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孟和-新政权下的新使命
1919年4月23日,陶孟和以极为兴奋的心情迎接南京解放。第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将军身着灰布军服,带一位警卫员,来到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办公楼看望陶孟和。由于陶孟和事先不知道,着长袍至会客室相见,互道姓名以后,乃知是陈老总。陈毅早年在北平中法大学读书时,曾读过陶孟和发表的某些文章,受到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了解陶孟和在解放前夕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义举。这也是两个月后,陈毅向党中央力荐陶孟和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原因。
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管会文教会派赵卓到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召集员工联谊会理事会,陶孟和等积极支持军管会的工作。在中央研究院各所被中国科学院接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根据南京军管会的安排,曾成立中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维持南京各所的日常工作,共有14位委员,以陶孟和为主任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于当年9月在北京召开,陶孟和以“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出席会议,并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9日,他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为了确定办院的方针、任务和组织机构,陶孟和认真地搜集和研究各国科学院的历史及其近况资料,分析中外的异同。他在1950年6月20日第一次扩大院务会议作的报告中说:
我对于科学院的条例与规程,作一简单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在人民政协组织中,是一个亟重要的部门,中国科学院的组织与国外者不完全相同,例如东德研究(科学)院系由研究员与院士组成的。又如英帝国的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为一集团,按期集会。苏联科学院有研究所,一方面又与英、美、法相近,不同的是研究员约有万人。中国科学院接收了中央研究院及北平研究院,调整后有16个研究单位,这是与苏联相同的,但是,中国科学院本身是行政机关,不与外国者相同,而是有双重任务的。中国的科学是落后的,例如中国的地质学者仅不过三百人,化学家的人数更少,中国科学院首要任务为奖励、促进及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把科学研究机构推进,使各研究人员发挥最高才能,为中国人民服务。按照共同纲领,中国科学院要为全国发展学术。过去中央研究院虽然为各所服务,多少做了点工作,但是,对于发展全国学术方面,并没有做到。现在,中国科学院要借重全国人才,完成这种任务,科学院绝不采取关门主义、宗派主义,也不采取命令主义,而是要采纳各地方的意见。
陶孟和在建院之初时,兼任联络局局长。联络局承担国内外的科学联络工作。为了能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陶孟和关注搜集世界各国及各国际性学术机关团体,包括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资料。注意为赴苏联及东欧国家实习及考察人员选送科学书刊,以利进行国际交流。陶孟和文字修养很高,英文、法文、日文、拉丁文都精通。他对发往国外的重要文件都仔细地审批才发出。他经常教导联络局工作人员一封信该怎样表述恰当,一封电报该怎样用字简练。他对运词用字十分考究,从不马虎。工作人员为了通过他这一关,每次写信都要查几次词典,或参考英文函牍范例,觉得没有纰漏了,才敢打印出来送他审批修改。经他批改过的函件,文字确实标准、流畅。
根据副院长领导各所的分工,陶孟和负责社会、历史、考古和语言4个研究所。他本人还兼任社会研究所的所长。在他的建议下,社会所于1952年由南京迁北京,随后他辞去了所长职务。从1953年起,该所更名为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