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锵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770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3日

林锵云

发布时间:2010-12-01 14:38:05      发布人: 天堂天使
    珠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现在珠江三角洲南海、番禺、顺德、中山一带水乡,仍到处流传着这支队伍抗击日寇,清除汉奸,守土保民的英雄事迹。这支队伍的组织者与领导人,当年珠江纵队的司令员,便是后来广东省的副省长--林锵云。
    林锵云(1894~1970年),广东新会县人, 189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11岁丧母, 13岁跟随父亲到香港谋生,先后当过海员和洋务工人。在香港,他亲眼看到,这块繁华的地方,乃是殖民者的乐园,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一股救国救民的激情深深地在心底埋藏。1914年,他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开始倾向革命。192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担任罢工委员会宣传部演讲队第一分队队长。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共产党员杨匏安、邓发等人,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26年9月由邓发、龚昌荣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此后在香港、上海进行党的地下工作,被 捕后,对革命坚定不移。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全线溃退,上海、南京相继失守,苏州监狱只好把"要犯"向西转移。途中因遭日机轰炸,看守们自顾不暇,逃命去了。林锵云砸开脚镣,获得了自由。以后又历尽艰辛,于1938年1月辗转来到了武汉,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2月份,党组织把他派回广东工作。
    为了点燃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日的烽火,林锵云遵照上级指示,来到了群众基础较好的顺德县龙眼、西海、路尾围等地活动,于1939年2月组织起一支十几人的顺德抗日游击队,活跃在顺德县城大良附近。游击队曾多次机智勇敢地潜入县城袭击日寇,击毙日军军曹,缴获日寇军刀和军帽,还沿途散发传单,初步提高了珠江三角洲人民抗日的斗志和信心。
    为统一和加强对珠江三角洲抗日斗争的领导, 1940年6月, 党成立了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罗范群任书记,林锵云为委员,主管军事工作。不久,林锵云所部编入了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广游二支队"是国民党授与的"合法"番号。党的同情者,大革命时期的农运骨干吴勤同志是这支部队的司令,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但这支部队组织比较松散,成份比较复杂。为有效地影响和改造这支部队,党决定把林锵云领导的顺德游击队编进去,组成广游二支队独立第一中队(简称独一中),林锵云兼任中队长。
    "独一中"成立不久,便经受了一次战斗的洗礼:协助广游二支队的何达成大队保卫番禺沙湾镇,粉碎了敌人从侧翼包抄沙湾的企图,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沙湾初战后,部队转移到路尾围整训。林锵云亲自给部队上政治课、军事课,还带头教唱《流亡三部曲》、《游击队歌》等革命歌曲。经过整训,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还吸收一些青年参军,扩充了队伍。接着,部队开进了路尾围附近的西海,在这里进行了紧张、艰苦的建设根据地的工作。
    "独一中"进驻西海后,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深入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同时惩办汉奸土匪,保护群众利益;发动农民,抗缴各种苛捐杂税,深受群众的欢迎,初步在西海扎下了根。
    "独一中"在西海的活动很快便引起敌人的警觉,多次派人捣乱,派兵偷袭,都没有得逞,1941年9月,日寇指使盘踞番禺市桥的大汉奸李塱鸡(真名李辅群)率领伪军3000多人,大举进攻西海。当时游击队才300余人,不及敌人的1/10,情况相当严重。但西海军民并没有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战前,林锵云向部队和地方干部作了动员,接着召开军事会议,认真分析敌我形势,反复商讨对策。战斗一开始,敌人倚仗着数量和装备上的优势,兵分三路,大模大样的直扑西海。但很快便遭到我埋伏在蔗林里、稻田边、水涌旁的战士的英勇堵截和袭击,顿时乱成一团。激战至午后时分,敌人被动挨打,伤亡惨重,渐渐不支。这时,林铿云等指挥员果断地集中兵力,用迂回包抄的战术,向由糖厂方向进攻西海的祈宝林团展开围歼,结果很快就把这一路敌人"吃"掉了。祈宝林团是敌人进攻西海的主力,现在主力被歼,余敌纷纷溃退。傍晚时分,西海军民开始全线反击。林锵云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追歼残敌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穿出蔗林,忽然发现7名持枪的伪军正蹲在鱼塘大基上喘气。这时随从没有及时跟上,但他机智地向身后挥手大声呼喊:"同志们,这里有黄泡仔(当地群众对伪军的蔑称),赶快出来干掉他们!"伪军以为蔗林里真的埋伏有大队人马,连忙放下武器,跪地求饶。结果,林锵云单人匹马,擒敌7名,缴枪7枝,在西海传为美谈。