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干事眼中的雷锋---庞士元
从1953年起,我就在工程兵工程第十团任宣传助理员,宣教干事。1960年曾到运输连代职蹲点,任副指导员三个月,和雷锋同志生活和工作了一段时间。由于事过30年,很多细节和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但雷锋的形象,仍很清楚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和雷锋在一起的日子里
1960年1月8日,我作为宣教干事,跟随团首长到营口车站欢迎新兵入伍。在欢迎大会上团首长讲了话,新老兵代表也讲了话,新兵代表就是雷锋。我看到雷锋同志个子不大,面貌端庄,很有精神,讲话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胸前佩有闪光的奖章,我喜欢上这个小青年了,打开相机拍了一张。回到机关,负责接兵工作的司令部军务参谋戴明章同志向团首长汇报征兵工作情况时,特别提到了雷锋,说他的身高体重都不太合格,后经辽阳市兵役局介绍,雷锋原是一个推上机手,多次立功受奖,当他知道要征兵,写了《我决心应召》的文章发表在报上,当兵是他最大的理想愿望。就这样,雷锋是破格入伍的。团的领导听了汇报,也见了本人,都很喜欢这个小青年,考虑到他的身体单薄,且有推土机手的内燃机知识,戴参谋在新兵分配方案中,决定将其分配到运输连学习汽车驾驶,并确定待新兵训练结束后,如没啥问题,将来到团部开小车。
雷锋同志到运输连后,不论工作、生活、学习表现都很好,还抽时间写稿子。他的宇是斜着写的,有的字很难认识,常叫他来改稿,我身为宣传干部就这样和雷锋渐渐熟悉起来。不久,因为运输连的驾驶员分散执勤,单独行动的时间多,出现了一些作风不正的问题。团党委决定由副政委刘家乐同志带我到运输连蹲点,并宣布我为代职副指导员,于是和雷锋在一起生活和工作了约三个月。
雷锋同志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可对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军队事业的得失,却是斤两计较的,对同志的帮助也是实心实意的。一次我走进他班的宿舍,看见雷锋和几个战士头对头地趴在床上议论什么,询间之后,知道他们是在学习毛主席《反对自由主义》的文章,还逐条对照自己是否有违背主席教导的言行。我听了很高兴,赞扬了几句。晚间班务会议上雷锋以毛主席的教导为准则,向班长提了意见。当时的班长在工作、生活中有一些毛病,思想意识也不太健康,会上是接受了意见,心里却不痛快。雷锋对其他同志也是无保留地直言批评,就这样他得了个贬义的“马列主义者”的绰号。
当时训练驾驶员有个规定,理论部分学完后,要实际驾驶几千公里,才能正式上车。有一天轮到雷锋实际驾驶,我也跟车去了,坐在车厢内从玻璃窗中看他,总觉着他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回连后问他为什么那样,他说驾驶时间少,抓住方向盘,心里有点慌。问他为啥驾驶的时间比别人少,他说有几次该他开车时,班长派他去搞卫生或到菜地里锄草。我心里明白了,他是穿了 “小鞋”了,为雷锋不平。问他为啥不提意见,他说卫生拔草总是要有人去做,别的同志多上车先学好,也是对连队有好处,我慢慢学还是赶得上的,不应该为这对班长有意见。我看他那认真而毫无做作的表情,自己倒感到难为情了。
有一天,我看到雷锋脸上有些不高兴,问他是否碰到了难题,他说班内某同志有些缺点,在会上提,怕他受不了,找他个别谈话,不但不接受,反而以不中听的语言碰了回来。于是我想起了当时部队提倡“兵管兵”,开展群众性的思想工作,雷锋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这个号召的,就鼓励了他几句,问了谈话的具体过程,原来他是从教训别人的角度上叫来谈话的,惹起了对方的厌烦。我建议他从相互帮助的角度交谈,不要站在领导的角度上批评对方。过了几天,雷锋高兴地给我说,问题解决了,他是选择对方性情愉快的时候,边工作边交谈,先检讨了自己的不足,请对方给自己提意见,二人的谈话投机了,他也指出了对方的缺点,对方高兴地接受了意见,也检讨了前次谈话时的态度。雷锋的启发使我在开展群众性思想工作的总结中增加了一条经验:既要帮助别人又要请别人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听别人取笑雷锋,说雷锋开车途中看见道旁有遗撒的一小堆水泥,便停车用手帕包了回来。我觉得这虽是一件小事,可看出来雷锋爱护公物的思想境界。找他核实了情况,要他以自己的思想动机写一篇稿件。过了几天,他送来一篇表扬别人爱护公物的短文,对自己却只字未提。
