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彪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96865982
本馆由[ 军人的后代 ]创建于2011年04月30日

耿彪生平-1

发布时间:2011-04-30 05:35:54      发布人: 军人的后代

1950年初,党中央决定调耿飚同志到外交部工作,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外交生涯。至1971年,他先后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驻缅甸、阿尔巴尼亚大使等职。他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树立了我国老一辈外交家的崇高风范。他具有很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十分重视形势调研,力求掌握实际情况,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提出政策建议,为中央外交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他作为我国派驻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大使,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促进我国同驻在国的友好关系,努力宣传我国的内外政策和建设成就,扩大新中国的影响。他与瑞典、丹麦、芬兰三国的经贸部门及经贸界人士积极交往,创造了我国同西方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契机。在任驻巴基斯坦、缅甸大使期间,耿飚同志积极推动中巴、中缅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巴、中缅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巴基斯坦政府曾经专门向耿飚同志颁发勋章,以表彰他对增进中巴友谊的功绩。缅甸政府领导人也多次赞扬耿飚同志为发展中缅友好合作关系所作的贡献。

耿飚同志在外交斗争中,善于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统一起来,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提出自己的独到看法和创造性见解,表现出很高的政策水平和斗争艺术,积累了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他担任外交部副部长期间,协助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处理了大量涉外案件,参与或主持起草了一批重要的外交文件。在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期间,他向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外交和外援工作的意见。毛主席看了报告后说:“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他以身作则,忘我工作,勤于钻研,善于思考,深得外交部干部、职工的好评。在使馆工作期间,他把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与使馆工作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外交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他关心下属,重视培养年轻干部,经常告诫他们要学外交、学技术,全面锻炼自己。

  “文化大革命”中,耿飚同志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面对林彪、“四人帮”对中央外交路线的严重干扰和破坏,他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制定的外交政策,遭受残酷迫害。他在逆境中仍然坚贞不屈,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无畏的气概。

  1971年1月起,耿飚同志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他顶住压力,坚决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把一大批干部解放出来,从“五七干校”调回部里恢复工作,并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他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坚决纠正“四人帮”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左”的错误做法,积极恢复和扩大我党对外交往工作。他向中央提出恢复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和其他一些共产党的关系,并同各国社会党、民族民主政党建立联系和交往的建议。他十分重视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强调将研究工作与党的对外工作相结合,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党际关系的一些重要原则。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耿飚同志当晚奉党中央之命,到中央广播事业局掌握了被“四人帮”长期控制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他在担任中央宣传口负责人期间,为消除“四人帮”在宣传舆论战线的破坏和影响做了大量工作。他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呼吁尽快让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老同志重新出来工作。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