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墩境内的“苏中女英雄”高凤英烈士陵园是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莫镇地处东径120°19.6′-120°11.8′,北纬32°3′——32°39′,位于海安县城西北25公里,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全镇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万人,下辖16什行政村,389个村民小组。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沿海开放卫星镇、南通市文明镇。
南莫已有数万年历史,明朝时期一莫姓苏州丝绸商人举家迁徒此地,开荒栽桑养蚕,经营丝绸,繁衍生息。年代一长,便成了庄子,因莫家为大姓,故为莫家庄,隶属东台县。民国年间,东台后港此边亦有地名莫家庄,为区分异地同名,东台县政府按地理位置重新命名,因其地处后港南首而得名“南莫”。
根据南莫境内青墩新石器遗址考古结论,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有五六千年历史。
南莫古属海阳。西汉时期,隶属古海陵县。五代十国(937年)置泰州,辖海陵县、盐城、兴化县。乾隆三十三年(1978年)划泰州之东北境设东台县。民国初期以境内泰东桥为界,河北为东台县,河南为泰县(泰州改为泰县)。
民国元年(1912年11月),实行市(乡)自治区制。现南莫镇泰州桥河北村组隶属东台县南芗市,河南村组为泰县所辖,其中梁邰庄乡、校林、邓夏庄乡今属南莫镇。
民国18年(1929年)市乡自治区改为行政局,东台县改设9个行政区,原南芗市为第五区,原南莫乡河北部分和原沙岗乡全部和邓庄乡的校林村属之。泰县改为15个区,泰东桥河南今南莫镇为泰县八区,原邓庄乡改为九区。
民国23年(1934年春)东台县区以下乡镇由330个合并成187个,乡以下为保甲制莫家庄始设为“南莫镇”。
民国33年(1944年9月)泰东桥河北,建立南莫乡为紫石县民主政权所辖,隶属沙岗区,泰东桥河南部分建立梁邰乡、三烈乡、双严乡3个乡,隶属泰县白米区。
民国35年(1946年8月)白米区划给紫石县。民国37年(1948年3月)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
1958年10月取消乡建制,实行人民公社,邓庄乡与南莫乡合并为南莫人民公社,机关驻地南莫集镇。
1959年11月,邓庄与南莫分社,1968年3月南莫人民公社改名为新南人民公社。
1981年8月新南人民公社恢复为南莫人民公社。1983年9月实行乡建制更名为南莫乡。1986年1月撤乡建镇,南莫镇为县属镇。1995年11月原邓庄乡与南莫镇合并为南莫镇。2001年1月原沙岗乡并入南莫镇,镇政府驻地南莫集镇。
南莫集镇一直是沙岗区委,仇湖区委(1966年-1975年)区公所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是沙仇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南莫镇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北缘、江淮平原的南端,海安的大西北,属淮河系。是古泻湖相堆积浅洼平原,地区高程1.6米-4.5米,地下水位0.4米-0.9米。全境横宽纵窄,东宽西窄,海安县图形似一匹骏马,南莫镇酷似骏马的马嘴和马颈项,形似一匹忠诚勤劳的老驴,全境地势平坦,河网稠密,西南部最高,向北,向西逐步降低。
境内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具有季风性特点,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光、热、水高峰基本因素,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日照21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雨日110天,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连阴雨、寒潮、雨涝和台风等。
由于党的惠农政策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南莫镇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户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3370亩,其中粮食面积89072亩,油菜面积4123亩,粮食总产量84717吨,其中小麦产量18839吨,稻谷产量28948吨,油菜籽产量1070吨,当年出栏肥猪42543头,年末生猪存栏22065头,兽禽上市87万只,年末家禽存栏103万头。出栏山羊31233只,存栏山羊18150只,年末实有桑园面积6012亩,桑蚕饲养量16732张,蚕茧总产量703吨。农业总产值4098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707万元、林业产值321万元、牧业产值21098万元、渔业产值148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为产值2380万元。
南莫镇不断改革创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青墩7组的江苏绿之帮生态葡萄园,占地300多亩,是“凤还巢”项目,总投资1008万元,首期投资508万元,目前已建成空中挂葡萄、地面养鸡鸭、池中养水产的立体种养生态农业园。二期、三期工程将兴建临河农家小院、水上餐厅、垂钓中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南莫镇宵旅游观光休闲的新亮点。
