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人熟悉的范敬宜
11月2日上午,记者收到贾文英送来的刚刚出版的《范敬宜在建昌的日子里》一书。此书设计精美,格调高雅,封面上的标题大字是由建昌县著名的书法家沙长春题写,笔锋遒劲有力,封底只有一枚“先忧后乐”的精美篆刻。此书图文并茂,内容新颖,既有诗词、篆刻,还有美术作品。此书由环球出版社出版发行,共11万字,朝阳市原常委、秘书长华玉玺作序,贾文英担任主编。这是建昌人民献给范敬宜老先生的一份心意,表达一份深深的情感。本书收录的这些作品,大多是曾与范敬宜先生直接打过交道的建昌县的老朋友们的真实回忆记录,同时也收录了范老本人的部分名篇佳作及范老离开建昌后与朋友们的函书尺牍,这均是极珍贵的历史资料。
全书分为五个篇章,分别是:往事回顾、雅韵心声、翰墨情深、旧札珍存和萃文集锦。参加本书撰写的阵容颇为强大:有原县委副书记于海文、原副县长杨金城、葫芦岛日报原总编杨松亮、原县委组织部长王玉安、原县委宣传部长王佑民、原县纪检委书记于学勤、原县人事局副局长李玉枝、原党校校长胡林凤等知名人士。还有建昌县文化艺术界名流,如省美协会员王志远、市书协会员李恩江、赵大伟、于学勤、韩雪松等人创作的美术书法作品多幅;旧诗、新诗十首;还有极为珍贵的范敬宜给建昌老朋友们的书信手迹影印件;以及范敬宜撰写的有关建昌的重要新闻报道。丰富翔实的内容,难得一见的真迹,使本书极具收藏价值。
书中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大家对范老的浓浓的情感和敬佩。更能从中感受到范老高尚的品格和优良的作风,在书中能够汲取许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知识和学问。
华玉玺在序文《悠悠凌水诉真情》中写道:范敬宜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高官,但对我们这些建昌的老朋故友而言,又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有识有趣的普通人。所有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人品和魅力所折服,无不为他谦虚平易的作风所感动。老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因为他不间断地向人民学习,向生活求教,自觉地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探求真知灼见,所以他比一般人更敏锐更深入地洞察事物的本质,在诸多领域多有建树;同时他把自己当做一个平常人,与民众打成一片;在人们眼中,是个和善长者,是个热心的兄长。邻里乡亲、同事小辈有个大事小情、为难遭窄,都一点不隔心、不见外地去找他帮忙,他也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尽力办好。老范是我心中的亲人、益友、良师,他的道德文章堪称世人楷模,建昌的乡亲老友邀我为这本集子作序,这是我的骄傲与荣幸。
这本书之所以问世,是基于老范与建昌难以割舍的情缘。建昌是辽宁一个贫困的山区小县,在“文革”那个特殊时期,老范的生活工作条件艰苦自不必说,还要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然而,他与这里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自己的真诚、朴实、苦干赢得大家的一致信赖和好评。老范用他出众的文才和生花妙笔回报了建昌,他写出了建昌的天、地、人之大美,宣传了一大批平日名不见经传的优秀人物、模范典型,使建昌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在全国有了不小的知名度,一批劳模和先进人物走上领导岗位,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命运,一些人走出建昌,担任各级领导职务,有些则成了闻名全国的各界代表。他还为建昌带出了一批新闻业务骨干,这些新闻工作者后来担任了市报、电台的主要领导。建昌历史上没出过什么名流大家,但这里民风古朴,人心纯厚,对外来谪客迁者能宽容善待。在文革遗风尚盛、世人偏见仍存之时,建昌县的领导班子敢于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大胆发展老范这位深得人心的人物入党,这种气度和胆识在全国实属罕见。文革后期,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时,建昌的主管领导敢于顶住极“左”思想,将老范的孩子送上大学。这也充分体现建昌的干部不同凡响的胆识魄力和对老范的无比信任。
正是建昌这方热土使他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使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本质有了真正认识,对中国农民的理想追求有了深切理解,这为老范后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他后来的命运转折与建昌十年有不可忽视的关系。建昌十年,对老范个人来说,是生命历程中浴火重生的重要阶段;对建昌来说,是引以为荣的大事。老范在建昌这段特殊的人生阅历,建昌人和老范结下的深厚友谊,对建昌、对老范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然而,山水多情,夕阳无语,往事堪忆,岁月如歌。当年与老范相知相熟的人都已老了,老范的许多感人肺腑的往事也容易被后人忽略或忘记,所以编写这本书,保留下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显得紧迫。同时,我觉得,今天我们回顾老范的感人事迹、学习他的高风亮节,对推动建昌的思想文化建设,乃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是十分必要的。故尔,编写这本书,是机缘成熟,是形势使然,是给历史一个交待。
华玉玺撰写的“亦师亦友亦楷模”、闻瑛撰写的“不舍的情怀”、王玉安撰写的“走出大北沟”、杨松亮撰写的“叫我如何不敬他”、杨金城撰写的“特殊的友谊”、李玉枝撰写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于学勤撰写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等等,都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时间和事件,反映出了范老的高尚品格和博学多才,最多的则是大家对范老的想念。
贾文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范敬宜》一书,是在全县众多老干部、老同志及许多热心人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出版。这是建昌许多认识或听说过老范的广大干部、群众翘首盼望的一件喜事。本书是研究范敬宜不平凡的一生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其史料的珍贵性自不待言,尤因范敬宜在当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性、在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凸显其思想价值。
贾文英说,范敬宜是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到建昌来的,“患难见真情”“疾风知劲草”,曲折而艰辛的人生历程,更彰显一个忠心报国的书生坚贞不渝的优秀品格,关心民生的博大胸怀,先忧后乐的先哲遗风,无私无畏的战士风骨。因他的谦虚,所有人都称他“老范”。这亲切的称呼,证明老范与建昌人民的亲密无间。建昌人常自豪地声称:建昌是老范的第二故乡,老范亦把建昌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和乡邻。
老范在建昌工作、劳动了整整十年,而且是人生最成熟的壮年时期。他毫无保留的奉献出了最美好的,他感动了每一位与他接触过的普通百姓、基层干部、各级领导和知识分子,他诠释了一个一心为公的大写的人的内涵,展示了一个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所以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许多老同志积极献出他们珍藏多年的与老范交往的宝贵信件、老范赠送的礼品、与老范的合影等等。这些弥足珍贵的旧物,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记忆和深厚的情谊。
据贾文英介绍,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党政机关及群众的广泛关注,赢得了各界读者的一致好评。同时还有外县的图书馆及市内的有关部门来函来人到建昌索取《范敬宜在建昌的日子里》,大家都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