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世界冠军容国团,31岁选择自杀:我爱我的名誉胜过生命
诗人波德莱尔曾说过:“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
1937年8月,香港的破旧出租房里,传来了孩子的啼哭声,容勉之看着刚出生的儿子,遥想着常年奔波的苦难生活,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就给孩子取名叫“国团”,国家团圆,日日兴旺。
英雄出少年
容国团的父亲是海员,常年漂泊在大海上,收入微薄。小小年纪的容国团十分懂事,在母亲忙碌时,他会帮忙做些家务,减轻母亲的负担。父亲回家时,容国团唯一的乐趣就是缠着父亲,听那些海上见闻。
长期的营养不良,让容国团身形瘦弱且矮小,为了锻炼他的身体,父亲开始教他打乒乓球。容国团第一次见到小小的球在父亲手中“跳舞”,在空中划过美丽的弧线,瞬间对它一见钟情。
打乒乓球成了他唯一的爱好,每天球不离手,渐渐地他的球技越来越好,成了学校里的小乒乓球王。
安稳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时局动荡不安,父亲带着家人四处逃难,生活越发困顿。流亡的日子里,容国团辍学了,15岁的他成了一名鱼行的童工。
生活再也没有了书香气,萦绕在鼻端的都是鱼腥味,繁重又机械的工作没有压垮容国团,因为父亲是香港公会成员,容国团得以进入公会俱乐部练球。那段时间,乒乓球成了他唯一的慰藉。
每次打球前,他都会换下一身的脏污,洗干净手,才拿起心爱的球拍,他认真钻研球技,就像父亲所言,只要刻苦,都会成功。天赋加上勤学苦练,容国团很快在公会打响了名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7年2月,在香港乒乓球锦标赛中,20岁的容国团代表公会参赛,一举夺得了3项冠军。同年4月,在与日本世界冠军狄村的对战中,容国团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凭借精湛的球技,他把狄村打得落花流水,震惊了围观的群众,这下,整个香港都认识了这个天才少年。
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一战成名后,容国团的比赛机会多了起来,但并没有改变他窘迫的生活现状,父母身体不好,他只能辗转各大赛场,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了热爱的乒乓球,他苦苦地煎熬着。
直到有一次,比赛前,对方教练找到他,希望他可以打场假球,只要输了,就给他一笔钱,那是一笔巨款啊,足以让父母颐养天年。
容国团握紧了球拍,手里的乒乓球沉甸甸的,好像再也无法承受,他愤然拒绝了,球场上快准狠地打击对手。毫无疑问,他又赢了,却失去了最初参加比赛时的热情。
他不明白自己在坚持什么,打球的意义又是什么?在前途迷茫时,父亲告诉他,如果你真的想打球,回内地吧,那里会有你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句话点醒了容国团,他思虑良久,最终决定接受广东体委的邀请,回归祖国的怀抱,这才是他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容国团有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如父亲所言,在这里容国团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因为他之前已经名声在外,回归后更是受到了优待,成为了国家队的一员。每天有专人陪练,他又回到了当初刚刚打球时的状态,不间断的训练让生活变得更充实,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他的打球技巧,队员们笑称他为“八臂哪吒”,无论球从哪个方向来,都逃不过他的手心。
体能训练尤其痛苦,每天都要进行拉练跑,容国团咬牙坚持了下来,无论寒风酷暑,都可以看到他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他的体能越来越好,身体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很快,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始了,容国团终于可以代表国家队出战了。比赛前夕,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向父亲承诺,一定会拿回冠军奖杯。
比赛的前半段,中国首次闯入四强,振奋了国人,周总理亲自发电慰问,大家都在期待着,但是,随着比赛越来越激烈,随行的队友被一一挑落,到最后决赛时,容国团成了仅存的中国选手。
这是中国第一次离世界冠军如此接近的时刻,而容国团的对手是曾在团体赛中胜过他的世界冠军西多。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赛场上的人们屏住呼吸,生怕打扰了他,无数双眼睛在看着,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容国团非常淡定,比赛前他专门理了头发,挑选了一身舒适的衣服,安静地擦拭着自己的球拍,那是陪伴他无数日夜的伙伴,他们彼此信任,互相托付。
赛场上,面对西多的强势进攻,容国团不慌不忙,他利用体能上的优势,不断攻击西多的死角,拖垮了西多的行进轨迹,最终不负众望,以3:1的优势打败了西多,夺得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容国团真的火了,他是民族的英雄,全中国人民都知道他,大家都在为他欢呼,回国时,他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从此,乒乓球一跃成为“国球”,大人孩子争相模仿他,那一年,他才22岁,美好的生活刚刚起步。
之后,他受命担任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的教练。容国团认真分析每个队员的特点,针对性提出了训练方案,经过一段时间魔鬼式训练,他终于带着这群娘子军,打败了盘踞冠军宝座长达8年之久的日本,一举把中国乒乓球推向了世界。
作为队员,作为教练,他都是认真负责且成功的。
“我爱我的名誉胜过我的生命”
每个英雄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悲剧。
1966年,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了全国,局势动荡不安,体育界也不能幸免,无数人面临着被打压的危险,中国乒乓球队员的身影也从赛场上消失了。
因为海外的比赛经历,使得容国团面临着被批评的风险,曾经的光环如今成了致命的毒药,在如此困难的时刻,母亲的去世让他悲痛欲绝,但他顽强地挺过来了,他坚信,心爱的乒乓球会再度发光,热爱的祖国会越来越好。
每日的斗争让他精神衰竭,家人的陪伴成了唯一的安慰。就在这时,同为乒坛名将的傅其芳和姜永宁因不堪受辱,以死明志,这成了压垮容国团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意志被瓦解,已经无法仅从身边人的安慰中找到生存的意义。
1968年的一个夜晚,容国团和妻子吃了最后一顿饭,陪父亲聊了一会儿天,逗了逗女儿,孩子笑得很开心,她已经很久没有被爸爸抱过了。容国团放下孩子,摸了摸她的头发,转身离开了家,出门散步,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了他的尸体,僵硬地倒在一棵树下,口袋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我的名誉胜过我的生命。”那年,他还不过31岁,生命已经戛然而止。
一代乒乓球名将就此陨落,这是国家的损失,也是家人深刻的痛。1978年距离他的离世已经过去10年了,国家体委为容国团恢复了名誉,并将他的骨灰移送至革命公墓安葬。
遗憾已经无法避免,希望他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他热爱的祖国,如今也越来越好,现在的繁华盛世如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