位于南莫镇工业集中区的润农菇业有限公司,为解决食用菌和平受季节影响,旺季菇多价低、淡季价高菇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效益不稳定等问题,他们利用工业集中区的标准厂房,投入2500万元,引进冷冻机组、中央空调等设备,建成苏中地区最大的配置全自动控温控湿系统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科学控制金针菇各个阶段的生长温度、拌料、装袋、接种、挖瓶、冷藏、鲜菇包装等也全部采用自动化,实行全年生产,每天不断供应市场,日产纯白鲜菇7-8吨,年销售产值1500万元,目前已被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标志着南莫食用菌生产的设备升级、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对解决当地桑枝条利用途径、富余农动力就业和发展经济、做大食用菌产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另外,今年上半年在黄陈村投资建设的围田养蟹,面积1500多亩,高杨村、南莫村“一村一品”的蘑菇大棚生产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南莫镇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拥有各类企业1053个。其中工业企业199个(私营企业384个,个体企业415个),工业总产值611244.2万元,利税总额35497.79万元,形成了机械、丝绸、铝业、化工、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20多个产品获得了部、省级优质产品,数十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今年来,南莫镇不断细化区域规划,完善公共设备,围绕小城镇建设规划目标,坚持拉大框架与提升品位同步。镇政府大楼、南莫茗苑商住楼、润杨综合楼、南莫医院病房楼、防保综合楼、污水处理厂、计划生育世代服务中心、农技服务中心等一大批标准型建筑顺利竣工,不断增强了集镇的承载功能。正在建设中的“水乡花苑”住宅小区做到了产业、商业和人居环境三位一体,建成后将有力地提升集镇建设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南莫镇交通便利,海溱河、通扬运河、戚湾河、西塘河拥集镇于怀,交错而流,被誉为“黄金水道”。省道白古公路、复线电气化宁启铁路成“十字形”在镇区南省交汇,将设有客运、货运站,县里下河地区的交通枢纽。
南莫镇现有农村公路120多公里,农村公路管养及安侍工程示范全省,在南通市率先通过了农村公路滚样及安保工程示范镇的验收。
南莫镇是江苏省教育先进乡镇,创办了江苏省模范实验小学——南莫小学、海安县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学校——南莫中学。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生物竞赛金牌得主王庆根、卢立,13岁考入中国少年科技少年班的周锋,国际运动健将、国际沙滩排球巡回赛金牌得主、广州亚运会和两届竞标赛冠军吴鹏根。南莫镇先后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镇、江苏群众文化先进乡镇、江苏文明镇,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等多种殊荣。
南莫镇境内的新石器青墩遗址是江海文明的发祥地。
自海安西北行25公里至南莫镇,向西行3公里,有一古老而神秘的村庄青墩。青墩,景色秀丽,碧水环绕,其地形轮廓东空中俯视,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故又名“凤凰庄”。凤凰庄颇有些神奇。传说唐代大将军薛仁贵东征到此,因征战疲劳。隋征的三王子一病不起,殁于青墩。薛将军相中凤凰宝地,将心爱的王子草葬于东塘河与北塘河交叉的四岔港中央。这里港深水大,为防坍塌,四周以圆木做桩,围叠而成高墩;数年过去,便形成一个草木丰盛的土墩。友人常见一只俏丽的凤凰立于土墩南侧桥上鸣叫,浴室“凤鸣青墩”之说世代相传,流转至今。如今,“唱凤凰”与苍龙舞、苏北号子并称“水乡三绝”。
1973年8月青墩大队为建居民点,在青墩庄中开挖民一条南北、长236米的青墩新河。期间,发现了大量的陶、石、骨器和麋鹿角、兽骨等古代遗物。从此,掀起了这块古老而神奇土地的面纱。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骨角器被收藏于海安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和江苏博物馆。在青墩遗址出土的大批陶器中,有一枚堪称“国宝”的有柄穿孔红陶斧,系按石斧实物仿制的,分柄和穿孔斧两部分。此陶斧为礼器,为当时穿孔石斧的装柄方法提供了实物证据。陶斧的造型十分别致美观,现为南京博物院收藏,系国家一级文物。2006年,青墩新石器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墩成为江苏平原第一墩、苏中第一墩。
青墩遗址一知之隔西北侧为护国寺,始建于唐朝,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战火,2001年按原料重建。原护国寺正殿大门朝东,迎旭日,始流水,寺前有桥。站在大桥上看护国寺,十分壮观。进入大门是前殿,大雄宝殿雄伟高大,飞檐越角。跨上台阶,步入殿门,面对两尊神像,一个是红袍的关羽,左关平,捧寿亭候印,右周仓,执青龙偃月刀;一个是穿白袍的岳飞,左张保,右王横,瞪眼侍之。二神皆金身,光彩炫目。两侧立柱上书写正楷金字对联:赤面赤心,三英雄叭第一;全忠全义,万代豪杰也无双。
青墩境内的“苏中女英雄”高凤英烈士陵园是省文物保护单位。
1947年1月15日,高凤英在南莫镇高垛战斗中负伤,被叛徒告密被捕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2岁。1947年3月8日,延安《解放时报》在纪念“三.八”妇女节的社论中写道:“我们要学习苏中高凤英和晋绥刘胡兰的光辉范例,领导广大妇女和敌人作誓死不屈的斗争。”同时在第三版《三八特刊》载《解放区妇女在爱国自卫战线上》一文中以“新时期的花木兰”为标题,介绍了她的英雄事迹。为纪念全国闻名的女民兵英雄高凤英,原沙岗乡政府于1976年6月在青墩村20组建“高凤英烈士墓”,座落朝东,占地两亩,墓高10米,宽1米。2009年底,海安县民政局拨款改建为“高凤英烈士陵园”,座落朝南,分三个部分组成:中间为高凤英烈士纪念碑。东侧为南莫镇原散葬迁移而来的烈士方墓,西侧为回香庵战斗牺牲的烈士墓碑,重建的高凤英烈士碑高7.6米,丁部是高凤英汉白玉塑像,中间部分为简介英雄事迹的碑文,下部镶嵌省文物保护单位铭牌。
南莫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东台县委委员沈方中、农协主席陈雪生,泰胜县委农运部长周彬等同志到莫家庄、青墩一带组织农民协会斗地主分田地,为发动农民武装起义作准备。
南莫镇以邰宏基为首的革命者早在1929年底就在莫家庄建立党支部任支部长,1930年任莫庄区委书记,1932年负责泰县县委工作恢复党组织,开展地下秘密活动,后来,他们都被反动员派杀害为国捐躯。抗日战争中,叶飞、蒋文蔚、陶勇、黄逸峰等首长曾在此指挥讨伐顽固派税警团战斗。1944年10月紫石县委、政府迁驻莫家庄。11月在莫庄东边塔墩大庙召开紫石县首届参政会(革命遗址)。解放战争中南莫成了坚持后方战斗的根据地。1946年8月因国民党侵占海安镇,紫石县委、县政府机关又转移到南莫、沙岗一带领导全县人民坚持斗争,依靠全县人民群众多次成功地反击敌人的“清剿”、“扫荡”。莫家庄有“小莫斯科”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