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情拍卖事业 学育拍界精英
四川芦山地震的头两天,2013年4月18日,田涛老师在成都悄悄地走了,走得那么突然,没有留下任何抢救挽留的余地,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就那么来不及告别,急匆匆地走了。
噩耗传到重庆,我正在今年拍卖从业培训班的现场嘉陵宾馆。下午送郑晓星老师从培训班离开时,我俩还谈到田涛,知道他第二天要到四川讲课,没想到,郑晓星老师在去江北机场的路上发来信息,告知半小时前,田老师在双流机场逝世。噩耗之突然,令人难以置信。内心期盼着这是一条假新闻,迅速拨通了成都同行的电话,当得知田老师确确实实已安详、静静地躺在成都的殡仪馆后,我心里难受,我扼腕痛惜。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行业中的好朋友,一个倾情中国拍卖事业,为行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导师,一个能熟练运用法律武器,为逆境中的重庆拍卖业仗义执言,为社会公平正义呐喊的学者,一个敬业夙兴为拍卖企业各种业务纠纷、诉讼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的著名法律专家。倒在了去行业职业教育讲坛的路上?这是他的不幸,也是咱们中国拍卖行业的重大损失!
我把已经确认的这一坏休息,迅速通知了几个地方拍协的朋友,大家都为田老师的突然离去感到震惊和痛惜。都不知道我们能为田老师做点什么。我委托成都的朋友当夜到殡仪馆敬献花圈,献给田老师的挽词是“倾情拍卖事业,培育拍界精英”,词疏意密,实难表达重庆拍卖业界对田涛老师的敬重之意,爱戴之情。
我与田老师认识较早,大多因工作关系接触,但真正感受到田老师为人、为学、为师、论事的大家之范,君子之风,是从他几次到重庆工作的亲密接触中。
协会成立之初,首次开办拍卖从业人员培训班,拟邀请在全国或者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来重庆授课。我久闻田涛大名,但又恐请不动他,尝试与田老师联系,没想到他慨然答应。在这期培训班上,我座在教室的后排完整地聆听了他的精彩授课,被他深厚的拍卖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案例经验折服和吸引。他授课从不正襟危坐,照本宣科。而是手拿话筒,游走在课桌间,或者干脆就坐在讲台上。他讲学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庄重之中寓以诙谐,深受学员的欢迎。学员说:听田老师讲课坐得做,听得进。可以说,在我国拍卖行业职业教育和拍卖法律咨询第一线,田涛教授是辛勤耕耘,声名卓著,深受广大学员拥戴的好老师。
2005年重庆天赐拍卖公司涉及到一宗法律纠纷案中,这是国内首宗因委托人反悔,违约引起的拍卖诉讼案件。一审二审委托人均败诉,但仍不甘心,利用关系再次上诉到市高级法院,市高院决定召开听证会来决定再审或不审。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这家拍卖企业想到了求助田老师。我与田老师联系后,田老师毫不犹豫专程飞临重庆,第二天就出席了听证会。这场听证会形同法庭开庭,双方都请了律师、代理人。田老师以代理人身份出庭,陈词案件曲直,运用法律烂熟于胸,所学之通、所言之精,让听证法官频频点头,连对方的律师也不得不放弃辩论,在听证结束后主动上前与田老师握手,表示敬佩。从这个案子上,我感受到田老师驾驭法律,包举宇内的气吞山河之势。田老师的介入,帮助这家企业在法律纠纷中胜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重庆拍卖行业最应该感谢田涛老师的是,在重庆拍卖业遭遇最困难,最低潮的时候,他受中拍协委托来到重庆,展开对重庆产权交易所的专题调研。这是他在重庆呆的时间最久,我与他接触最密切,了解先生为人最多的一段时间。2008年8月22日至8月30日,调研组对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相关机构和个人进行了为时8天的调查。先后与重庆市拍协、部分拍卖企业和个人召开座谈会、走访了多个政府部门,并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取证。在与这些政府部门座谈的时候,田老师都是主讲嘉宾,他论事光明磊落,曲直俱德,分寸掌握,恰到好处,不给对手留下叫板的机会,但也不使对手过分难堪。记得在重庆市人大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重庆联交所的一位副总裁当面说:“通知我们是来开会的,不是来听你上课的。”田老师回答:“平日听我上课要收费,今天算是免费给你普及法律知识。”其幽默风趣化解了会场的尴尬。
重庆调研结束回到北京,田老师立即在中国法制报上发表了《电子竞价本质探究极其法律规范》的文章。他还以公民个人身份,实名向重庆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寄送了名为《关于重庆市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的情况反映》的调查报告。2009年重庆市高院推出司法拍卖改革的“重庆模式”后,应协会的请求,田涛老师又帮助我们起草了《对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司法拍卖工作的规定的意见反映及建议》,并利用到西南政法大学讲学的机会,在我的陪同下,亲自到市高院与起草这个“规定”的所谓班子人员沟通、交流,指出这个“规定”与现行法律法规的相悖之处,他真诚论事说理的态度,赢得对方从心底的敬仰和佩服。翻阅他为重庆拍卖业撰写的这些文字材料,不难看见,田老师确确实实是在为重庆拍卖业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奔走呼号,摇旗呐喊,为我们伸张正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援助。
在与田老师接触的过程中,我感觉他是一个心胸坦荡,视恶如仇,刚直不阿,不向权贵低头,也不喜欢溜须拍马的人。他不喜欢与领导同桌吃饭,觉得累。调研期间,他好几次从政府部门准备的接待宴会前溜走。他也不喜欢企业破费,讲究接待规格和礼仪。他说他最喜欢吃的就是重庆小吃,在路边摊吃大排档也行。他更不习惯灯红酒绿的夜场生活,拒绝洗脚按摩或到KTV的娱乐活动安排。因此,田老师每到一处,简单随便就行。不需要我们花费心思去考虑接待问题。
田涛老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法律文献学专家。他还多才多艺,弹得一手的好钢琴,记得一次因去机场时间还早,我们去到一个茶楼喝茶等候,茶楼的中央摆放着一架钢琴,他征得老板同意后,即兴弹奏了一首外国名曲。我十分惊讶:一个年事已高,且五大三粗的汉子,还记得住曲谱?他手指下流淌出的舒缓琴声惊呆四座,流畅的演奏立即赢得满堂喝彩。我不禁感叹,田老师修身养学,所涉领域之宽,浑身蓊郁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咱们是朋友,自然有机会得到他签名赠送的著书立作,我仔细认真拜读过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文章之能“于字句中见学养,于篇章中见德信,” 这正是作者“力学不殆,老而弥坚”的结果。
田涛老师是重庆拍卖业的良师益友。也是中国拍卖行业的良师益友。田老师走了,留下的是他担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时,撰写的大量法律咨询问题回复函件。这些文献是他对行业的贡献,也是他留给行业的精神财富和法律武器。今后我们在享受这些精神财富和运用法律武器时,我们会想到田涛,一个可爱的老人,一个没有任何架子的学者,因此,他会时刻行走在我们心底。
2013年4月24日
写在田涛老师的头七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