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全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004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5日

谢立全是《抗战之声》这帧珍贵照片上的号兵

发布时间:2011-10-30 23:05:04      发布人: 天堂天使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平出发,经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封面照片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西行漫记》经久不衰,红军战士的军号不息。抗日战争开始后,人们把这帧照片称为《抗战之声》。她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60余年过去了,人们更加缅怀革命前辈。那么,谁是《抗战之声》这帧珍贵照片上的号兵呢?他就是共和国少将———江西兴国县藉将军谢立全。

  在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将军纪念馆里,有一段文字记叙了这帧照片的拍摄过程。

  那是1936年3月的一天,斯诺又一次来到红军大学。这时,红军大学有的班级在上文化课,有的班级在上唱歌课。斯诺见学员唱得那么欢快,于是悄悄地抢拍了一组镜头。学员们见洋记者给他们拍照,一曲终了,便不约而同地蜂拥到斯诺身边。斯诺借这个机会,同红色战士进行了亲切交谈。

  “哒哒的———哒哒的……”一阵嘹亮的军号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斯诺抬头一看,只见操场边一处高地的军旗旁,一位全副武装、面目英俊的红军干部正在吹冲锋号,几十位红军战士随着号声猛烈地向前冲锋。斯诺见此情景毫不犹豫地举起照相机,拍下了这幅壮美的画面。于是,经久不衰的《抗战之声》就在这一瞬间产生了。

  经交谈,斯诺得知这名吹号的红军干部是江西兴国人,叫谢立全。谢立全13岁在兴国县樟木乡参加红军,在江西苏区当过司号员,任过排长,连指导员,他接受斯诺采访不久后,南下广东,任广东游击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掀起了南国风暴,珠江怒潮。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又从南到北,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政委,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16师政委,第3野战军30军政委,海军军事学院第一副院长,院长等职。1955年谢立全被授少将军衔,获八一、独立自由和解放勋章,并著有《挺进粤中》和《珠江怒潮》两书,是一位能文能武、才华横溢的将军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