南、江西、顺天乡试考官,迁右中允,成为东宫右春坊的一名官员。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夜,世宗驾崩,他的第四个儿子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年号"乾隆",是为高宗。
  乾隆元年(1736),彭启丰出为山东乡试副考官。三年,迁为侍讲,侍奉高宗讲读经史。五年,迁右庶子,成为东宫右春坊的长官。六年,迁侍读学士,掌校典籍;寻迁右通政,掌内外章奏、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不久,又迁为左佥都御史,成为一名高级监察官。出任左佥都御史不到两个月,他奉命南下赈济灾民,上疏奏劾宿州(今安徽宿县)知州许朝栋、凤阳(府治凤阳,今安徽凤阳西)知府畅流健玩忽职守,高宗命员查办。
  这是彭启丰任职以来第一桩值得一书的事迹。
  乾隆七年,迁通政司的长官通政使,提督浙江学政。彭启丰在出任浙江学政后,就科举制度问题提出四项改革方案:
  第一,乾隆元年谕令各府、州举行的岁试和科试在考试结束后,就儒经中一些疑难问题提问考生;后陕西学政嵩寿奏请于《四书》经义外,摘录《四书》四至五行,令考生讲解其意义,大都敷衍塞责,且有重复。请自今以后不再讲解经义。
  第二,请严格管理商贾保送子弟入学一事。经查,浙江商贾子弟由盐道官录进学政衙门收验,虽有保举凭证,但多有聘请别人冒考顶替的。自今以后,再有此种事情发生,请依律治罪。
  第三,以往选拔国子监学员的考试,出题一次却考几批人,后考的预知题目,都有所准备。请今后每次考试都当场另出题,这样可以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第四,乡试卷子另行誊录,与原卷核对,人手不够时,请起用岁试和科试中名列第四等的武生。
  疏入,高宗批语礼部商讨。礼部对彭启丰的建议很欣赏,建议推行。高宗诏准。这是清代科举制度的一场重大改革。经过这次改革,科举制度中的院试、岁贡、乡试等初、中级考试更趋完善。彭启丰之功,彪炳史册。
  上科举改革疏后一个月,彭启丰升任左副都御史,成为仅次于左都御史的监察官。乾隆八年,迁内阁学士。内阁学士位次内阁大学士,从二品,掌传达诏令。不久,擢为礼部第二副长官--右侍郎。十年四月,彭启丰上疏陈说四事:
  第一,浙江省一些猾吏奸民侵占蓄水湖泊、泄水沟渠,以为田地。上年浙江布政使潘思架疏请禁占官湖,户部已令申报新开田亩数额,在余下的湖泊沟渠划定界限,不许再垦。但源于天目山的苕溪,下灌杭州(府治钱塘、仁和,今浙江杭州)、湖州(府治乌程、归安,今浙江吴兴)、嘉兴(府治嘉兴、秀水,今浙江嘉兴)三府,今已沙淤无水。会稽(今浙江绍兴)、余姚(今属浙江)、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等地的湖泊已名存实亡。诸敕令督抚开港。
  第二,江南港运粮米每石收费54文,一半给运粮的丁夫,一半归州县,作为修理粮仓、折耗等费用,浙江省杭州、嘉州、湖州三府运粮的丁夫之费用,由州县发给;而州县清运,每石私加一、二升至五、六升作为运费,贪官污吏乘机偷窃,运粮丁夫额外勒索。请按江市清运之例,每石收钱24文,作为州县修理粮仓、折耗等的费用,严禁乱收费。
  第三,浙江设置一笔银两,作为来往官员差役人丁的费用。差役人丁少时,可以敷用;多时则入不敷出。钦差的差役人丁定额,易于应付;本省官员来往,没有定额,往往多要,或折成银两。请敕兵部按官员职位高低、任务繁简,定出差役人丁数额,使州县有法可依。
  第四,浙江黄岩(今属浙江)、太平(今浙江温岭)一带地多盐碱,产盐极丰,兵丁借端挨户搜查,稍有食用之盐存积,便多方敲诈,一不遂欲,便指控为私煎私卖,甚或将若干家若干人的盐凑起来,作为证据。请敕全省文武大臣,严禁兵弁借名搜缉,把自食之盐指控为私煎私卖之盐。
  高宗命有关各部商讨,然后,颁布执行。
  彭启丰此道奏疏,对整顿浙江地方经济、财政和社会治安,起了很大作用。
  不久,彭启丰老父病死,辞职回籍服丧。
  从雍正五年入仕以来,至乾隆十年,共18年。此期间,彭启丰不能说无所作为,他关于科举制度和浙江政务的两道奏折,对于改进科举考试、整治浙江政务都有重大的作用。他死后,王岂孙作《兵部尚书彭公启丰神道碑铭》,对他这两道奏折犹啧啧称赞。但是,彭启丰居官,谨慎持重,不好激言畸行,喜欢默默无闻地干事。而当朝天子高宗皇帝用人过于苛严,在他看来,象彭启丰这样的人,仅能跻身中等人才的行列。因此,他对彭启丰不大看重,日渐轻视。彭启丰不得宠于皇上,仕途失意,自乾隆十年后再也无多大的作为,这更使高宗坚信自己对彭启丰评估的正确性,更加鄙夷彭启丰。
  厄运开始降临彭启丰的头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