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木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45279400
本馆由[ kun ]创建于2020年03月15日

我心中的“草根诗人”(编后记)

发布时间:2022-03-23 11:35:28      发布人: 180*****502

木 / 斧 / 散 / 文 / 选
/ 编 后 记 /


编后记
我心中的“草根诗人”
——收官之作《木斧散文选》编后记
萧开秀
 著作等身的木斧老师已出过诗集、评论集、小说集、童话集、杂文集、漫画集等诸多文集,唯一没有出过散文集。他很想出一本散文集,以补此缺。
木斧老师在他召集的文友茶聚会中多次对我们说,杜谷临终前“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抓紧在九十岁以前做完,九十岁以后想做什么也做不成”的遗言 ,对他震动很大。为此,他不顾年高体弱,三年前就费力清理藏书、报刊,将几十年来发表、散落在海内外报章杂志上的文章找出来,一一挑选,剪接、复印、手抄、黏贴好了这册《木斧散文选》(以下简称《散文选》)的底本,后来却因种种原因搁置至今。
现在木斧老师已年近九十高龄,身体日渐衰弱,非常希望这册凝聚着毕生心血的串珠,能够如愿出版,流布人间。
今年5月11日在多子巷茶聚时,木斧老师郑重地向文友提出,希望能有人帮他把这本《散文选》编辑出来,交付出版。我立即领命。茶聚后,木斧老师又亲笔示我:“请抓紧出完这本书,九十岁我就要颐养天年了,什么事也不做了。”
木斧老师多年来对我的诗歌写作、诗集出版关注有加,于我有知遇之恩,前些年,他就书面委托我担任他的网络联络员,先后寻得北京一位私人收藏家收藏的1949年“蜜蜂社”出版的唯一一期《路和碑》的原件。后来,在罗西蜀的帮助下,在成都,又寻得当年健在的五个蜜蜂社成员。木斧老师经常召集蜜蜂社成员在青羊宫聚会,陆原老师——《路和碑》刊名题写者,还赠送了我一帧书法。这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我将珍惜和珍藏。不幸的是,92岁的陆原,于2019年6月21日去世了,更促使我加快速度,争取让这本《散文选》早日流布人间。
在有生之年为木斧老师干点实事,以报师恩,是我当时自告奋勇接下编辑出版《散文选》的发自内心的夙愿。接此重任,我内心也有些忐忑不安,怕单凭热情和勤奋完成不好这个任务。当晚,我将此事电告木斧老师的崇仰者,也是我的晚岁知交徐方强。他慷慨应承,决心尽全力和我一起把这事办好,一定不负木斧老师的重托。我的内心便踏实了。
我有所预料,木斧老师的《散文选》全是纸质文档,但没有料到文档是那样的五花八门,很大部分纸质发黄、发脆,字号非常小,有些复印件墨迹脱落,字迹不清,有横排、竖排,单栏、双栏、三栏,四栏,甚至六栏的;有简体,繁体,有四小、五号、六号,皆因时间久远,字迹
模糊不清。
好在行至老年,我依然对现代“科技”追风,用刚刚学会《传图识字》,“语音转换”,首先将木斧老师的稿件拍成了200余张照片。实在不能用《传图识字》竖排版的,便用“语音转换”,或者打字键入,反正“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戴上400度老花镜外加放大镜,花了近10天时间,终于将木斧老师手写的,报纸、杂志剪辑下来的原件和复印件(这也是木斧老师这一代老人,保存自己发表文稿的唯一方法)整理成了电子文稿。
我将电子文稿发给徐方强,请他勘校。他与我同心,急我所急,很快校读一遍传返。我不敢延误,将其校勘处与原稿核对后,并入清样。
找出版社的问题也是个最紧要的事情,在编辑《散文选》的过程中, “陈锦茶铺坝坝茶”的诗友们踊跃出力,罗西蜀、花瓣雨找过多家出版社、设计公司,咨询出版事宜,杨光和连夜连晚与“大宋工作室”的陈维勇老师联系,表示免费为木斧老师《散文选》做好美编和文字编辑工作。后经与《辉汉文化》联系,恰逢正有一个丛书选题即将向《团结出版社》报审,《辉汉文化》便立即派出工作人员与我一起赶到木斧家中,商定了《散文选》的出版事宜。
