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命植根社区—孟宪波
情系社区,用执著托举使命
“宁可死在岗位上,决不倒在病床上”。2006年胃癌手术后,孟宪波知道自己为社区事业和居民群众做事的日子不多了,出院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多年来,他坚持与病魔顽强斗争,即使化疗期间,也从未放下手中的工作和所热爱的社区事业。在建设社区活动场所时,刚刚做完化疗的孟宪波强忍着病痛,挨家挨户做工作,不到一周时间,涉及的53户居民全部完成拆迁;在工程建设关键时期,连续5天蹲守在现场,督促检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他勇于创新,在全市成立第一家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站,为110余名流动党员接转了组织关系。在他的带动下,社区无职党员认领党员先锋岗900余个,党员参与义工服务队500多人。为了社区长远发展,他言传身教,先后把5名社区干部培养成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有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3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一心为民,用生命践行誓言
“实干得民心,真心换真情”,孟宪波时刻用为民服务的点滴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他兜里始终揣着一本“民情询访本”,满满地记载着群众的大事小情。在了解到辖区马殿奎等低保户居住困难后,他主动帮助这些低保户申请经济适用房,为11户低保户解决住房难题。在他的倡导下,社区设立“党支部帮困基金”,为73户贫困家庭解决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问题378件。孟宪波有一个“百宝箱”,扳子、钳子等维修工具一应俱全,并自掏腰包3万多元,为群众维修电子门、安全灯和庭院设施,每周都对小区庭院的健身器材、电子单元门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查看维修。在萧红社区,“有事找老孟”已成为百姓的“口头语”。几年来,他先后帮助几十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为9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抚养4名孤儿。
满腔热忱,用忠诚守护平安
孟宪波常说:“只有‘小家’和睦了,‘大家’就和谐了,做群众工作不仅要以德服人、以情感人,还要以理喻人。”他不计个人得失,不顾癌痛折磨,曾经为劝阻居民纠纷而受伤住院。他经常深入“两劳”释解人员家中走访,主动帮助找工作,解决生活难题,让他们树立信心。十年间孟宪波放弃400多个节假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区。先后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170多次;组织300多名党员志愿者成立“平安岗”和“巡护队”;深入辖区23条街路、36个庭院夜访巡查;为83个庭院楼道安上“安全灯”。十年来,萧红社区没有出现一起重大火灾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
忘我付出,用坚守诠释责任
十年来,孟宪波主动担当社区“保洁员”,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小铲,他每年清理的小广告能铺满一个足球场,每年巡查楼道相当于攀登50次珠峰,每年拾垃圾袋能装满百余车;每次雪后,他都第一个出现在庭院,清积雪、刨冰包;在去年夏天的卫生环境整治中,他顶着40度的高温,爬上5米多高的房子,坚持2个多小时,最终做通拆迁户思想工作,10天内完成全社区187处、近2000平方米的拆违任务;他放弃化疗,几乎吃住在施工现场,协助施工队顺利完成6000平方米庭院铺装改造任务;先后走访居民家庭、辖区企业2000多次,组织开展环境宣传活动50余场、志愿活动300余次,发放整治环境倡议书2万多份。无私的奉献、忘我的工作,使他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