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汕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25463387
本馆由[ hgg ]创建于2013年05月06日

薛汕先生生平──代悼词

发布时间:2013-05-09 13:29:50      发布人: hgg

??我们此刻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向我国文学界的朋友、向东方文化馆和新诗歌社的同仁、向海内外和潮汕籍的友人、同事、同乡宣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顾问、东方文化馆馆长、新诗歌社社长、著名俗文学家、诗人薛汕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4月28日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薛汕原名黄谷隆,1915年农历4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一个贫寒的竹工家庭。贫困的生活,苦难的童年,磨砺他少怀大志。他16岁在广东金山中学读书时就开始写作,受澎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和“八一”南昌起义红军到潮州的影响,在校参加了共产党外围学习小组,组织文学团体“初燃社”,在《潮安日报》编《白皱》周刊,用隐喻手法讽刺当时的国民党统治者,揭露当局的腐败统治;在金山中学学习期间,他被选为学生自治会干事,任民众夜校校长,宣传民众,组织学潮,因而被学校开除学籍,受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1933年他与同学碧野等流亡到故都北平,进入中国大学国学系学习。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满腔热情地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步行南下宣传、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芦沟桥战争爆发,他按照党的指示在上海立即投入对日抗战救亡工作,率领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到苏州、无锡、常州一带作抗日宣传。后受党组织派遣,到中共闽浙赣边区原新四军根据地学习。1939年担任江西赣州市委宣传部长。在江西时,他曾以“江西青年服务团第一大队《窗报》主编”的身份做蒋经国的统战工作,与蒋经国先生有一段工作之谊。据此经历,在44年后的1983年,他撰写《和蒋经国相处的日子》一文,呼吁国共两党进行第三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其爱国赤子之心昭然可鉴。“皖南事变”前夕,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进“江西青年留守所”。在狱中,他任地下党小组长,组织狱友坚持斗争。1941年他经由爱国民主人士雷洁琼教授援救,终于逃离虎口,辗转桂林、柳州、重庆、上海、香港等地,继续做党的宣传工作。从这时期起,他改名薛汕直至逝世。薛汕这个名字也因他卓著的文学创作活动而远播海内外。他的成就被载入《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当代诗人传略》、《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家辞典》、《20世纪潮汕海内外名人》、《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民俗学史》、《光辉的历程》、《民间文学词典》、《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等20余部辞书著作中。海内外作者、记者访问他的专稿,多次见诸于海内外报刊,赞他是“歌苑翰林”、“一片痴情写春秋”、“文坛老骥”、“一颗灿烂的俗文学巨星”……
  薛汕先生从30年代开始即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一边进行文学创作和组织工作,历经60余年,虽屡遭磨难,但矢志不渝,躬耕不息,取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成就。
1944年薛汕先生在广西柳州曾与顾颉刚、娄子匡编《民风》双周刊;1948年在香港,他又与马鉴、戴望舒编《民风》双周刊;1946年他在上海与袁鹰、丁英创办民歌社;1947年他在上海与李凌、沙鸥创办《新诗歌》月刊,与冯谷编《创世纪》月刊。在沪期间,曾两次逃脱了国民党警特的追捕,1948年逃到香港后,即在香港重建新诗歌社,出版《晴天一声雷》、《被迫害的行列》、《血染红了华山》等5种丛刊。通过以上工作,团结了一批进步诗人和作家,以笔作枪,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履行了党的文艺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薛汕先生从广东潮汕游击区转至中南局青年团工委宣传部任副教育科长,以后又调任武汉市文联编辑出版部长,主编《工人文艺》半月刊;1952年到北京,任北京市图书馆馆长,并在北京大学任教,后调中国曲艺家协会,编《曲艺》月刊。这期间,他担任领导和编辑工作,但仍勤于文艺创作。这是他心情舒畅、才思奔涌、创作旺盛、大有鲲鹏凌云之势的大好时光。然而厄运在等待着他,所谓“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他亦未能幸免,如坠深渊,遭受不公正的迫害长达20年之久,被下放到河北省怀来县工作直至离休。幸得怀来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得以坚强地活下来,重新焕发创作热情。待雨过天青,虽留得青山,却已近古稀,垂垂老矣!但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颗赤诚之心没有泯灭!他在1989年给旅居美国的中国作家李望如的一封信中说:“这次再起,是我终生最后一搏”,“我有一颗心,不出国,母亲再丑,我是她的儿子,就死在她的怀中。现在没有死,我就得为母亲做点事,直至我闭起了眼睛。”这是他发自肺腑之言,谁闻之而不动容?他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祖国母亲对他的养育:1984年他与赵景深先生发起组织中国俗文学会,被推为副会长;接着他又组建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任会长;1991年他与李望如、江树峰等海内外友人组建北京东方文化馆,任馆长;1993年他与好友非马、尹一之、海蒙等恢复成立新诗歌社,任社长;1995年他参与筹建北京逸仙学院,任常务副院长。薛汕先生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学识威望,把一大批在中国大陆、在台港澳、在海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团结组织在弘扬中华文化和振兴祖国的大旗之下,他功不可没!
    薛汕先生是海内外有影响的诗人和著名的俗文学家,他在文艺领域内涉猎的范围较广,建树尤丰。在创作上从阳春白雪的小说、散文、诗歌,到下里巴人的快板、歌谣、曲艺等;在校订、整理古籍和论著方面,则偏重于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学,尤其是对家乡潮州的歌册和南方一带的弹词他情有独钟和有较深的研究。他发表和出版的著作、文章和文艺作品计有170多部、篇,以上千万字计算。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反映“一二.九”运动的短篇小说集《前夜》;描写农民起义领袖彭湃的长篇小说《彭湃》;暴露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散文集《贫穷的一夜》;以及填补南方书曲、歌谣研究空白,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并作为北京大学等院校文科教材的专著《书曲散记》(赵景深写序);整理、校订的《潮州歌册选集》、《花笺记》、《二荷花史》;评弹《再生缘》、反抗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小说《三春梦》、古代短篇小说集《三刻拍案惊奇》等。他一生倡导民歌,亲自搜集,整理民歌,出版了《金沙江上的情歌》、《愤怒的谣》(冯乃超写前言)、《岭南谣》、《苗歌》和《北京的歌谣》5本歌谣集,其中《岭南谣》在近几年来的香港、台湾报纸上仍余音袅袅。他还有27部业已定稿的著作,因为资金匮乏,出版困难,至今仍尘封箱底;尤其是倾注他几十年心血、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计30卷300余万字的歌谣集——《中华民族歌谣文学大系》,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能问世。他花10年工夫编撰的《中华小说家辞典》虽已付排,但他却不能看到书的出版了。这不能不令人感喟唏嘘。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殒落了!
  一株伟岸不屈的松柏倒下了!
  那双充满忧虑与希望的眼睛也终于闭阖了!
  斯人已逝,带着他毕生的追求和理想离开了他无限热爱的祖国母亲!
  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前辈、好导师、好同志、好朋友、好兄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善良正直,但又极其普通、不求闻达的人!
  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但是他开创的事业还在,他未竟的事业自有人接着干下去!他那些没有来得及出版的书稿自有见天日的一天!他的音容笑貌和他的智慧、品格将长留在我们的心底!
  薛老,安息吧!
                                        1999年4月30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