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伟:开创我国热带作物虫害的研究
本世纪初,我国海南岛开始种植的天然橡胶和其它热带作物,大多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种回国定植的,但种植面积很小,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中央提出了在华南发展橡胶和其它热带作物生产的任务。因此,橡胶等热带作物害虫的研究提到了议事日程。
1952年底,尤其伟赴广州参加筹建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在筹建阶段,他全力投入建立热作害虫研究室的工作,从添置设备、编制计划,到调配人员,事必躬亲。他参加该所综合考察队,先后对广西、粤西垦区和海南老胶园进行调查,采集标本,经鉴定害虫有48种,隶属5目18科。他承担了全部热作害虫的国内定名任务和建立标本室的指导工作。
综合调查使尤其伟对华南垦区的生产和虫害问题增加了感性认识,他向华南垦殖局提出了虫害研究和防治的建议:1.引进害虫天敌,改变昆虫群体的种的成分;2.通过栽培措施,改变害虫的营养、发育和繁殖条件;3.引进抗性品种,减少作物受病虫为害程度,并不断提高其抵抗力;4.采取断然措施,直接消灭已经大量繁殖的害虫。
按照这些防治策略,1954—1963年,他先后主持或参与的橡胶等一些主要热带作物的虫害和有害动物的研究,计有17项。如金龟生态学及其防治研究,野鼠防治研究,黄褐树螽研究,咖啡虎天牛、海岛棉虫和椰蚧初步研究,胡椒根瘤线虫的调查与防治试验,油棕害虫调查及防除试验,椰子主要害虫生物特性调查研究,粤西橡胶蚧虫调查与防除,橡胶苗圃地下害虫调查及防除,咖啡蚧类调查及防除试验,粤西海南垦区橡胶小蠹虫初步调查研究等。在研究过程中,他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定了以任务带学科、以作物为对象的方针,明确了热作害虫区系,为后来的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鉴于我国热作虫害研究起步较晚,他广泛收集利用国外资料,了解国际研究动态,通过区域试验,解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橡胶害虫研究为例。尤其伟和他的同事们在垦区调查中发现橡胶害虫近50种,这与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的情况大体相同。但是通过10年研究,发现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植胶国家,从总体上看虫害都不严重。这是什么原因?他研究的结论是:天然橡胶原产于巴西,亚洲植胶国是直接或间接从巴西引种而来的。根据各植胶国的资料,它们的虫害都是本地产,是从本地的其它植物转移而来的,因而与橡胶树并无历史联系。他指出,橡胶虫害目前虽不严重,但不能麻痹大意,特别在胶园管理、药剂使用等一切可为害虫加害创造条件的举动,都应十分注意。否则次要害虫或不危害的昆虫经过长时间用药,失去天敌的控制,也有可能成为害虫。
尤其伟意识到,热作害虫研究要发展,必须有人才、有队伍。于是,他于1954年在华南农学院林学系首开热作昆虫学课程;1958年后,又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保系培养出第一届毕业生。现在,这些学生大多活跃在我国热带作物植保战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