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涛先生七日祭(成都纪行)
2013年4月18日傍晚,得知田老师噩耗,悲痛难忍,不能自已。饭后与家人商量明天赶往成都,女儿不舍,无邪地说妈妈不要也出事故。听后头皮一紧,跟女儿说祝福妈妈平安回来吧。无论如何,只要是就地火化,成都是一定要去的。当晚一直无法入睡,先生顽童般的笑容总是浮现在眼前,心隐隐作痛,而后出现阵阵眩晕,夫起身为我倒水,先后喝了两杯,勉强舒服一些。
第二天晨起,落实好当日机票赶往成都,其间仓促草就《沉痛悼念我国著名的法史学家田涛先生》一文发至博客上,我知道必须为先生做点事了,先前先生在世时我们还曾讨论过帮他开个博客或者微博之类的,但先生很忙,没有行政资源,又无暇利用现代技术媒介,仅凭自身在业内的实力成就了一代“无冕之王”。
临出门时,母亲得知我胸闷难受,递了一小瓶速效救心丸给我,一直送我到地铁站天桥下,我欲转身启程,母亲轻轻地喊了一声“宝宝,平安回来啊!”我心碎了一地,母亲很少这么叫我,我赶紧抱抱她,安慰说“没事的,没事的。”直到我到天桥上,母亲还不忍离去,我知道那一刻那个身影定格在了我的生命中。
到了虹桥机场,与师妹夫妻俩会合,互诉哀肠。飞机晚点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上了飞机,又在机上足足闷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起飞了,看着天边的晚霞,遥想先生是不是乘着霞光去了,那只孤独的大鹏鸟,一路向西,追寻日不落的地方……还记得,十年前的小白楼吗?先生与我讲道,他只是匆匆的过客,就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绚烂而孤寂,终究是要离去,其时我已忍不住泪流满面,难道十年前就已预示着今日的分离?
空中经历了几次颠簸,飞机还是抵达成都双流机场了,夜已降临,只有先生继续朝着太阳的方向,那是我平生中唯一一次不想落地,我想陪着先生一同去追日。而先生阳光般的笑容已消失在天际,唯独剩下夜,深深的夜。先生终于可以永栖光明了。
成都,这个传说中来了不想走的地方,这个现实中来了也走不了的地方,成了先生俗世中的最后驿站。他不是安逸地躺在北京的家中,而选择这样的方式为他四处漂泊的一生做最好的注脚。上天是眷顾先生的,它知道先生的喜好,它成全了先生的离去也颇具田氏气派。先生是一名堂吉诃德似的勇士,他当年拔出剑来作战的姿势仍鲜活如眼前。先生的一生太具有战斗性了,他会宁愿选择瞬间“中弹而亡”,也不愿苟延残喘。我一直在想,或许人的一生是个常量,只是每个人选择使用的方式不同,有的人用极了生命,迸发出所有的能量,炫目而短暂;有的人固守于流年,缓缓的释放,平俗而绵长;若能兼而有之,便是得天地之极大恩赐,鲜矣!
双流机场,这个不愿再回首的地方,先生途经取行李处瞬间倒地,再也没有醒来。我特意环顾了四周,一切安静有序,很难想象昨日在此发生的一切。感谢四川拍协派员前来接机,我们直奔成都东郊殡仪馆。外面大雨泪飞,上天也在哭泣。到了殡仪馆,师兄出来迎我们,进门看见先生躺在栖霞厅,多完美的暗合啊!或许天地冥冥之中都已安排好了一切。
我凝望着先生,有泪无声,隔着水晶玻璃,竖着看、横着看、再竖着看,左侧看、后侧看、再左侧看,踮脚看、头顶看、再踮脚看,凑近看、后退看、再凑近看,我一直在学着女儿“找不同”,我希望这不是先生,大家一定是都搞错了!突然我发现先生的唇上似有裂痕结痂,这不是先生啊,先生生前非常的俊朗,没有半点瑕疵!后师兄解释先生人高马大,瞬间摔倒磕到了!呜呼!多希望是我们错了啊!先生啊,您这一走,师母如何承受?弟子又如何报恩啊?
