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纪念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02085852
本馆由[ 139*****371 ]创建于2022年03月20日

施士贞:身兼数职的巾帼志愿者

发布时间:2022-03-24 08:43:11      发布人: 139*****371

施士贞,因病从教师岗位上提前退休,本可安心在家颐养天年,出人意料的是,退下来的她却没闲着,反而身兼数职——江苏海门市三厂镇中心街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夕阳红艺术团团长、社区网吧义务监督员……变得更忙了。
  学生假期忙辅导
  2007年初夏,三厂镇中心街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因突患中风倒下,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开学在即。社区党支部书记想起了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的施士贞,请她出来暂时负责关工委工作。按理说,施士贞完全可以因身体原因推辞掉,但由于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她与孩子有情缘,欣然同意。“我做过老师,有教学经验,既然社区需要我,我试试。”施士贞接过了三厂镇中心街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职,开始了她志愿为社会服务的新征程。
  没想到,这一试,临时上阵的施士贞就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第一线一干就是6年。每当寒暑假来临,她变得格外忙碌。全社区仅中学生就有一百多个,学生数量众多,从制定计划到活动组织实施再加工作总结,事情千头万绪,有点招架不过来。于是,她动员从教育岗位上退休的老伴担当她的助手,一起投身校外教育辅导工作。6年间,她和老伴郁汉昌为假期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近50次。由于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效果良好,两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每年假期,施士贞都会精心选择一个主题组织开展活动。2009年春节,施士贞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如皋麻风村困境的报道后,便萌发了组织孩子奉献爱心的想法。夫妇俩利用校外教育辅导站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爱心捐助活动,全社区中学生积极响应,共募集资金1000多元。施士贞夫妇携捐款与南通电视台《城市日历》节目组人员一起前往如皋麻风村探望。这一活动在南通电视台《城市日历》报道后,社会反响极大。
  施士贞在生活中体会到,当前孩子都是家长的小祖宗,容易以自己为中心。针对这一情况,今年寒假施士贞组织学生们开展尊老爱老活动,邀请中国好人陈文九做专题讲座,让学生用压岁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去看望三厂镇老年服务中心的老人们,为老人敲背、梳头、表演节目等,回来后还让学生们写心得体会,感受生活。
  扎根本土吭高歌
  2009年,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三厂镇40多名退休老教师自发走到了一起,编排大合唱节目。未料想,表演大获成功,老教师们很受鼓舞。演出结束后,组织者施士贞对伙伴们说:“我们就不要散了,干脆成立一个文艺队。”她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老教师的响应,就这样,三厂镇老教师文艺队诞生了。
  文艺队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任何活动都要自己贴钱,用以买水和演出服等。作为组织者,施士贞自费购买电子琴为文艺队排练配乐。每次活动前,施士贞都要一个个电话通知,仅话费一个月就要因此增加100多元。作为社区关工委副主任,施士贞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为孩子编排节目。他们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自编自创节目,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回报社会。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唱、合唱、小品、舞蹈、演奏等等。施士贞带领老教师创作排练了一批文艺节目,深入到三厂镇各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面向广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演出,并对全镇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
  2010年10月,老教师文艺队受镇老科协委托,组建夕阳红艺术团。在较短时间内,作为老教师文艺队的骨干,施士贞组织了全镇30多位老同志参加了夕阳红艺术团,她被大家选为夕阳红艺术团团长。从那时起,施士贞的身上又多了一副担子。她不负众望,带领平均年龄达65岁的团队常年活跃在这片充满生机的乡村大地上。团队遵循“老有所为、服务社会、再作贡献”的宗旨,跟随着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创作新颖的节目,演绎身边的人和事,为三厂发展引吭高歌,为老百姓业余生活带来了激情饱满的精神食粮。
  近两年来,施士贞与老伴一起合作,为艺术团创作编写了近20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文艺节目,特别是在去年3月三厂镇组织的专题演出中,他们的8个系列节目把镇党委“十二五”工作主题,生动形象地搬上了舞台,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好评。今年三厂镇党委政府提出打造魅力东城,施士贞与她的夕阳红文艺队主动配合,举办了东城之春演唱会,创作了桃花五步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再唱桃花盛开的地方、桃花依旧笑春风、我爱桃花我爱家。
  两年来,施老师带领的团队,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专题演出近30场次,到社区、农村、工厂、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义务联谊演出20多场次,去军营、敬老院慰问演出近10场次,并且每逢重大节日都有专场晚会奉献给镇区观众。他们还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每周末在三厂镇休闲广场举办《百姓歌台》,与老百姓同乐,成为镇区休闲广场一道亮丽风景,也成为三厂镇跻身全国文明乡镇的一个亮点。
  破损小车仍在推
  尽管身体多病,施士贞依旧坚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被大伙儿笑赞“破损小车仍在推”。她不为名、不为利,无私奉献,精神感人。为了服务社区和团队,她和老伴常常是吃不上舒心饭、睡不上安稳觉。有好几次,施士贞都想好好去医院做个检查或者调养一下身体,但总是一次次放弃、推迟。曾有一段时间,她腰椎病突发,肢体疼痛麻木,寸步难行。她一边抽空做理疗,一边忍着疼痛来到活动室参加节目排练。在团队活动中,从未听说过施士贞因身体原因或自个儿的事而退却。今年大年初二,三厂镇在海门有个专场演出,大年初一下午,施士贞就开始组织队员们排练。
  在团长施士贞身体力行的感召下,夕阳红艺术团的成员们个个精神焕发,敬业奉献,为志愿服务无怨无悔。70多岁的郁汉昌是施士贞的丈夫,不仅从生活、精神上全力支持妻子的工作,而且主动挑起了团队节目创作的重任。为了积累创作素材,他既要翻阅大量的文字资料,还要下基层采访,把自己休息娱乐时间都奉献出来。为了创作,他有时刚躺下,脑中闪现创作灵感,便起身下床,奋笔疾书。
  施士贞还兼任社区矫正对象帮教员,社区网吧义务监督员、居民组长等,对每项工作,她都不懈怠,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好,被誉为社区义务工作热心人。去年人口普查时,她和老伴承担了两个普查区的任务,老俩口夜晚手牵手走巷爬楼,克服种种困难,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漂亮地完成了普查任务。施士贞说:“人活着,不要光为自己打算,要多想想为社会做点什么,这样的生活才会有意义!”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