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殊:难得的情报人才
被朱德称为“我党情报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的他可谓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创办的《文艺新闻》最早将左联五烈士遇害的消息公之于众,他根据中共的指示打入国民党中统军统以及后来的汪伪政权,官至汪伪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等,从一个名噪一时激进的左派青年沦为“大汉奸”。在敌营14年,他忍辱负重,不辱使命。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中共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他将日本“南下”绝密情报通过延安转给苏联,使苏联及时调整部署,有效地抵抗了法西斯德国的入侵。他还利用自己的关系从敌人手中成功营救了为数不少的中**员、新闻记者、新四军战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受潘汉年案株连,他入狱长达20年之久。他的名字至今还很少为人所知。
他就是中共新闻及情报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袁殊。
袁殊本名学易,湖北蕲春人,1911年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父亲袁晓岚是老同盟会员,母亲贾仁慧乃书香人家出身。袁殊早年曾在上海狂飙社出版部当小伙计,后担任过国民党报纸副刊编辑。北伐时期加入北伐军,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18师政治部连指导员。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袁殊脱离部队,回到上海参加了由几个进步文学青年组织的“狂飙社”发起的狂飙运动。1925年因不满当时报刊是“买办阶级统治者的御用代言者”,决定投身新闻事业,独创一片“清净的天空”,并于1929年进入东京日本大学东亚预备学校新闻系专攻新闻学,次年回国。1931年3月16日,在陈望道等人的关怀下,袁殊创办了一份以新闻为中心的报纸——《文艺新闻》。由于《文艺新闻》采取“不偏不倚,中立公正”的办报宗旨,自它创刊那一天起便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一些左联成员包括著名左翼人士如鲁迅、瞿秋白、茅盾等都成了文艺新闻的作者,其中夏衍除了提供左联消息外,在论及中国文坛上的思想倾向时,常常起到了带有指导性的作用。袁殊创办的这份《文艺新闻》不但坚持报道的公正性,还十分注意策略的灵活性。当年左联五烈士被害消息最早就是由袁殊创办的《文艺新闻》披露出去的。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