运输连连部内地面凹凸不平,扫地也较难,想找些水泥收拾一下。我想到运输水泥的车辆,往往带回来一些被漏撒的水泥,如果积累起来,可以解决连部的问题。碰到雷锋谈了这个想法,他愉快地接受了,他和班里的同志几天就扫够了连部需用的水泥。这之后,雷锋和班内的几个战士开始了大规模的扫水泥,不仅扫自己的车,发展到扫全连的车,还从工地捡回废水泥袋,装好送往工地交公。
当然雷锋的先进事迹很多,是人所共知的,这里就不再说了。上面这几件事,是我亲身经过的,印象很深。在宣传雷锋时,我也曾构思写一下,但又考虑到这些事无从核实,且有宣扬自己之嫌,就打消了写的念头,所以至今还有记忆。
大约三个月时间,运输连的精神面貌有了改变,我们完成了蹲点任务。回到机关写了份总结,因为雷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结中提到了他的简要事迹。韩万金政委看了很是赞赏,由他作了具体修改,署名韩万金,由庞士元投到《解放军报》和《人民工兵》杂志,都被刊用了。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1960年,辽阳地区大面积的暴雨成灾,报上公布了辽阳地区发生的水灾。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我在政治处办公室看到一封辽阳市委给团政治处的信,当时秘书不在场,我拆阅了。原来是辽阳市委接到雷锋同志支援辽阳灾区的100元钱,市委认为雷锋的精神可嘉,可是一个义务兵,积蓄 100元钱是不容易的,钱退给雷锋,建议部队表扬他。作为宣教干事的我,如获至宝,交给股长吴广信同志看,并递交主任、政委看。韩政委认为这是一个很突出的典型事例,要吴广信和我做具体了解,然后嘉奖宣扬。吴股长和我打电话叫来雷锋询问情况,雷锋说:他原有200元钱,在望花区成立公社的时候,全部献给人民公社,当时公社只收了100元,他知道辽阳地区遭灾后,把所剩的100元寄给了“家乡”救灾,表示一点心意。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雷锋跑回连队拿来他人伍时刊登在辽阳市报的《我决心应召》的文章,其中他讲了家史和自己的身世。原来他是一个父母被旧社会逼死的孤儿。他还让我们看了他被地主婆砍了三刀的伤痕,说:“辽阳是我的家,公社是我的家,把积存的钱交给自己的家是应该的。”雷锋的叙述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二人,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当时全军要开展忆苦教育,韩政委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材,经过团党委讨论决定,要吴广信同志具体负责,写好材料,做好准备,召开全团指战员参加的忆苦大会,然后向军区工程兵汇报。这个忆苦大会非常成功,收效很大,雷锋的身世打动了全团同志的心,大多数人泣不成声。之后,汇报到军区工程兵,工程兵的王良太主任、吕清政委等领导同志接见了雷锋,赠送了一套毛主席著作。那时能得到整套的毛主席著作,是很不容易的,雷锋从此开始了通读毛主席著作。同时,根据军区的决定,雷锋到东北各部队作报告,工程兵还派宣传干事张峻随同摄影,接着地方企事业单位也请雷锋作报告。这样,雷锋的身世和奉献精神,播遍东北各地。
1960年10月,我被团党委派送去长春解放军第二政干校学习,1961年毕业后又派到黑龙江在工程兵临时组建的农场做政治工作。1963年调回团政治处任宣教干事。我回团后才知道雷锋牺牲的具体情况,韩政委要我拿出雷锋人伍时讲话的照片发表,可惜由于调动交换工作,不知遗失在什么地方了,政委对这件事还为我表示惋惜。
雷锋的事迹,通过沈阳军区早就报到了军委,据说,上级已决定1962年10月1日,雷锋同志参加国庆观礼,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要接见雷锋,《人民日报》已发表题为《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文章,可惜,只差一个半月的时间,雷锋没有见到毛主席,而与世长辞了。
因为雷锋是抚顺市人民代表,抚顺市委决定,由市团委负责举办雷锋纪念展,请求我团领导派人协助,因为当时团队工作很紧张,就派当时没有工作职务的陈广生同志带着雷锋的遗物——惟一的家产一只皮箱去协办。筹备人员看了从未公开过的雷锋日记,发现雷锋的日记中,凝结了他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受着这种人生价值观所支配,就整理了《雷锋日记》,写了一篇题为《永生的战士》的文章,发表在《抚顺日报》上,接着《辽宁日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解放军报》把陈广生以特约记者的名义发表了文章,转载了《雷锋日记》,接着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学习雷锋就成了全国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