这一仗,打垮了敌人一个师的进犯,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300余人,敌伪团长兼前线总指挥祈宝林也被击毙,缴获各种武器一大批。李塱鸡率领残部狼狈逃回了老巢市桥。从此,"独一中"声威大震,西海根据地也更加巩固了。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林锵云在领导武装斗争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常常利用各种时机、场合,采取适当的方式,对一些社会名流、开明绅士、绿林头子、地方实力派人物进行教育,晓以民族大义,尽可能地把他们争取在抗日的旗帜之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原西海伪乡长、地主霍宜民的女儿霍淑,在她父兄被土匪绑架杀害后,经过林锵云以及其他同志的耐心教育,提高了觉悟,把家里的枪支、弹药拿出来支援部队。以后又把家里的200多亩田地和几十口鱼塘卖掉,所得款项全部捐给部队。本人也积极投身抗日工作,最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榄核镇"自卫大队长"杨忠的改造,则更典型。西海大捷后,部队由隐蔽转为公开。为了使西海不致成为抗战中的"孤岛",林锵云率领部队主动地同附近乡镇开展联防。离西海东南21公里的番禺榄核镇"自卫大队长"杨忠,为人坦诚正真,富有民族正义感。林锵云就积极做他的工作,亲自多次找他谈话,使他提高了觉悟。接着,应杨忠的邀请,派部队暗中进驻榄核,把榄核成功地改造成为"白皮红心"的隐蔽据点,与西海形成犄角之势,有效地拱卫了西海根据地。
    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不仅使日伪感到恐慌,同时也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仇视。1942年5月7日,顽固派"挺三"(国民党挺进第三纵队)副司令林小亚勾结敌伪,在陈村水枝花渡口暗杀了广游二支队司令吴勤同志,并暴尸市桥街头3天。顽固派的暴行激起人民群众的无比愤慨。为了捍卫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日的进步事业,中心县委决定坚决进行自卫反击。政治上发表了告群众书,揭露林小亚杀害吴勤司令,妄图消灭我广游二支队的滔天罪行,同时公布林锵云为广游二支队代司令。军事上,联合友军进攻林小亚的据点陈村和林头,歼灭其部分武装,从而有力地回击了顽固派的挑衅。
    1942年10月,敌、伪、顽进一步勾结,纠集了各种反动军队上万人,对我抗日游击队实施所谓"梳篦式"、"地毡式"的大扫荡。为了避敌锋芒,保存力量,以利发展,林锵云率领部队主力暂时撤离西海,向南(海)顺(德)边境以及中山一带转移。1943年2月,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秘密成立,林锵云任指挥员。不久,就开辟了中山县五桂山根据地。在这前后一年多的艰苦日子里,林锵云指挥部队,数度化整为零,又集零为整。先后夜袭翠微、南塱、横门、市桥,智歼沥滘"十老虎"中的"八虎",大山"五豺狼",新造"大蛇贯"等等,沉重地打击了敌伪势力,最后一拳粉碎了敌人对五桂山的"十路围攻", 并恢复了西海老根据地,度过了难关。队伍也迅速发展到8个大队2700余人。
    1944年,全国抗日战争转入了局部反攻阶段。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南番中顺游击部队进一步改编为珠江纵队,并于1945年1月15日在五桂山根据地正式宣告成立,林锵云任纵队司令员。纵队下辖两个支队,一个独立大队,共3000多人。从此,,珠江纵队便以新的姿态,纵横驰骋在珠江三角洲的广大水乡,直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总计抗战8年,有7个年头林锵云都是在珠江三角洲同抗日军民一起并肩战斗。战场上,他是一个出色的指挥员、战斗员;日常生活中,又是一位慈善可亲的长者。他生活朴素,从不特殊。困难日子,与大伙一起吃糠咽莱;寒冬腊月,和战士一样睡禾杆地铺(战士们戏称为"金针蒸鲩鱼")。他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干部负了伤,他亲自护送;战友生了病,他亲手护理;严冬夜晚,还常常起来给战士盖被子。他办事严肃认真,但平时却活泼风趣。每当紧张劳累之余,他总爱说个笑话,哼支歌儿,让人轻松愉快。他教育别人,总是循循善诱,使人易于接受。因此,从干部、战士到一般群众,以至一些统一战线中的朋友,都乐于和他接近,并亲切地称呼他为"林叔"。如上文提到的榄核"自卫大队长"杨忠,经过他的帮助教育,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在1945年随部队挺进粤北的途中,不幸染病逝世。临终前说:"我这一辈子,到头来总算找对了路,虽死无憾了。只可惜未能再见林叔一面……"。
    抗战胜利后,林锵云率领部分干部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两广纵队副政委,一直活跃在斗争的第一线。1948年8月,他率两广纵队代表团参加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第六次劳工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常委。次年4月,还出席了世界工联在意大利召开的代表会议。全国解放后,林锵云重回广东工作,历任华南分局常委,广东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副省长等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十年动乱"中,林锵云受尽了林彪、"四人帮"同伙的批斗和拷打,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终于一病不起,于1970年10月2日含冤逝世。终年76岁。1979年,广东省委为他彻底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珠江水长忆林叔",珠江三角洲的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抗日的英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