《散文选》之所以能够得到许多朋友的倾力相助,跟木斧老师一生淡泊名利,平易近人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无不相关。
编辑这本《散文选》,也让我在书中进一步了解木斧老师一生的坎坷,立身处世的坦荡。从《散文选》中木斧老师的不少诗评,以及评木斧老师的诗歌中,学习了司马文森、严文井、沙蕾、吴奔星、雁翼、刘岚山、苏菲、沙汀等诸多老前辈留下的鸿爪雪泥。他们和木斧老师一样,为中国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在遗憾没有早点认识和了解这么多老前辈、木斧这么多美文的同时,又庆幸,我能够通过《散文选》的编辑、校对,如此一遍又一遍地赏读木斧老师的美文,醍醐灌顶,对我晚年创作是多好的启发和帮助啊!
从《散文选》中,也清清楚楚看到我心中的“草根诗人”自洁、自律、谦虚的品行。对老前辈的尊敬、学习、继承、发展,同时也看到木斧老师对张新泉(著名诗人、编辑),以及张大明、何小竹等年轻诗人、朋友包括我在内的文友亲切关怀和真心扶持,继续做着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使者。
我还要感谢诗人龙郁老师,是他把我带进了木斧老师的“诗友圈”。
我认识木斧老师较晚,且木斧老师也是从我的诗歌习作认识我的,木斧老师是我此生中遇到的第一个用文字《抿嘴的夕阳》首肯和推荐我的作品的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诗人,我得到木斧老师的勖勉,心潮久难自平。
与木斧老师结识与相处,感到非常亲切、温暖,如亲人一般。没有沟坎,无需仰望,没有陌生感和距离感,他可以对我说“不”,真心实意指出我的不足与缺点,也可以赠我《笑谈古今》的诗歌,为我新诗集题写《看晚霞抿嘴一笑》书名,托朋友为我写序;遇到任何困难,他总是给我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我的先生两年来发生两次脑溢血,他时时关心我先生的病况,也时时提醒我要好好保重自己。还神情凝重地说:你是两位老人的“拐杖”,必须要撑起干。
木斧老师年近九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从前些年起,他就把他所有稿费收入,都用来作为邀请诗友茶聚的开支,在他身体比较康健的时候,每到过大年、端午、国庆、重阳等节日……或者哪位朋友的诗集、文集出版,哪位朋友作品上刊,他都要借题请大家聚会……予以庆祝和鼓励,他与诗友们亲如一家,不分长幼,平等相待,和谐相处。
现实生活中,得到木斧老师亲自指导的朋友不胜枚举。这本既是木斧老师此生第一部又是收官之作的《散文选》的顺利出版,既顺天意,也孚众望!
2019年5月23日于锦官城梧桐居,2020年3月16日修改。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市作家协会、金牛区作家协会会员)

木 / 斧 / 散 / 文 / 选
/ 补记 /
补记
让我终生遗憾的是,己庚之交,一场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肺炎疫情蔓延全国,举国上下为抗大疫,居家隔离,延迟了本书的出版。  
  当疫情得到控制,书号下发,文集即将面世之时,九十高龄还有抗疫诗作的木斧老师却于2020年3月15日溘然离世,生前未能看到这本文集的出版发行,流布人间。  
  所幸木斧老师亲自校对过文集的三校样书,首肯笑允。  
  二○二○年三月十六日上午,木斧老师已入土为安。下午,当我收到文集终校样书后,连夜赶校,以尽早付梓。
  待书结晶成形,一定为木斧老师补办一次《木斧散文选》的发行仪式,让墨香和心香告慰木斧老师的在天之灵。
但是,由于年龄的关系,木斧老师的离世,使我感到心力交瘁,竟然再不敢动他老人家的一字一句,徐方强远在南充,不便前来。万般无奈,我想到家住附近的罗西蜀先生,他既是木斧老师信任的朋友,又曾是原《晚霞》杂志的副主编,与川内不少老作家老诗人都有交往。
我把书稿交给罗先生,我终于放下心来。
萧开秀
2020年3月16日深夜24时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