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7035213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14日

人物介绍(三)

发布时间:2010-12-14 10:56:4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47年先生回南京,除史语所本职外,又到中央大学经济系兼课,讲授中国经济史及西洋经济史。
  1949年1月先生随史语所迁台,累迁为终身职研究员;并受时任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先生嘱托,任教台大经济系,为培育经济史人才而尽力。1952至1955年间并兼系主任。胡适之先生出掌中研院期间,先生任研究院代总干事,迄1961年9月赴美研究止。其时财源困窘,先生为新所筹备与史语所设备扩充,煞费苦心。
  1949年以降,先生研究重心转移至明、清及近代,大致集中于两大课题;近代工业建设及近世货币与物价史研究。1961年先生赴美前,或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作广泛考察,或对关键企业、地区及问题作深入个案探讨。研究成果中,有关汉阳铁厂及汉冶萍公司、江南制造局、甲午战前中国工业化等论著,俱为力作。1955年重访哈佛大学后,经欧洲回国,开始探研明、清以还东西经济的交流互动,尤着力于美洲白银流入对中国财政与经济生活的影响此一课题。藉弟子王业键襄助,乃能进一步利用史语所庋藏数据,备尽心力,探究清代物价,发现从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结束百年间,粮食及物价呈现长期上升趋势,而此实与其时美洲白银大量进口息息相关。另外先生对地区粮价差异与经济交流也详加考察。其后,王业键先生利用经济发展及货币学理论,拓展研究范围,对中国经济史研究贡献良多,先生甚感欣慰。
  1961年先生第三度赴美,以两年时间访问芝加哥、西雅图华盛顿及哈佛三大学,得阅《菲律宾群岛》此一重要史料,日后先生自中、菲、西班牙商贸互动以析论美洲白银与中国丝货贸易,实以此为契机。
  1965年11月先生应聘至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历史系任教,讲授中国社会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等课程;1975年任新亚书院院长,两年后从中大退休,转任中国文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一年。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兼教务长,1983年起接任为所长凡十一年。1984年12月当选为中研院第十五届人文组院士。1989年起出任中研院史语所、近代史研究所及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学术咨询委员。1995年9月先生夫妇离港返台,定居新竹。
  先生居港三十年期间,尤集中于探研明中叶以还,中、西、日、葡、荷的贸易关系及金银比价诸问题。明中叶以降约四百年间,中国币制堪称为银铜复本位制;先生之研究尤着重于其间的货币供给,藉以明了币制发展,曾发表《明季中国与菲律宾贸易》、《明代的银课与银产额》、《清代云南的铜矿工业》及《明中叶后中国黄金的输出贸易》等重要论文多篇。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