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巍母亲杨宝英,在得知判决后,发表了简短书面声明,她说:「内心虽然得到一点点宽慰,但任何的判决,都无法唤回亲爱的女儿。」闻之令人动容。
多年前发生在加拿大的一桩命案,当时仅21岁的中国女留学生赵巍被害,此案十年才有了结,原本简单的刑事案件,也最终牵扯到加中双边司法合作、甚至加中关系的层面。
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
本拿比的女尸
环球华报陶短房报道,2002年10月11日,1名叫做李昂的18岁中国男留学生向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北本拿比警署报案,称其女友赵巍于前一日22点出门购物时,在从Kensington Avenue和Hastings Street交界处的商店返回途中失踪。20日,有人在Mission的斯特夫湖畔发现一具疑似赵巍、弃置于旅行箱中的女尸。后来证实,死者正是赵巍。
赵巍当时在大温哥华地区的高贵林学院补习英语,留学已一年多,她于2001年7月31日抵加,次年2月结识在西门菲沙大学读书的李昂,7月,于李昂在Sherlock 街1300号同居,据华裔房东钱太太称,出租屋为别墅地下室的一室一厅,单独厨卫,最初租客为李昂,后来加入李昂的表哥张瀚,赵巍是最后入住的,张瀚住在厅里,而李昂与赵巍则在唯一的卧室同榻而居。赵巍失踪后李昂表现十分活跃,他对媒体称,赵巍出门购物时自己曾问“要不要陪”,并声泪俱下地表示“追悔”,由于其表现得与警方十分合作,18日警方发言人曾公开宣布“可以排除李昂的作案可能”。
21岁的中国女留学生赵巍被害,男友李昂(李佳明)为凶嫌
21日,加拿大皇家骑警开始对赵巍住处进行搜查取证,但直到22日仍不能确认是赵巍本人,而此时原本表现活跃的李昂突然变得反常,多次打电话给此前采访他的中文媒体,指责对方“干扰生活”,并在几天内办妥了退学手续。
23日上午,警方宣布确认死者的确是赵巍,死因为谋杀,而最大嫌疑人是“赵巍身边、熟悉赵巍的人”,李昂和张瀚迅速为各媒体锁定,在警方发布会上有媒体问及,警方答“二人都在监控中”,但拒绝提供李昂、张瀚下落。
就在此时,一间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李昂在当天下午搭乘班机,从温哥华国际机场堂皇离境,返回北京去了。当晚23点CTV电视台播出了这则惊人消息,并援引警方的说法称,警方也不清楚李昂在哪里。
事后透露出来的情况更惊人:由于李昂已被列入重要监控对象,其资料早已输入电脑网络,因此他在机场被皇家骑警截获,但两位经办警官经2小时谈话后居然认为此人“无害”,无理由留置,将李昂一路护送出关登机。
10月24日,加拿大警方才通过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向赵巍家属通报了情况,此时距赵巍遇害已逾10天,此前(18日)他们曾非正式通知赵巍家人赵巍“可能失踪”。
11月30日,张瀚自行前往警署协助调查,并在12月2日以“协助谋杀”的罪名被拘捕,加拿大皇家骑警随即宣布李昂是谋杀案主嫌,而张瀚涉嫌帮助藏尸,据传播出的消息称,赵巍是被扼死后弃尸湖畔的。加拿大警方并宣布“掌握李昂在北京住处”,表示将要求中国警方协助。
12月13日,张瀚以9万加币担保假释,前往卡尔加里朋友家居住;此后案件审理先是一拖再拖,继而一波三折,一直拖到2004年6月10日,卑诗省最高法院仅仅经过14天审议,就裁定警方“取证有误”,在张瀚自己早先已承认罪行并指认李昂是凶手的情况下,宣布张瀚“无罪释放”,张瀚此后获准继续在加拿大留学。
而主要嫌犯李昂,于2003年2月在北京落网,但当中国警方要求加拿大警方提供犯罪证据时,加方却拒绝提供,并要求中方引渡李昂赴加拿大受审。因涉嫌犯罪地点不在国内,且无证据,中国警方随后不得不释放了李昂。
此时必须提到重要的一方——赵巍家人。
2002年11月,赵巍家人在一些华人社团资助下赴加料理女儿后事,但他们听从了一些华界领袖的劝告,采取“低调”,即回避媒体、不主动要求会见加方有关人员,希望以此便利案件审理,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2003年12月,等待一年的他们致函加拿大警方,呼吁“早日还女儿以公道”;次年4月,他们再次致函有关方面,希望在中国审判李昂,但均无回音;2007年清明节,他们致函加拿大司法部,对案件久拖不决、嫌犯逍遥法外表示不满,并表明了自己的痛悼之情,但司法部并未给予任何回音,并对媒体的追问表示“无可奉告”;2008年1月,赵巍亲属的又一封致加拿大司法部的信函同样石沉大海。
万般无奈下赵巍父母于2008年4月求助于加拿大卑诗省华裔女议员关慧贞,后者对此表示同情,并和省议员范和富一起与加拿大司法部、多元文化部和警方交涉,同样不得要领。9月,在赵巍家人的请求下,关慧贞为赵巍父母等3人提供担保,安排他们于10月6日抵加“讨公道”,一行3人的全部费用均由两位议员、社区组织Care Society和慈济基金会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