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后的PS效应及其预防
成才后的PS效应及其预防
孙密文
一、PS效应的含义
所谓PS效应,是指成名后的疲惫、松弛,以及应接不暇的来访、报告等造成的功名已就,创造衰退的现象,笔者称为“成才后的PS效应”。P—Pi=疲惫、疲倦。S—song=松驰、松懈。PS效应的产生,使本来可以继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消磨了“斗志”,减退了锐气。翻阅科技人才成长的历史可以发现,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或多或少受到PS效应的千扰。PS效应的产生有其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能否克服和防止,要看主观因素的努力程度如何。成功后的疲惫如一场大赛结束。成功前,尽管也是劳累的,但拼劲不减,一旦成功,便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歇一会儿”,“松口气”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是产生PS效应的原因之一。当某人名声大振以后,来访者骤增。开会、报告、名目繁多的兼职等,势必影响其工作和学习。陈景润成名以后,接到的求爱信达两千余封。爱因斯坦成名后,常常在一天之内就接到上千封索取照片和签名的信,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或登门拜访,每次外出都有无数人困扰。人们崇拜名人是好事。但PS效应与成果的取得是成反比例的。对于成功者,特别是科技界的成功者,最需要的是安静、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克服PS效应的主观因寮
如何防止PS效应呢?第一,要永保谦虚的品德,切忌骄傲。某项事业的成功者,特别是有重大发现、发明的人,国家和人民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地位是应该的。在一片喝彩声中,多数成功者能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为金钱、誉所陶醉,仍能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是所有成才者更上一层楼的奥秘所在。电学方面最伟大的科学家法拉弟在成名之后说:“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堪称科技女强人的居里夫人,其可贵之处就在于能正确对待荣誉。她讨厌头衔,更讨厌荣誉带来的麻烦,这种讨厌是彻底的。她把自已比作是“一个被链条锁住的囚犯,身不由己地被人牵着参加凯旋大游行”。1911年居里夫人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同时,她成为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她一生中得到了七个国家二十四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二十五个国家一百多个荣誉职务。对于博士帽、博士服、头衔奖章之类的东西,她从不看得很重。她曾抱怨说:“荣誉和名声完全搅乱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她常常拒绝荣誉,摆脱牵制。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了的人。”他还说“荣誉、颂扬,就象腐蚀灵魂的烈酒”。爱因斯坦躲避“烈酒”的绝妙方法便是工作、工作,直到晚年仍然如此。他说,“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已,研究困难的科学问题,那个充满魔力的迷人工作,将持续到我停止呼吸。”第二,注意不要兼职过多。一个人,一旦出了名,兼职就会多起来,这样势必分散精力,影响主攻方向。同行间的兼职尚有情可原,隔行的兼职实在没有必要。长此以往,行家也会变为“外行”,在知识激增,知识陈旧率加快的今天更是如此。居里夫人兼职之多是惊人的,然而她没有忘记主攻方向。所以,她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八年后,再次获得诺贝尔奖金。时间,对于成名者更是严重问题。不管你自身如何努力,搞专业的时间较成名前要少得多。只有善于摆脱琐事,能以顽强的拼搏精神继续再攀高峰,才能打破PS效应,做出一个又一个的新贡献。
【文献出处】 人才研究, 编辑部邮箱 , 1987年12期 【DOI】CNKI:SUN:CRGZ.0.1987-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