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的女儿祭奠
发布时间:2014-05-10 00:58:56
发布人:
老五
姨与叔
我姨姨叫(讳)张彩凤,小名改勺,生于1934年腊月初几,姨姨从来不知具体生日,也从来没过一个生日。(后来知道是1934年12.17生日)她家住古城镇磨头村,可怜的姨姨九岁时母亲就(病逝,十一岁时,仅有的一个弟弟张宝安也病亡,只有与我姥爷和我妈三人相依为命,三年后姥爷续娶了后姥姥,家好像是齐全了。可姨姨的后妈看不惯我娘和姨姨,整天挑唆我姥爷打她姐妹俩,可怜的姐妹俩吃不饱,穿不暖,无亲娘,整天还得干活,稍不留意,不是挨凶,就是挨打。
我母亲十六岁时,出嫁于古城七队王家,我姨姨二十岁时,也出嫁于古城七队,申家安康叔,当时大概是1954年,日子好过了一点,58年,我妈生我。同年,我姨姨生姨弟申跃进。我姥爷真是高兴极了,整天没事就来到古城引两个外孙。一九六一年,我姥爷,姥姥,父母,姨夫姨姨,和姨弟跃进,在一起照的像,至今还保存在我们家中,这是母亲和姨母最幸福的时光。
再后来,六三年,后姥姥不幸因腿被砸伤去世,姥爷一人又孤苦伶仃起来了,当时我二弟锁虎,姨弟先进都仅一岁,姥爷只好一人艰难生活,姨姨心中记挂着姥爷,周周抱着孩子往磨头跑,去照顾孤单的姥爷。
再后来,姨姨因家务太重,也因家庭经济困难,又因文革中姨父受人诬陷,得了胃痉挛病,六七年,生了三姨弟跃跃,竟四肢残疾。这下姨姨可雪上加霜了,上有苦命的父亲,年老的公婆,下有不到十岁的三个孩子,姨姨身体瘦弱多病,寄住在西关的老城墙下,一天还要参加生产队的两晌劳动,家中还养着一头母猪,真够单薄苦命的姨受的,多亏姨父能干,手里有几个小钱,也知心疼姨。才使姨姨坚强的支撑着这个风雨中的小家。
姨妹红霞,双霞来临后,姨姨家负担虽更重,但家中有吃,有穿,不太缺钱,农活也不太累,姨过上了温饱的生活,姐俩商量,就把姥爷接到她家中孝养,从八零年接下来,管吃,管穿,管快乐,一管就是十年。姨姨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申家老大的家,上孝婆公和父亲,中关照一个弟三个妹,下抚养五个子女。再苦再累,能干的姨姨咬牙坚持着,从未叫苦喊累。
90年正月,姥爷去世,姨姨操心最多,伤心最重,哭的最真。在磨头,她和我妈,我华安舅商量。必须把我们的亲姥姥。后姥姥埋在一起。在大家的努力中,这件积功德的好事,总算圆满成功。
93年,姨姨又提议,把少亡的宝安舅,发出,埋在我姥爷的身边,此事不是一句话,前后三个星期,我们姨弟兄及媳妇们几个,在父母,姨父母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办成。当时姨姨是这件事的主要操心人,可见能干的姨,心劲真大,最讲情义,也最积德。
姨姨积德的事还很多很多,对她的长辈,最敬最爱;对我们弟兄三个,关怀非常;对我的小妹,亲爱无比;对她娘家人,极为尊敬;对申家的人,一颗慈心;对邻里乡亲,一片好心。
姨姨对我们的恩德也是数不清的。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姨姨对我就一个亲字,关键时更会拿出一份爱心。小时候我家穷,姨姨就把她家的粮食亲自送到我家,救急救命;我两次验兵没当上,姨姨经常安慰我“人是苦虫,不熬难成”;我妈有病时,姨姨经常陪在我妈身边;我当了老师,姨姨经常鼓励我“好好教,孩子王也是王”,还常到西街学看望我;我娶媳妇时,姨姨忙前忙后好几天,帮这干那,吩咐这,嘱托那;我弟宏伟上大学后,姨姨又是送衣服,又是送吃食,又是往车站送;我家生了三个女儿,姨姨次次看望我妻;我有了儿子,姨姨亲自到东街学看望两次;我的责任田该犁了,该收了,姨姨都会催姨父帮我的忙;还有,我有胃病时,姨母和我妈积极帮我找偏方;我不听父母话时,姨母把我唤到一边东劝西哄;我转正后,姨母送了我一袋红薯,以示庆贺……
姨姨生气郁闷的几件事,我们至今不敢忘记,首先是姨父三次遭诬陷,被游斗,姨姨当时的心境,无人能体会的到;2、婆媳关系老紧张,也够姨姨难受的;3、八二年跃进结婚的日子已定,亲家却提出退婚,十个月中,不知姨姨是怎么熬过来的;4、姨弟先进的婚事也是曲曲折折,也够姨苦恼不堪。记得我妈陪了姨一夜。妈回来说,你姨姨痛苦的吐了一大堆血;5、姨弟跃跃四肢残疾,更使姨姨郁闷之极,四处求医,十年无果,也算姨姨心中的一个痛。6、她亲姐妹俩,心亲口不合,住的也太近,整天为小事斗嘴,使姨姨有苦无处诉,诉苦苦更苦;7、姨父在石沟河边开了六亩地,收了两年,第三年被洪水全冲走,气的姨姨欲哭无泪;8.难抬头的是有孙是外孙,亲孙是孙女,老郁挺闷,心中不快。9、跃进的拖拉机86年出事后,吓得姨姨十天吃不进饭,赔了六千,姨姨心疼之极;10、五个子女,六成孝顺,三成任性,姨姨内心十分刚强,却没有文化。难容孩子们的倔强,一股劲,和直爽,为此数落孩子们的不是时,惹得孩子和她戗几句,这虽不算生气。但姨姨绝对高兴不起来。