先生真的走了,此刻唯愿多一点时间陪陪先生,看着先生魁梧的身躯依旧挺拔,依旧是大教授的风范,只是先生眉头微锁。先生太累了!上天只是让他去休息休息。他天资聪慧,博闻强记,满腹经纶;他勤勉笃行,敬业夙兴,孜孜以求;他铮铮铁骨,指点江山,傲视群儒;他嬉笑怒骂,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他重情重义,怜小扶弱,平易近人。他太累了!他只顾上了别人,却无暇顾及自己!他的生命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以至于耗尽最后一滴都不是留给自己。他用怒放的生命迸射出了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在法史荒漠,依旧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他太累了!早年四处收集古旧文献,途中曾遇盘陀大雨,遂将契约裹于腹下,委身石穴,嚎啕大哭;而后带领学生田野调查依旧亲力亲为,所到之处皆受村民欢迎,仅因其堂堂正正之躯定非大奸大恶鸡鸣狗盗之徒;潜学拍卖,定约立制,创立多种拍卖规则,沿用至今,泽被世人;拒各家饭碗,行独立精神,享完全人格。一分一厘皆凭自我本事,彰显边缘学人之傲骨!
他太累了!每每讲座,激情投入,生龙活虎,幽默诙谐,光芒四射,声音如洪,挥汗如雨。唯独我们弟子几人深深了悟讲演之耗费精气,他累了有时靠在小白楼办公室的座椅上都能睡着,还轻轻打着呼噜。他最喜欢的是我们帮他泡制的咖啡。
是的,先生只是累了,睡了,分明还在打着呼噜!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今夜多么美好,我们能有幸陪同先生,守着他,静静地看他进入梦乡。
一夜依旧难眠。
第三天,追悼会如期而至,雅安地震不期而遇。先生晃动起来。昨夜天下大雨,今日地动山摇。先生乃天地之子,是谓天地皆为之动容。天地间得此一旷世奇才,乃万之大幸;天地间失此一法学巨子,乃万之不幸。
追悼会庄严而肃穆,简洁而深沉。正如悼词所言,先生此刻静静地躺在那里,却时刻行走在我们的心底。
简短的告别仪式结束后,先生便被推进去了。我们陪同师母到焚化炉A8,与先生做最后的诀别。师母隔着柜台伸出手动情地抚摸着先生的额头和脸颊,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为什么面对一个已经离去的人可以如此无惧无畏,为什么《穆斯林的葬礼》最后会有那一吻,遥想自己当初年少时祖父过世,是多么胆怯,连一眼都不敢看!
先生被缓缓送进去了,炉门缓缓合上了。先生只是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去修炼去了,迎接他的会是涅槃与重生!
炉门再开时,火还在燃烧,却清晰可见通透发红的白玉,先生留下的仍是清清白白!如同他的为人一样!这时,一只白蝴蝶飘然而至,师母念叨着先生化蝶飞了!先生此生注定是非同寻常,他如孙悟空一样有七十二般变化,如今只是化成白蝴蝶,而他的精神、他的魂魄定会随着那只蝴蝶落地生根,化身千百!
先生走了,待我回到栖霞厅时,已经追寻不到先生的身影。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将亲人的遗体一直保存放在家里。先生躺在那里时,心里会觉得踏实很多,他只是睡去了;先生飘走了,心里顿时空落落的,此生再去哪里寻找这样的老师?!
再也没有老师能够盘腿而坐,学生们围在四周听讲了!
再也没有老师能够亲切可掬,与学生们熊抱了!
再也没有老师能够像个憨厚的大男孩,手一挥,领一帮学生弟兄吃山东煎饼了!
再也没有老师能够带着学生去看拍卖会预展,如数家珍地讲解各种版本学知识了!
再也没有老师能够没心眼、无城府、由衷地绽放天真的笑容了!
再也没有老师能够模仿老外洋泾浜的汉语,“阴阳怪气”地叫我一声“小杨”了!
再也没有老师能够愤世嫉俗,拍案而起了!
……
先生啊,请一路走好!有空记得常回野马浜看看,记着小白楼是您与学生们今生来世的约定!来世我们还做您的学生,来世您一定要继续给我们讲课!
先生走好!
学生杨彤丹 再叩首于先生七日祭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