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照我父亲的遗嘱,我代表他老人家上交最后一笔党费,将老人积蓄多年的一万元特殊党费献给党的十八大。请组织查收。”9月25日,陈稼秋同志的家属将信封包裹的一万元现金交给镇组织办, 完成了老人最终的心愿,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把“一生交给党”的庄严承诺。
感念党恩跟党走
陈稼秋,塘桥镇刘村村人,早年丧父,小学文化。解放前,在无锡私塾木行当学徒;解放后,由于“三反五反”运动,木行倒闭,失业在家。1951年后,党组织将其安排在原鹿苑信用社担任出纳会计,通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财务知识和文字水平不断提高,并于1955年5月入党。1958年,组织调入兆丰公社担任党委秘书。1962年沙洲建县后,组织上从公社等部门选拔人才,陈稼秋被调入县委办公室,从事通讯报道组工作,新闻报道经常见之于《新华日报》等报刊杂志。后归口调入县委宣传部,担任基层教育组(科)组长,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受到组织好评。在职期间,动过两次大手术(肺瘤、胃溃疡),但是在工作上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曾任中共沙洲县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鹿苑乡第四届、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他常说:“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失去父亲、只有小学文化的人来说,能有现在的工作,心里充满了对党的感激。我入党不图别的,就是要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余热生辉映暮年
从市委宣传部退休后,陈稼秋同志暮年壮志,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青春,从未停止为社会做贡献的脚步,始终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每月坚持参加鹿苑片区老干部例会和刘村村党群议事会,积极建言献策;利用自身威望高、有公信度、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在政策宣传、矛盾疏导中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展现出了“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被评为1989年、1990年、1994年和1997年度镇级“优秀共产党员”。他不拘小节、热心热肠、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周围的人,对家庭邻里风气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作为家长,他言传身教,四代同堂,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作为党员,他履诺践诺,不向党和政府提要求,以身作则,多给自己提要求,深受周边群众和村干部尊敬。
党员责任不停歇
生命可以结束,党员的责任不停歇。陈稼秋同志于2012年9月23日晚去世,享年82岁。病故前,陈稼秋同志开始在病床上交代家事,心里还念着党;9月23日,陈稼秋弟弟陈克昌去看他,他跟弟弟说:“看来党的十八大我是看不到了!”言语里带着一丝惋惜;在生命最后一刻,作为遗愿,他交代4个子女代他交“最后一笔”党费,将一万元“特殊党费”献给党的十八大!而他一生勤俭节约,家境亦不宽裕,老伴年老在家,两个儿子都是普通职工,两个女儿在农村务农。如此家境,陈稼秋完全有理由将这1万元留给家人、补贴家用,但他毅然选择交给党。出殡当日,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霭芬痛哭流涕,哽咽着说:“陈稼秋同志是我们的好战友,是党的好干部,是人民的好儿女!”正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他生命最后时刻肩负的那一份责任,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本色,体现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