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敬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9699751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1月13日

范敬宜习艺逸事

发布时间:2010-11-14 01:27:2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当代著名新闻记者,曾先后担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文化部外文局局长、《经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的范敬宜先生是位兼擅书画,以儒雅著称的学者。他1931年生,江苏苏州人,是范(仲淹)文正公第28世孙。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苏州《姑苏晚报》隆重推出了《共和国记忆——六十个有影响的苏州人》特别报道。我在其中读到《从吴门扬帆远航的书画大师——吴湖帆》和《吴郡率真才子 报界儒雅大家——范敬宜》两篇报道。由于在后一篇报道中见有记述范敬宜先生早年习艺,曾得到现代书画大师吴湖帆的指点事。使我想起了范敬宜先生与一代大师吴湖帆的一段翰墨因缘。

        1947年,范敬宜先生就读于时在上海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由于学校经费匮乏,同学们发起了一次书画义卖。经过一番努力,把上海上百名书画家的作品几乎都征集到了,独缺吴湖帆的墨宝。当时17岁的范先生,课余师从画家樊伯炎先生学画,对乡前辈吴湖帆慕名已久,便自告奋勇去登门求画。有人告诉他,吴湖帆名气大,架子大,求他的画极难,你是个无名小卒,此去非碰壁不可。他就抱着姑妄试之的心情,到吴老的嵩山路寓所,想不到吴湖帆先生听了他的自我介绍,和登门求画的用意,竟然一口允诺,并操着浓重的吴语说:“义卖的画也不能拆烂糊,倷(你)过5天后来取便是。”5天后,他再进吴老的梅景书屋,见吴老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纸卷,笑吟吟地说:“倷(你)看我阿是勿骗倷(你)格?”展开一看,原来是一幅墨竹,挺拔秀逸,确实不是一般应酬之作。

        从此,他课余经常登门向吴老请教。有次他把自己临摹民初大画家陆廉夫(恢)的一本山水册页装裱好后拿去给吴老看,以求得吴老的指点。由于临摹的册页上没有落款和印章,吴老看了一眼就说:“唔,这是陆廉夫年轻时画的。”当他告知这是自己临摹的时,吴老惊讶地说:“是你临的?那我就给你题个签吧!”说着便拿起笔来在封面标签上写了“廉夫画册”四个大字,又题写了“敬宜范世兄临本 吴湖帆题签”。这本充满着前辈大师奖掖之情的画册,他数十年来辗转南北,历尽坎坷,始终珍藏在身边。

        有次他向吴老请教临摹之道,吴老就说:“临摹要取法乎上,最好能从宋元名家的真迹入手。”并随即打开画箱,取出一件装裱极精的画轴,打开一看竟然是元代名画家盛子昭(懋)的绢本设色山水。吴老还说:“这幅画笔墨变化很多,借给你去临摹吧!留心揣摩,一定能大有长进。”吴老竟然把这样珍贵的名迹借供一位相识不久的年轻学子临摹学习,使他感动不已。他将这件元人名迹临摹了数遍,直至解放后才奉还吴老。
有关上述这则逸事的出处,是我20多年前在《新民晚报》上读了范敬宜先生撰写的《大师与小卒》,由于所述堪为画苑佳话,我就把它剪贴保存至今。而今,“大师与小卒”同为“共和国记忆——有影响的苏州人”。况且在他们的这段翰墨因缘中,足以反映苏州人崇文尚艺和爱才的优良传统,以及两人的率真和儒雅。遂不避有文抄公之嫌,把这则逸事转述如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