几十年的艰辛,十几次的生气,无数的困苦,透支的身体,姨姨不幸在94年得了脑血栓,哑巴瘫。这一倒下,姨姨再没能站起来,更不幸的是1995年八月初一,可敬可怜的姨因病去世,年仅61岁。
回忆坚强的姨姨这一生,贫困练就坚强,勤劳造就幸福,痛苦变为成就,可怜转成可敬,积德化为无私。生气了,积德了,也幸福了,论有福:一、嫁给忠厚能干的安康叔,是最大得福,女大三,抱金砖,也算中上婚姻。二、三个儿子两个女都较懂事听话。三、一个姐,(我妈)住的近,关心过多,虽吵也亲。三个妹子,海鲜,康梅,联梅,真够高兴,八个孙子女也够开心。四、一生吃穿花用不太缺,还经常救济我家及相邻。五、古城和磨头认识姨姨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好人,一个能干的人,一个有眼色的人,一个爱操心的人。六、与我姥爷父女情深,与我妈姐妹谊厚。与申家人相亲相爱,与大家和睦相处,心情也挺愉快。七、改革开放后,姨家打的粮食一万多斤,牛羊猪鸡满圈,姨姨乐开了花。八、姨姨的子女结婚时,姨高兴的合不拢嘴,新建的三孔窑住进去后,姨兴奋的睡不着觉。九、姨姨与姥爷相依为命的后十年,虽负担重,可心中那种亲情,满足,孝顺,一般人体会不到。姥爷90岁时寿终正寝,姨姨虽很悲伤,但也很心安。十、姨姨对磨头的娘家人特亲,对长辈特敬。对过年过节特重视,所以,回娘家,过年节,都是姨姨开心幸福的时光。
姨姨这一生勤劳能干,聪明善良,以苦为乐,助人为乐。顺从孝敬,和睦四邻,积德无数,虽也有许多不足、不是和缺点。但作为一个三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妇女,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古城村的一个老百姓,姨姨也够坚强伟大的,她青少年在战乱中度过,正当年在贫困中挣扎,幸福的小生活,八一年才开始,大福就没享,病魔,就缠上了姨姨。更可恨的是,九五年八月初一那天……如果姨姨,福再大点,气少生点,文化有点,心胸大点,命再好点,运再红点,懂点养生,今年应该78岁了。若姨姨还在,她一定会在今年四月十一,与她叔栓生,她弟争安,她侄鲁民等人到临汾她姐姐处,聊她三天三夜。姨姨也许一定会在跃跃家给大家做饭吃,也许会在新城下寺引外孙,可能会在谭家西石帮二女喂猪,还可能到太原大儿子处住几天,也可能随老二去上海游一周。最一定的事,每当过年前,姨姨都会请亲邻十几个人,在她家热热火火蒸馍馍。把她忙活的呀,里踅外转,满脸是笑,把热腾腾的馍馍塞给大家吃……
姨父申安康,生于一九三七年,属牛,当时国家正处于日本侵略中国之时,做为一个申家长子,姨父早早就挑起了家庭的担子,依当时的条件,好像根本顾不到上学,只是解放后,才上了几年小学,就到农村干起了他最爱干的犁、耙、种的农活。在我的印象中,姨父绝对是个厚道的中国农民,是一个内慈外严的尽责父亲,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姨父,还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乡邻,最值得称颂的是个真正孝顺的好长子,当然也是好舅父、好姨父、好丈夫,名符其实。
还有几件小事,至今还记忆犹新:1、大约72年,我和姨父背上姨弟跃跃到河南白马寺看病,一路上,慈祥的姨父一背就是十里,使我感到“可怜天下父母心”;2、83年土地包产到户后,姨父还了犁了七队好几家土地,往往是半夜三点就起床,中午十二点吃饭,他都说一点不累;3、文革中,别人偷米却诬陷姨父,被斗于十个队,我心疼又无奈;4、石沟开荒地近6亩,收入了3年,第三年被大水冲走,见姨父立在大河边欲哭无泪;5、95年姨姨去世,姨父一个人太可怜,我们坚决支持姨父再找一个老伴;6、姨父在加油站边开了一亩菜地,我们不去拿菜,还对我们发火;7、姥爷去世,我父母去世,姨父帮忙最大;8、土地承包已到家,我们三家的互助组,姨父出力最多;9、和姨姨照顾姥爷十年,无怨无悔。
姨父在姨姨去世后,继续尽父亲的责任,和姨弟跃跃一起生活,照顾残疾的老三。为对的起申家和姨姨,继续孝敬他的老母亲,继续照顾着弟妹和五个孩子的家庭,生活,身心。埋头苦干十二年,为老三娶(钱)媳,不惜舍家,在沟边,路口,桥头,开地,种菜,养羊。2007年11月,姨父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他的孩子,他的土地,他的亲人,他的遗憾,他的……去找他的父母,找我们亲爱的姨姨去了。
愚甥 所
2013.6.9========20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