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牛耘老先生是他喜欢这片土地和这份感情
我认识牛老不过三二年的时间,却早在好几年前就听过老爷子的大名,当时有人告诉我说“合肥有三老,个个都是宝”——考古专家程如峰程老、民俗专家牛耘牛老和碑碣专家许有为许老。三位老人家年龄都在耄耋之年,却都对这座城市的过往了如指掌,遂有此尊称。当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刚对城市地理和民俗略知一二的毛头小辈,因为占了体形的便宜,往往被人称呼为老师,其实是很不敢当的。因为所知毕竟有限,且对过去知道太少,无论如何也当不得这两个字。如何入门?这也多亏牛老早年编写的关于合肥和安徽的种种资料,从《安徽名特产》、《合肥》、《合肥史话》、《合肥纵横》、《江淮逸闻》、《安徽文史资料全书·合肥卷》、《人文合肥》等一系列资料中,我真的是获益匪浅。正是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我一路走来,至今也有七年时间,期间陆陆续续在报纸上、期刊上文章上也发了不少,沙龙、讲座也很是办了几回。记得中间给牛老打电话,就合肥文史上的一些问题请教,老人总是不厌其烦,后来干脆说要带我去实地看。我一听,心想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天气又不好,吓得连忙谢绝。挂断电话,心想,牛老真是古道热肠,对于我们新人小字辈一点架子也没有,从不似有些专家导致指颐使气,拿小辈不作数。这个事情我后来和好几位媒体的朋友讲,他们都说,牛老就是这样,热心人一个。
这是见牛老之前的事。下面见和牛老见面的一段小事,至今记忆犹新。
正式见到牛老,是在试吃刘鸿盛那一回,刘鸿盛饺面是合肥的老字号小吃,当年的鸡汁大馄饨不知道牵动了多少老合肥人的心。正巧,我坐在牛老的旁边,当时牛老带着他的孙子,我正准备问候,牛老就开口了,你就是萧寒吧?我连声说是是。牛老招呼我坐下,先是问了我的基本情况,然后又问了我一些合肥文史上的问题,最后语重心长对我说,“你们年轻人不错!”当时我就很感动,因为虽然有业界老师们的鼓励,但能够得到牛老这样的宿老大家肯定,真是让人激动。我不太记得后来我是怎么过来的了,反正我那天好像很激动给牛老夹了很多菜,也不知道老人家能不能吃得下,现在想起来,真是唐突冒失的很。
记得那天很热闹,在座的客人们纷纷回忆起和刘鸿盛的渊源,最后由牛老详细解释了刘鸿盛的来龙去脉,大家惊奇的是,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记忆力怎么那么好,思维怎么那么清晰,一丝一毫都居然能回忆起来。在场的一些当年刘鸿盛的老师傅也听得不住连连点头。在老人的回忆中,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在当年那种困难的时期,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的鸡汁馄饨,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对于牛老,其实还有很多话要说,但现在可能有些迟到。我始终在想,在当下高速发展的城市合肥,是否还有更多像牛老这样的长者,能够始终对这座城市充满情怀,对这座的城市的过往始终记忆如新,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始终充满希望?如果还有,请我们赶快、尽快找到他们,使他们成为我们城市的“宝”,不要让他们被遗忘。我想,积极打造“创新之地大湖名城”的合肥发展是离不开这些宝贵财富的。
悲痛之余,句不成句,仅以此小文,祭奠我们的牛耘老先生,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