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
罗沛霖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抗战和革命而工作,并且以刻苦学习在美取得优异成绩。在回国以后,他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运用他在技术上宽广深厚不断扩展的知识和精到的见解,依靠更专门的人才,在本职工作中作出了出色的成绩,为新中国的电子工业作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信息电子技术发端于电信技术,二次大战前后又覆盖了雷达、电子计算机、电视等专业,基础方面扩大很多,尤以微电子、光技术应用为重要。它的发展速度和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当代新产业革命的基础。罗沛霖以其敏感深思和博知多识,和正直坦爽、乐于助人的作风,无论在科学规划中还是在学术活动中,都发挥了指导核心作用,成为全国20多年中在信息与电子这个总领域中进行评论和指引方向最富影响力的人之一。在1956年电子被明确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文化大革命”结束,科技工作转入正常的开始时期,社会特别需要评议,指引电子科技发展,他适时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罗沛霖自1950年进入电信工业局以后,就参与电子工业的决策并负责技术发展。当时的当务之急是为抗美援朝提供骨干无线电台。他以一半的时间驻厂指导设计和生产。
罗沛霖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联合工厂。该厂的主要技术设备是自东德引进的。计划生产十几类,几乎包括当时所有品类的电子元件。由于产品的品种、工艺、原材料非常繁多、复杂,又要求原材料完全由国内自给,罗沛霖访问了东德几十个工厂、研究所等单位,虚心学习掌握每一种产品、工艺、材料的技术要点,与该国的技术人员合作设计,团结和领导我国科技人员,终于出色地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大型电子元件工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为我国电子工业的自力更生发展和生产配套电子设备打下了基础。
1956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号召下,我国开始了向科学大进军,并进行了通称为‘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工作。这肇始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在这次工作会议中还认识了电子技术在当代世界上,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全面发展中的划时代意义,也是我国电子科学技发展的历史转折点。罗沛霖在这次会议中担负了电子学组副组长,提供了‘发展电子学紧急措施’的建议书,还与教育部黄辛白共同拟出电子科学技术培养高等人才建立科系的五年规划。在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他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他回到电子工业部领导机关后,针对学习苏联的重整机(即应用产品)轻基础和建设工厂大而全的问题,向国家计委和电子工业领导,提出了加强元件、器件、材料、工艺、测试仪器、专用设备、教育和理论八项基础和实行专业化的建议,对于电子工业以后逐步沿这个方向稳步前进起了极有意义的作用。
此后,罗沛霖多次参加了我国的科学技术规划工作,探索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方针和政策,把自己的见解贡献给国家。1957年,他随聂荣臻率领的政府级科学代表团访问苏联,任电子学和通信顾问。1962年,参加全国科学技术规划工作会议,任电子学组(第15组)组长。嗣后参与主持制定我国又一个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的工作。1973年,参加负责组织“文革”后期第一个包括军事电子在内的技术发展规划会议。1978年,国家科委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组成立,他担任副组长。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布了空间时代的到来。美国立即改造了一部现役雷达,并成功地实现了对该卫星的观测。与此同时,一个超远程雷达观测计划也在中国开始执行。1958年,成立了包括罗沛霖在内的超远程雷达计划四人领导小组,由罗沛霖分工负责技术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罗沛霖以其广博精辟的见地,澄清了有关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门波积累’的思想,后来用于试验雷达中,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成功地观测到了月球的回波的国家。该项计划迭经磨难,终于在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努力下于70年代建成并服役于我国的卫星监测网。
1972年,罗沛霖从干校回来,看到“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损失,忘我地工作,以求挽回于万一。1973-1975年期间,他具体组织和指导了我国最早的通用计算机系列-100系列和200系列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在推广计算机的应用和培养软件人员方面起了开拓性的作用。这些计算机在我国的导弹试验和卫星发射中也起了核心作用。
罗沛霖主持电子工业标准和计量数十年,为保证产品质量作出了贡献。拨乱反正以后,在国家的有关重要会议上,罗沛霖阐明应以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准则和必须从实际从技术发展来规范工作,而不是片面强调形式的合理,单纯倚靠行政命令,也必须与国际主流相兼容,博得了充分肯定。以此获选为中国标准协会和中国测试计量学会的副理事长。
我国电子工业从1950年成立电信工业局起,经历了艰苦奋斗打基础,到1963年起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形成工业体系的成长阶段,以至1979年起步改革开放保军转民,全面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他作为工业领导机构中的主要技术人员之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所述是每一个领导机关技术工作负责人应该完成的工作,然而由于罗沛霖所具有的技术造诣和所具的思维方法标志了他的成就而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