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9895413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7月12日

对振兴中国当代印刷的重要贡献

发布时间:2011-07-12 15:16:5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王益同志对发展我国印刷事业的贡献,应当以浓重的笔墨写入当代中国出版史册。在已出版的以《不倦地追求》命名的三本王益著作中,仅专论印刷的就有76篇,涉及中国印刷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印刷的技术改造、体制改革、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中国印刷史学研究和博物馆建设,中国印刷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对外国印刷业的考察、中外印刷比较研究等,印刷业的方方面面无不倾注着王益同志的心血和智慧,振兴印刷、发展印刷,成为王益同志不倦的追求。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我们祖先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到了近现代,特别是到了需要加快发展出版事业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才痛切地感受到被西方发达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印刷技术和装备严重落后,印刷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出书慢、出报难,出版周期长,压得出版部门各级领导喘不过气来,成为当时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永恒主题”。王益同志经过认真调研和周密思考,于1982年8月7日在新华社《内参》上指出:“不尽快地用新式的机器和新的工艺来取代陈旧的老式设备和落后工艺,是很难改变书刊出版这种落后状况的。”“目前由使用单位进行研究的办法要改变。”他建议由国家经委牵头,“机械、轻工、化工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印刷技术改造”。这项建议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的“完全赞成”,在写给时任中宣部部长邓力群并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的信中指出:“为了解决我国出版事业的极端落后状况,非请机械、轻工、化工三部门大力协作攻关不可。此事希望中宣部和经委共同牵头来解决。”从中央采纳王益同志的建议起,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机,关注和解决出版印刷落后问题,不再局限于使用单位和宣传、文化部门,而是提到党和国家最高当局,成为国务院领导下各有关部委共同谋划和实施的国家技术改造专项,并经十余年的协作攻关,我国印刷由手工铅排到激光照排、由铅版印刷到胶印印刷、由照像制版到电子分色、由单机装订到联动装订的全面性历史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印刷技术严重落后的面貌,为我国出版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在为《亲历出版三十年》撰写《印刷技术革命的历程及其历史性巨变》一文时,我深情地回顾道:“我个人有一种非常幸运的感受,在我担任新闻出版署主要领导职务的时候,再也没有当年徐光霄、王匡、陈翰伯那种沉重压力了,新闻出版署主管印刷的机构,再也不会像20多年前那样做着全国印刷生产总调度室的工作,而是侧重于对我国印刷技术、印刷工艺和印刷企业管理如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筹划。人类印刷技术的发展,从铅与火到光与电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现在又有了新飞跃,进入了0与1(数字化),或者可以说是光与电、0与1相结合的新时代。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永无止境。抚今追昔,请允许我以中国出版界受益者的名义,对提出应由国家经委牵头组织联合攻关建议的王益同志,向领导、主持、参与其事的其他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敬意。”  

——宋木文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