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因战时通货膨胀之经验与体会,货币与物价变动成为先生毕生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先生也因之成为中国物价史研究前驱。1942年先生所撰《宋末的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的影响》一文发表于《史语所集刊》,备受学界赞誉。东北史及宋辽金史名家金毓黻先生阅后,于其日记中评价此文“颇致研几之功”,“盖南宋末年史料极为缺乏,全君于宋人文集搜讨至勤,苟有片言只字亦必具录,以成此篇,可谓难矣。”后于翌年正月致傅先生函中谓先生“治学之劬,近所罕见。”先生另一发表于《集刊》之长文《中古自然经济》,迄今仍为研究魏晋至唐中叶中国货币演变之最重要论著。中国物价之历史研究,因史料缺乏及过去币制与度量衡不统一而不易展开,唯先生仍作出可观成绩。吾人对民前千余年间物价变动有一概略认识,先生实厥功至伟;其于此一领域之卓越成就,亦非他人所能企及。
1944年10月蒙傅先生及社科所所长陶孟和先生提拔,先生获派赴美,先后于哈佛、哥伦比亚及芝加哥三所著名学府进修,从游于 Abbott P. Usher, Shepherd B. Clough 及 John U. Nef 等经济史大师,汲取国外经济史学界新观念及新方法,并与西方经济史家建立联系,奠下日后学术交流基础。先生既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远离贫困家园,亲身体验美国先进富庶之物质文明,又深受 Nef 《英国煤矿工业之崛兴》一书启发,于是开始关注中国近代工业化成绩何以迟缓而乏善可陈的重要历史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