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建成在唐朝建立与统一中的功绩
李建成生于隋末唐初,是唐朝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在唐王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唐建立的过程中,李建成是李渊反隋建唐活动中的重要参谋,并立下赫赫战功;在唐建立后,其礼贤下士,广罗人才,稳定后方,辅佐李渊处理朝政。因此,李建成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一、李建成在建唐中的历史功绩
李建成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是李渊反隋建唐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
李建成是晋阳起兵的主谋者,在晋阳起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从史实中可知,“命太子于河东潜结英俊,秦王于晋阳秘招豪友”,结交大量人才以备起兵,因此,让李建成组织活动李渊是放心的。此外,在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下,隋朝仍然是正统,尚有一定的实力,故而李渊密谋反隋应该是非常谨慎的,范围不会太大,作为助手和参谋,最可靠的莫过于其子。当时李建成25岁,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留在河东前,长期跟随李渊,深受李渊影响,既有青年人刚健有为的个性,又有深沉、宽容的品性,史称他“任性直率,宽仁容众”这一点同李渊颇为相像。另外,李建成对当时的形势和李渊的处境是了解的,太原起兵后李建成与李渊的对话可以为证,李建成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对于谋划,结纳人士等,李渊怎么能不让李建成参与呢?如吕思勉先生所言:“至前此蓄谋叛隋,则二人(建成、元吉)亦不能不与也”。当时李氏宗族习武之风培养了李建成的政治军事才能,对于关系身家安危的大事不会无动于衷。因此,李建成是李渊反隋建唐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可信的。
(二)李建成在建唐军事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玄武门之变中获胜的李世民成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为了粉饰太平,李世民下令官修史书,并抹杀其兄李建成的功绩。后世的官修史书皆以前史为据,故关于李建成的功绩史书少有描述。受此影响,李建成的军功长期被人们所忽略,普遍认为军功大多数都是李世民立下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唐朝天下是马上得之,李建成从晋阳起兵,至唐朝建立,为领兵主将,任左军统帅,他指挥的西河之战、霍邑之战、潼关之战、长安之战都充分表现出了李建成较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并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1.攻取西河之战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正当李渊紧锣密鼓图谋起兵之际,西河郡丞高德儒明确表示了抵制态度。西河临近太原,是进军关中的第一关口,地理位置重要,所以拔掉西河迫在眉睫。西河之战作为李渊太原兵变的第一战意义重大,如李渊所说“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 所以把重任交给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并说:“西河绕山之路,当吾通行,不得留之。”可以看出李渊对李建成的信任,他还勉励说:“先以此郡,观尔所为。人具尔瞻,成宜勉力。李建成在西河之战中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时军士新集,成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之。近到苹果,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尝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激发了士兵的勇气,经过九天,终于攻克了西河。”;“师归,帝闻,喜日:‘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是日,既定人关之策。李建成因功被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从李渊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李渊对这场战争非常在乎,因为这是李渊起兵以来的第一场胜利,这对李渊及其军队是一个巨大鼓舞。李建成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2.霍邑之战
西河之战的胜利加快了李渊起兵步伐,分别封李建成、李世民为陇西公、敦煌公,并认命二人为左、右领军大都督。李渊率兵人关,遭到隋朝霍邑守将宋老生的重兵阻击,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霍邑之战开始,当时正遇上大雨,补给困难,李渊想要退回晋阳。建成、世民共同劝阻李渊,李建成针对敌人弱点和自己的优点,表现了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勇气,他说:“今来禾菽被野,人马无忧,坐足有粮,行即得众。李密恋于仓米,未遑运略;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兹一举。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由于李建成等的分析细致,果敢决断,使李渊下定决心:“尔谋得之,吾其决矣。 李建成根据宋老生性情急躁“勇而无智”;“‘且内部猜忌的弱点,即“群小相猜, 建议将宋老生引出来打,渊欣喜日“尔等筹之妙尽。”于是“遣大郎二郎(即建成、世民)各将数十骑逼其城行视战地。”且命他俩“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而诟之。宋老生果然出城迎战,唐军大胜。如果没有李建成等人出谋划策,李渊军队不可能这么快取得胜利,此战为唐军进军关中打开了通路。从此战役中可以看出李建成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霍邑之战的胜利在李渊胜利进军中起到重要作用。
3.潼关之战
