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深圳画油画,作品卖到了国外
王和雄家住屯昌县城,1991年读完画校后,他到深圳画油画,作品卖到了国外。当年,王和雄的收入一个月就有三四千,好的时候能收入七八千,出去没有几年,便给家里盖了一栋三层小楼。
2004年,王和雄来到厦门,在厦门开了一家画廊,以国内题材创作为生,年收入十几万。
据王和雄介绍,在厦门,从屯昌研璞轩美术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有100多人,几乎都在开画廊,在深圳的大芬村,做画廊老板的毕业生有12人,而在深圳从事美术行业的毕业生,有200多人。
看未来,担忧学校的出路
学生出路都很好,这让陈有俊心里多少有些安慰,25年来,先后有1600多农村的孩子,从学校走出去。学生们到深圳、广州、厦门、珠海,做起画廊老板,在当地买了房,买了车,在农村老家盖了新房。
然而,多年以来,陈有俊仍一直住在几间破旧的老房子里。
“周围人都不相信我还是个穷校长。可我知道自己的快乐是什么。我教出来的学生比我过得好,就是我最大的快乐。”陈有俊的想法很纯朴,他就是想让喜欢美术的农村孩子,都能有机会拿起画笔,靠自己的画笔找到一条人生的出路。
如今,学校的未来仍是陈有俊心头最大的牵挂。到目前为止,画校仍然没有一个固定地点,现在就在屯昌县就业局租房子。
据陈有俊介绍,目前学校有学生112人,算上自己有5个美术老师,学生每学期的学费每人1500元,除了租房、教师工资,一些杂费,几乎剩不下多少钱,学生来自全岛各地,几乎都是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
在学校不远处,是英昭工作室。主人王英昭是美术学校毕业的,在深圳闯荡几年,回屯昌开了这家画室,和几个同学一起画油画,通过香港卖到欧美。王英昭说:“对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有这样的出路,他很满足。”
可就在去年,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英昭画室的订单减少了四成,作品价格也开始降低。王英昭说:“其实不仅仅我一家画室这样,在深圳、广州、厦门,画室都面临着困难,相信度过这个难关会好的。”
“学校自开办以来,已经搬了四次家。教室是租的,学生的宿舍也是租的。”陈有俊说,因为有政府的支持,租金相对便宜一些,所以画校能磕磕绊绊撑到现在。
学生们都有了出路,这让陈有俊对画校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农民出生的陈有俊,至今仍有一个不解的心节:他的画匠学校,何时能像学生们的作品一样,拥有一条坦畅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