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德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83593615
本馆由[ 老五 ]创建于2014年05月07日

回忆姥爷

发布时间:2014-05-10 00:15:38      发布人: 老五
我们的姥爷 我们的姥爷叫张崇德,又名小恒,古城镇磨头村人,1911年8月初8生,当年发生的最大事件是,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姥爷属磨头张家老五门,祖父张青云,在村中威望挺高,家境也可以,弟兄四个中姥爷最小,三个哥哥叫修德、明德、俊德。 姥爷一生,为人谨慎乐观,七成命苦,三成幸福,陈列如下:一苦是中年丧妻,, 讳 张小看(30岁时)1942年 ;53岁时 后姥姥王美丹因病去世,,,二苦是32岁时丧子,舅舅张宝安8岁因病夭;三苦少年逢军阀混战;四苦青年遇日本侵略中国;五苦中年遇国共两党内战;六苦老年遇文革大乱且孤寡;七苦一生贫穷到底,去世无分文给两个女儿留下。三福:一是1939年曾到延安上抗日大战,后到村上任村长;二是先妻后妻皆和睦相处,两个女儿挺孝顺,两个女婿也听话,九个外甥挺可亲。三是华安过继的舅,还差不多,供养到老,风光送终。 姥爷最知足的是:78—90年在小女儿家(我姨),享了十来年福,吃不愁,穿不愁,有事干(引孩子做杂务),有人聊天,整天哼着小曲,快乐之极,今天这个外甥上大学(三弟上大学),明天那个外甥吃皇粮(我),后天这个外甥(跃进,先进)买拖拉机,前几年,有四个外甥结婚,生孩子,可爱的姥爷乐了十几年。 记忆有九件小事至今难忘: (一)我上高中73年,姥爷三次亲自从磨头跑到一中学,给我送馍,感动的我抱住姥爷不放。 (二)我父母、姨父母在姥爷家姥姥身旁,我和姨弟申跃进在各自父母中间的相片,至今还在,大约是62年春天照的。 (三)68年我10岁时,随母亲姨姨姨父们,去迁葬舅舅张宝安,当时姥爷不足六十岁,后姥姥已于64年去世,见姥爷孤苦一人实在可怜。 (四)星期天或假期。我们姨弟兄们就去磨头陪姥爷,在姥爷家翻箱倒柜,给姥爷拾柴、烧火,和姥爷一起吃饭,陪姥爷一起串亲戚,挺乐。 (五)姥爷有空,也常来帮我家种小麦,帮姨父家锄玉米,助姨父养牲口,帮我家引孩子,有事他一人上街转转,有时引上我们去老朋友家聊天,有时候还去我父亲的机械厂参观一圈。 (六)姥爷写的一手好字,记得他给我家一个装粮食的“被子”上面写着我的名字,正正规规,不亚于“柳公权”。 (七)姥爷性格温顺,特别好接近,他十岁父母都逝,30岁、50岁时连失二妻,35岁又丧子,可姥爷很认命服运,一生贫困不见他烦恼过一句,半生孤独,却见他每天哼着小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中央常委他全认识,中国大事,他从报上全知道。89年时,他还问我,你认识朱镕基、李瑞环吗?你能猜到下届国家主席是胡锦涛吗?我想这都是姥爷上延安抗大时,养成好习惯。 (八)90年正月十一日下午,我在东街学给学生补课,忽听二弟传来姥爷病重的消息,急忙往姨父家赶,到哪里时,兄弟们正往担架上抬姥爷,抬了十里地后,刚到磨头村家中,姥爷就与世长辞。记得母亲和姨父念叨,前一天晚上姥爷和她们姐妹俩,回忆许多往事,聊家常至将近一点,我们才知道那是回光返照,姥爷,把他的女儿叫到一块,吩咐了一夜,第二天他就无病无疾,放心的去找他的两位贤惠和他可爱的儿子去了。 (九)姥爷刚去世,华安舅和妗子就从新城回来了,我父亲当年已六十岁了,还安排华安舅,姨父、增安舅,栓生姥爷,去了结姥爷的后事,华安舅提出合葬姥爷姥姥,和我们的三姥爷(华安舅亲爹),一齐出殡,父亲与大家商量后同意。正月十六,磨头全村人,齐出动为我的两个姥爷还有一个姥姥送终。 明年八月初八,将是外祖父诞辰100岁,姥爷若在,也许就坐在古城十里长街的农行门口,与十几个老头聊天呢,或许在养老院享受共产党的优惠政策呢,可能还轮流在我们九个外甥家中吃住呢,也有可能,在他过继的孙子家(全民)安享晚年呢。 现实中,姥爷已去世二十年了,不孝的外甥我,现在才写文祭悼他,太迟了,姥爷亲了我们九个外甥一场,还没来得及享我们的福就走了,太早了。姥爷现在就葬在磨头村的北山十亩园地中,与他的三哥,两妻一子一侄,永远相伴,也算完美结局。 今天坐在姥爷坟前,深憾没能力给姥爷之碑,只有立一个小文字碑,以纪念姥爷正直善良的品德,以怀念姥爷乐观坚韧的性格,以感念姥爷对我们的恩情,恩德。2011.8.8 王大所 2014.5.9 九个外孙们....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