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著名画家刘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93906206
本馆由[ disun ]创建于2013年08月02日

刘仑的“长征情愫”

发布时间:2013-08-29 15:18:10      发布人: disun
  作者马冀

    广州艺术博物院正在举办刘仑绘画作品展。日前的一个下午,展厅出现了一位颤巍巍的老人。他走到油画《红军过草地》的复制品前边,久久伫立,神情凝重……

    有观众走过。看看老人,又看看墙上挂着的刘仑的大幅照片,诧异道:“这不是同一个人吗?”没错。老人正是著名版画家、国画家刘仑!

    90岁的刘仑,虽然去年因喉癌做了声带手术,但思维仍十分敏捷,与人握手也很有劲儿。不过,毕竟年事已高,走路要拄拐棍了。虎老雄心在。想当年,自己的两条腿多健硕、多能走,沿着红军的长征路走了4趟还意犹未尽!若不是碰上“文革”,准能创作更多红军长征题材的美术作品……

1951年,原国立中山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刘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解放军总政治部极少的几位曾受过大学美术专业教育的专业画家之一。

    未经历过民主革命时期腥风血雨洗礼的刘仑当时还不是党员,对军史也了解不多。当他一接触到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史籍,便被深深吸引。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公开的、内部的有关长征的书刊、资料,萌生了创作长征题材作品的愿望。

    恰好,1955年5月,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拍一部介绍红军长征的纪录片,刘仑就跟着去了。摄制组沿着长征路线行走,他们拍片,刘仑写生,历时半年。当年路况很差,交通工具也不足,因此大部分路途是靠骑马、步行走完的。回到北京后,根据素材,刘仑一口气创作了版画《通讯兵》、《红军过雪山》和《红军过栈道》等作品。

    1957年,他创作了油画《红军过草地》。这件作品虽然是刘仑的油画“处女作”,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曾刊登、展出多次,常被收入介绍长征的书籍做插页,最后,长期陈列于军事博物馆内。

刘仑是解放军总政治部沿着长征路写生的第一位专业画家,又创作了一批长征题材的颇受好评的作品。因了这些,1958年4月,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将话剧《万水千山》搬上银幕时,总政便指派刘仑担任影片的“美术顾问”。《万水千山》的不少外景是在长征路上拍的,刘仑于是第二次见到了雪山、草地、泸定桥、腊子口……

    刘仑的任务是根据剧本提示创作“气氛图”。著名导演成荫虽然也是位老革命,但未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对长征的许多细节不太了解。刘仑画的80多幅“气氛图”,截取了剧情中的重要场面,有人物、有景色;人物手中的武器、红军战士的衣服和身上的水壶、挎包等对象,其造型均有写生素材和史料为依据。成荫比较满意,认为这批“气氛图”对导演、演员、摄影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万水千山》拍竣后,刘仑的画夹里也添了不少写生作品。

    1960年、1963年,刘仑又先后两次独自一人踏上长征路写生,每次三四个月。

从1955年到1963年,4次造访长征路,用油画、水彩、水粉、铅笔等形式画了300多幅写生。崇尚英雄主义的少校美术创作员刘仑将其视为珍贵财富,踌躇满志,要创作一批反映长征的大型美术作品。就在这时,“文革”开始了……

    籍贯广东惠州的刘仑,年轻时曾到日本深造,1948年去台湾高山族聚居处写生3个月。这些情况刘仑早已向组织交代清楚。但“文革”之初却被“造反派”说成是“历史问题”。

    曾为刘仑带来许多荣耀的油画《红军过草地》,此时竟被诬为“黑画”。“造反派”们说刘仑把红军画得衣衫褴褛、垂头丧气,像一队打了败仗的“逃兵”。刘仑也因此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历史问题”加上“反革命”,一番批斗之后,刘仑带着4个子女被押送到陕西军分区大荔县农场。一呆,就是6年!名作《红军过草地》从军事博物馆取下之后,至今下落不明。

    1976年,刘仑转业回到广东。行动上的桎梏卸除了,思想上的羁绊解脱了,念念不忘长征的刘仑又画起了长征。先后创作了国画《北上军号》(省美展一等奖)、《过岷山》和《红军渡激流》(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等佳作。谈及这段,老人十分自豪:“你说我‘反革命’,我偏要画革命画!”———声音虽喑哑,却透着铿锵。(原载《羊城晚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