攻克霍邑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九月李渊乘胜向西南挺进,这时内部围绕进军方向产生了战略分歧:以裴寂为代表,主张全力进攻河东;以李世民为首,主张全力攻取长安,认为“屈突通自守虏耳,不足为虑。李渊综合裴寂和李世民的意见确定了留偏师围攻河东,主力大军西进的战略方针,李渊派李建成、王长谐等人率领军队数万人“屯永丰仓,守潼关以备东方兵。李渊又派李世民率领军队数万人沿渭北西南迂回长安。李建成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大败屈突通,保住永丰仓,解除夺取关中后顾之忧,为顺利占领长安打下基础,李渊大喜:“屈突通东行不可,西归无路,观吾成败,方有所之,不可为虞矣。”潼关之战的胜利为李渊进攻隋朝都城长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中也看出李建成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4.长安之战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月,李世民率领军队数万人沿渭北西南迂回长安与平阳公主会师渭北,使得李世民所率领的军队迅速增至13万,李世民在周至派遣使者请李渊赶赴隋朝都城长安,李渊分析了河东形势后,命令李建成“量简仓上精兵”,自新丰道直驱长安。不久,李建成和李世民所率领的军队在长安城下会师,总兵力达2O万。在李渊的统一指挥下,李建成、李世民分别负责从东、南与西、北方向包围长安城。攻城诸军“各于所部分角,修攻战之具,云梯竞耸”,攻入城内,“守城之人分崩”,随后长安城攻破。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攻破了长安城,李渊又命令李建成、李世民“率所统兵,依城外部分,封库存,收图籍,禁掳掠。军人勿杂,勿相惊恐,太仓之外,他无所于”,长安城内“吏民安堵,一如汉初入关
故事”,长安的攻取使李渊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又迈进了一步。由此可知,李建成对唐朝的同归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唐朝的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所以,李建成决不是旧史书描写的“建成残忍,岂主申易之才,而是有勇有谋的军事统帅。
李建成不仅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唐朝建立后同样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李建成注重人才的招揽以及协助其父李渊处理政务。
(一)李建成礼贤下士,善于笼络人才
李建成注重招揽人才,他在晋阳兵变之前就结交天下的能人志士,为自己服务。李渊还派遣李建成在“河东潜结英俊”,李世民在“晋阳秘招豪友”,他们都“倾才振施,卑身下士,一枝可称,一亿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作为唐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李建成广罗人才,善待贤才,在建唐前后招揽了许多谋臣为他出谋献策,如他的东宫府聚集了大量人才,魏征、王蛙、韦挺等都颇具韬晦。谋臣魏征在贞观年间以“谏诤之臣”而闻名,李建成“甚礼之”。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魏征、王蛙曾劝李建成“结纳山东豪杰。”李建成采纳并认真实行;在镇压刘黑闼时,魏征建议他扶优俘虏,以示大唐恩惠,李建成欣然接受,可见,他不像项羽那样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名臣韦挺“太子遇之
甚厚。”此外,郑善国、李纲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李建成死后,王硅、魏征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为中国历史的前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如此,李建成在识才上是有慧眼的,以上事例就是对否定李建成的最好反驳。因此,李建成应该是一个识人才的和会用人才的人,这一点是不容置喙的。正是由于李建成卓有成效的努力,李渊势力得以迅速壮大,为兵变成功和唐朝建立后的统治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建唐过程中和唐朝建立后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二)李建成与唐朝后方的稳定
李建成在唐朝建立后被封为太子,作为唐朝的下一任继承者应协助李渊处理朝政学习为政治国之道,这是作为唐朝下一任继承者应该做的。虽然在唐朝后方,但李建成在军事上仍立下了赫赫战功,对唐王朝后方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战功主要有抵御突厥、镇压刘黑闼。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八月“突厥颉利;寇雁门关”,“遣太子及秦王讨击,大败之”;十月“遣齐王元吉击刘黑闼与沼州”;十一月“命太子率兵讨刘黑闼”;十二月“皇太子破刘黑闼与魏州,斩之,山东平”;六年(公元623年)七月,“突厥颉利寇朔州,遣太子击及秦王屯并州以备之”;八年(公元625年)六月“突厥寇定州,命皇太子往幽州,秦王往并州,以备突厥”。以上事实说明:李建成在北部抵御突厥,是李世民中原逐鹿取胜的必要条件,为李世民的胜利进军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保卫了中原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为唐王朝后方的稳定和唐王朝统一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李建成助父佐理朝政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李建成被确立为太子,开始协助李渊处理朝政,成为李渊的得力助手。经过长期观察,李渊对李建成寄以厚望并悉心栽培,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职责,为日后李建成登上皇位打下基础。“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李渊主要是让李建成积累经验,以便更好接班。同时又命令礼部尚书李纲兼太子詹事,后擢太子少保,民部尚书郑果兼太子左庶子,辅佐太子。太子詹事、太子少保、太子左庶子俱为东宫官,其中太子少保“掌晓三师德行,以谕皇太子,奉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太子左庶子“掌侍从赞相o”口 身为太子,他平时要协助李渊处理繁重的军国要务;李渊外出“巡幸”,李建成要坐镇长安“监国”,代替李渊处理朝野日常事务。所以,李建成在唐朝立国后的统一战争中很少率兵出征,基本上是坐镇长安。在战争中,李建成大多数是管理后勤补给、兵员征收、军籍管理等军务工作,以服务于战争,只是在个别情况下奉命出征,例如公元618年偕李世民“将兵1O万徇洛阳”,“因关中“根本未固”班师;公元619年周至司竹祝山海反,“诏建成率将军桑显和进军平之。”;“公元620年突厥南下侵犯唐朝边境,“遣皇太子镇蒲州以备之”; 公元621年“命太子安抚北边”。公元621年稽胡酋帅率领军队数万人侵犯唐朝边境,李渊命李建成讨伐,“大破之,斩首数百级,俘获千余人”。公元622年李建成鉴于无大功“以镇服海内”奏准征刘黑闼,“擒之而旋”;这些工作在实现唐初的统一大业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是对隋末暴政的
否定,是走向和平统一安定的新起点,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新的统治秩序。在唐建立的过程中李建成功不可没,他“既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又有佐理政务的经验”,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