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牧师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用神的话语来浇灌病人的心灵,使很多的病人信了主。“文革”中,黄牧师作为当权派和教牧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家被抄,圣经、赞美诗、灵修书籍被洗劫一空。精神上的迫害,肉体上的折磨,并没有使他放弃对神忠贞不谕的信仰,他把对神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书没有了,他就打腹稿,把神的话语默记在心。他坚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1985年,黄牧师谢绝了领导们的挽留,退休回家,立即着手恢复礼拜的工作,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教会事务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教会一片荒凉,百废待举。黄牧师就和其他的同工多次与有关部门交涉,收回了被占用的堂点,组建了县两会,并制订了教会的规章制度,使教会一步步地走向正规。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神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教会,全县的信徒由最初的2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700多人。福音的种子已经在这里开花结果。
连平地处粤北,属于山区,全县有6处堂点。信徒90%以上分布在偏僻的乡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加之缺少必要的牧养,对圣经真道知之甚微,灵性软弱。附近和平县的“冷水教”和外省的异端邪说乘隙而入,一些人拉拢信徒,大有与教会分庭抗礼之势。为了提高信徒的灵性,坚定他们的信仰,使他们不致流失,黄牧师定期要到下面的堂点协助工作,用纯正的真道喂养信徒,引导他们走正路。并发动广大信徒抵制异端邪说。有效地遏止了异端邪说的猖狂势头,使它们无立足之地。
全县只有他一位牧师和两位长老,庄稼多,工人少。为了教会的兴旺和未来,多年来,黄牧师一直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悉心扶掖后辈。他鼓励有文化的骨干信徒参加培训和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函授学习,并保送一人到广州协和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班学习。他们完成学业后都在教会里事奉,对缓解教会工人少的局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为全县教会的带头人,黄牧师凡事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于律己。他为教会的兴旺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他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凡事谦卑,以诚待人,与教牧人员和义工和睦相处,共同商讨教会的各项事宜。笔者是一名踏上事奉之路不久的神学毕业生,从黄牧师身上,学到了他忠心事主、真诚待人、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受益匪浅。
教会的兴旺,最关键的是要搞好牧养工作。黄牧师十分注重讲台的事奉和探访工作。他讲道,总是以圣经为本,针对信徒的不同需要,按时分粮。他定期探访,关心信徒的疾苦,忧信徒之忧,解信徒之难,成为信徒的贴心人。
黄牧师不但在社会上、教会里发光发热,而且也以自己的好行为影响着他的家人。他的家是一个典型的基督化的家庭,师母既是“贤内助”,也是唱诗班的负责人。她对信徒热心相助,对神忠心耿耿。他们的5个儿女都是国家公务员,分布在连平、广州、珠海等地。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能够遵照圣经的教训,在不同的岗位上荣神益人。他们不但热心于教会事工,而且常以钱财资助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