正视雷锋事迹 发扬雷锋精神
1965年12月,我转业到林业单位,由于我曾在雷锋所在部队工作的历史被人知晓,于是听到了周围同志的很多问题,诸如:“你见过雷锋吗?”、“雷锋真有那么好吗?”、“为什么雷锋活着的时候没有宣传呢?、“雷锋那样好为什么没当干部?”甚至直言不讳地提出:“听说你整理过雷锋的材料,你是不是瞎编7一些。”等等。言外之意,雷锋是牺牲后添油加醋,编造夸大宣传的,学习雷锋只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打扫卫生呀,义务理发呀,帮人修理电器呀等等,事过一阵,销声匿迹,对雷锋精神,人心中持怀疑态度,只是表面上做几件好事以应付上级而已。什么是雷锋精神,并不理解,所以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形不成。我认为要弘扬雷锋精神,首先必须证实雷锋事迹的存在,要剖析精神的实质,从而捍卫雷锋精神,发扬雷锋精神。说到这里想回忆一下过去宣传雷锋的一些片断。
毛主席题词以后,总政和沈政规定,为了不使雷锋事迹失真,凡是以前见过报的事迹,一律重新核实,有出人的一律纠正,凡以后要见报的稿件,必须通过沈政和总政审批发稿。就在此时,宣传股长吴广信同志应 《营口日报》之约,写了一篇综合稿,未经审阅发表了,沈政主任李伯秋将军知道后,严厉批评了吴广信同志,并决定其转业,吴广信就这样到了转业队。后来工程兵参谋长来团处理一件事,有些问题需要吴说明证实,就从转业队叫回来,经过具体了解,参谋长认为吴广信还是一个好同志,且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营口日报》发表的文章,虽未经审阅批准,但内容没有失真的情况,本人检讨也比较深刻,经上级批准,吴广信同志继续留在部队工作。雷锋事迹的宣传,不是死了才开始的,而是生前名扬全国,雷锋事迹只有缩小的现象,没有夸大失真的现象。中国历来的英雄模范,哪一位像雷锋那样,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和报告录音呢。
现在中国历史,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建设的先进经验,引入到国内,促成了国内物质文明建设的突飞猛进,但也进来了一些西方世界的拜金主义和高消费的享乐主义,它和我国长期形成的封建残余思想会合,出现了贪污盗窃、赌博诈骗,裙带关系,贩毒吸毒、嫖娼、卖淫以及打、砸、抢等等危害社会的现象,而且屡禁不止,我国所独有的文明及艰苦朴素精神,有点暗淡失色了。这一切好似严风寒霜,腐蚀着社会主义的肌体,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危害尤甚。我认为,雷锋的奉献精神,实质上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芒,雷锋精神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集中表现,它是融化严风寒霜的阳光,是一种无价的热能。只要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真正的、稳步的、持续的社会主义建设并进而向共产主义过渡,学习雷锋精神,必然的会出现第二、第三、第四个高潮,我们期待着这种高潮的到来和持续,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进到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1993年6月4日于甘肃送部
作者介绍:庞士元,原雷锋所在团宣教干事,1931年1月生于青海民和县。1960年初,雷锋入伍当天在欢迎新战友大会上的讲话,就给庞士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加强连队建设,他作为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曾和副政委一起到雷锋所在的运输连“蹲点”,并代职副指导员。是雷锋事迹的见证人之一。他曾多次参与整理雷锋的先进事迹材料。直接同雷锋交谈思想,对帮助雷锋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走进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