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4892730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01日

人物年表

发布时间:2010-12-01 15:41:4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05年3月出生于浙江温州苍南县仙居乡朱家岛村的一个基督徒家庭。
   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候,在温州读中学。他与当时众多的热血青年,上街游行示威,查禁、烧毁洋货。同时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和文学作品。
  1923年,朱自清先生到温州中学任教,朱先生得以亲聆名师的教诲。在朱自清先生的教育、鼓励下,朱先生从此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1924年,第一篇长篇论文《墨翟的人生哲学》在上海《青年进步》杂志发表,得到主编赏识。此后,朱先生便成了《青年进步》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先后在该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最早的文学家屈原》、《诗仙李白》等论文多篇。
  中学毕业后,迫于家境困窘,没有报考正规大学,进入免费的金陵神学院。在金陵神学院三年期间,他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希伯来文化与基督教文学。
  1927年《青年进步》出版创刊十周年纪念专号,朱先生又应约撰写了《十年来的中国文学》,这篇论文决定了其一生的生活道路。同年参加北伐。从南京到达武汉,参加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并被委任为第三军宣传科长,随军北上,直至攻克许昌,驻守开封。不久,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朱先生不愿同流合污,便到了上海,进入《青年进步》杂志所属的青年书局从事编译工作。
  1929年初,新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来上海招聘教员,朱先生拿着两年前发表的长篇论文《十年来的中国文学》前去应聘,得到协大校长林景润博士的赏识,随即南下,到福建协大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
  1930年被学校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中央大学进修,从事日本文学与中国文艺思潮史研究。
  1932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研究科。回国后,继续在协大国文系任教,同时出任《福建文化》主编。其间,先后出版了《李卓吾论》、《李卓吾年谱》两部著作。抗战期间,朱先生困守孤岛,避居租界。他一边在上海沪江大学任教,一边埋头著述,先后出版了《中国文艺思潮史略》、《基督教与文学》、《文艺宗教论集》等学术专著。
  1952年调任南开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南开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
   任等职,并当选为天津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天津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1958年的大跃进及随之而来的“拔白旗、插红旗”运动中,朱先生的治学方法与教学方法受到严厉批判。
  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革”期间,朱先生成了南开园第一批被揪出来的“牛鬼蛇神”中的一员。被指为反动学术权威、漏网右派、基督教吹鼓手、大汉奸、镇压革命学生的刽子手。
  “文革”结束后,朱先生重登讲台,为本科生、研究生讲课。他痛感“文革”贻害,学生无书可读,教师无教材可用。遂于1977年发起倡议,联合京津及华北地区一批专业教师,共同编写外国文学教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先生以其学识人品赢得南开师生的尊敬,1979年被推举为中文系主任。1983年又以78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