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庸 在 热 辽
1946年2月后,李杰庸曾任热辽地区行署专员、中共辽西地委委员。1946年夏季,按中央“五四”指示精神,他把全区的土改斗争转到“耕者有其田”上来,在巩固区内掀起清查黑地、没收敌伪财产,没收汉奸恶霸土地,全面对地主阶级开展清算、分配土地的斗争。
1946年,巩固区已连成一片,解放区具备了发展教育事业的条件。从1947年初开始,李杰庸即下大力量抓了教育工作。1月到4月间,连续就教育工作下发文件,要求各小学校按期开学,并明确指出要为教师过“六六”教师节,表彰奖励模范教师。12月末,热辽专署接收了朝阳中学,改名为“热辽中学”,由李杰庸兼任校长,并选用了一批优秀、进步教师任教,从而推动了全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为了搞好全区的财经工作,1947年2月,地委建立了由地委、专署主要负责人共15人组成的财经委员会。地委书记陈文彪任主任,李杰庸任副主任。专署还相继建立了禁烟局、实业科,充实了其他财经机构,调整了财经部门的领导干部,使全区财政经济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1947年10月起,全区掀起天翻地覆的土地改革运动高潮,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打退国民党的不断进攻,李杰庸领导全区人民积极完成生产、扩军、支前等项任务。从1947年秋后到1948年春,全区参军人数达40 424人,有力地 支援了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热辽地委和专署把支前工作列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1947年6月,为支援部队开展夏季攻势,地、县均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首的支前委员会。10月,又组成了热辽地区战勤指挥部,李杰庸任总指挥。
1948年2月29日,以李杰庸为司令员的热辽地区后勤司令部成立。到1948年11月,共出战勤民工135643人次,担架18713副,出大车6222辆,驴驮9565头,转运粮食达377.5万公斤,转运伤员3万余人,接收俘虏1.5万人。
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和政办处要求热辽地区在7日内调集军粮50万公斤,军草30万公斤。热辽专署由李杰庸任总指挥,立即组织实施,在各县区粮库调集小米615万公斤,草200万公斤,按期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转运任务。
1948年12月,中共热辽地委撤销后,李杰庸任辽西省政府副主席兼秘书长。
摘自辽宁省朝阳党史《人物·人物简介》
文章标题为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