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82岁老党员陈稼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99509966
本馆由[ 陈斌 ]创建于2012年11月12日

怀念慈父稼秋先生

发布时间:2012-11-13 19:48:58      发布人: 陈斌

金色的秋天,本应是庄稼收获的季节;农历的八月,本应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我最亲爱的父亲陈稼秋先生,却因脏器退化引发心肺功能衰竭及并发症,经多方医治无效,于2012年9月23日21时35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在千家万户欢度中秋、国庆佳节的时刻,父亲突然匆匆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只有无限的怀念和深深的哀思。父亲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是积极向上的一生,是刻苦钻研的一生,是清正廉洁的一生,是坚强乐观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责任担当的一生。

勤奋好学的父亲

我的父亲稼秋先生,生于1930年3月19日,学名陈稼秋,乳名桂元,曾用名陈克卿,14岁丧父失学,虽说只读了四年私塾,但他天资聪颖,18岁那年只身来到无锡木行谋生,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就练就一手好算盘,得到老板的赏识,成为木行的账房先生,独立开展木材购销工作,老板意将千金许配于他,但他丢不下老家乡下我的母亲(当时尚未结婚,是大人们定的娃娃亲),谢绝了老板的好意,直至无锡解放后,木行歇业而失业,回到当时的常熟县鹿苑乡老家务农。

积极向上的父亲

父亲失业回到老家乡下后,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积极向上,更加刻苦学习。凭借扎实的算盘功底,22岁那年被选拔去南丰信用社做信贷员(为半工半农性质)。23岁时经组织推选前往苏州学习,正式踏上革命工作的道路,成为南丰公社通讯报道员。由于工作出色,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选拔为兆丰公社党委秘书,1955年(时年25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刻苦钻研的父亲

1962年建立沙洲县,经过层层筛选,父亲在众多参选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沙洲县委宣传部的四大秘书之一。由于他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成为一名党的优秀理论工作者,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时常为县委领导赶写报告而通宵达旦地工作,所著文章常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党报党刊选用发表,被人称之为“铁笔”,曾任党员教育组组长(科级,享受副局级待遇),塘桥镇老干部工作站党支部副书记,是1978年中共沙洲县党代表大会代表,中共鹿苑镇84年、96年、97年党代会代表,89年、90年、94年、97年度鹿苑镇优秀共产党员。

清正廉洁的父亲

父亲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组织上考虑到我们四个子女都在乡下,没有正式工作,决定照顾一个子女去国营企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好意。在兆丰乡党委工作期间先后有三个女青年追求他,但他洁身自好,一心一意深爱着妻子——我的母亲。退休后先后去两个单位帮助工作(现金会计),临走时都是清清楚楚,不留半点后遗症。退休后多次住院治疗,总是不肯告诉组织部门(宣传部),不给组织上添麻烦。临终再三交待子女:“医院的医药费及护工的护理费必须结清,家里保姆的工资也要算清。”

坚强乐观的父亲

父亲从事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近30年,为了深刻领会党中央的精神,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常常学习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彻夜不眠,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身体状况每况日下,1970年在准备动胃部手术全身检查时,发现肺部有一个肿瘤,随即前往上海胸科医院进行肺部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切除肺部1/3,拿掉肋骨2根,这么大的手术,他从未叫一声疼;不久又进行了胃溃疡的切除手术,连插胃管都是自己完成。临终前肺功能衰竭,呼吸相当困难,脑部严重缺氧,头痛欲裂,常常用手去抓头,我们问他是不是很难受,他总是面带笑容说:“还好,不难受,会过去的。”

无私奉献的父亲

父亲1981年病退后回到老家鹿苑刘村,当时正好遇上农村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他义务为生产队丈量土地,计算面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为人和善,知书达理,平时村上谁家或者邻里之间有矛盾,他都乐于做老娘舅,帮助协调,处理纠纷。哪家有婚丧喜事,都请他去帮忙记账;在市区工作期间,不时有村上的邻居去市区办事,遇到尴尬时去找他借钱,他总是想方设法给人家后,不需要他们归还(那时,我父亲的工资也只不过七、八十元,他说:我们赚工资的,总比农民亲兄弟好一点)。在村上得到乡里乡亲的广泛尊重和爱戴,可以讲是德高望重。临终病危时,还时刻惦记着党的十八大什么时候召开(当时媒体尚未公布日期),很遗憾的说,看来我是看不见了,特别交待子女,要代为向组织交上最后一笔特殊党费一万元。

 责任担当的父亲

父亲年少丧父,刚成年就闯荡天下,凭着一股拼劲,经过刻苦努力,从一个连小学也没毕业的毛头小子,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在家庭生活方面也是敢于担当,记得我们年幼时,由于兄弟姊妹较多(四个子女),前后十八年时间,常常是生产队里的透支户,父亲总是向同事借了钱回来交清透支款,自己再省吃俭用,逐步归还借款。平时常对我们讲:“你们愧对我不要紧,要是愧对你们母亲,谈也不要谈”;对待自己的老母亲(我们的老祖母)更是孝顺有加,老祖母活了102岁高龄;同时十分关心子女、孙辈、曾孙辈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教育我们时说得很实在:“不希望你们有多大出息,但最起码不能为废品,一定要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20来个人的大家庭,其乐融融,从未有过气闹红脸现象,1997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五好家庭标兵户”。父亲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从家庭抓起,家庭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

我的父亲稼秋先生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容笑貌犹在眼前,他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刻苦钻研,清正廉洁,坚强乐观,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子孙后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亲爱的父亲——稼秋先生,您安息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